毛線怎麼做水晶玻璃
❶ 用毛線和一個玻璃瓶可以做一個什麼手工
1、 把毛線密密的繞在瓶子外面
2、毛線編成網子把瓶子裝裡面掛起來
❷ 怎麼自製水晶
自製水晶
把水晶放在窗檯上養著一定是一件趣事。如果加上一些食用色素,還能讓它長成任何你希望的顏色。
自製水晶的關鍵之一是要找到合適的化學試劑。你可能在學校里見過硫酸銅和高錳酸鉀。這兩種試劑毒性都很大,所以也都不容易在附近的葯店買到。如果你非常禮貌的請求,也許你的自然科學老師會給你一點作樣品。
在這一章里,我們決定用硫酸鋁鉀,俗名就是明礬。它沒有毒性,常用在麵包製作中增加麵包的白度。雖然幾乎家家都有,但還是要小心不能弄到眼睛裡面。100克明礬足夠用於製作水晶了。明礬還可以用來防火和在太陽下把皮膚曬成古銅色,這個我們在其他章節中會討論。它還能在皮膚被劃破的時候作為止血劑,或者用它製成水晶作為腋下的除臭劑。
材料准備:
10克的硫酸鋁鉀(明礬)
一隻大的平底玻璃杯
一根洗干凈的棒棒糖棍
溫水
線
一些小石頭,最好是帶毛邊的
方法:
1 一定要把石頭洗干凈--最好用流水洗。
2 在水杯中注入足夠的溫水--蓋過石頭(大約達到杯子的1/3處),但是先別把石頭放進去。
3 將明礬加入杯中,用棒棒糖棍子攪拌直到明礬已經不容易被溶解為止。杯子底部此時可能會剩下一些明礬的顆粒,不用管它,你可以直接將石頭放入水杯,或者如下圖中比較經典的做法:用線拴在一塊小的石頭上,線的另外一端纏在棒棒糖的棍子上。我們兩種方法都用了。
4 如果你想加入食用色素,就在這個階段。然後,你可以驕傲地展示給你的父母看,讓總是拍著你的頭稱你作小寶貝的爸爸媽媽大吃一驚。
蒸發是做好這些小水晶的關鍵,所以一定要把杯子放在一個溫暖的地方。幾天後第一批水晶才會出現,看到全部的水晶要經過幾周之後。如果想得到大個的水晶,就要把開始做成的小塊水晶當作開始的小石頭那樣拴綁,然後重復上面的過程即可。
你在上圖看到的水晶圖片是我們培植的水晶之一:左邊的那個比較小,右邊那個大而圓的是我們在杯子底部通過多種方法做成的,與天然水晶相比它看上去更令人印象深刻。做這個水晶前後花費了6周的時間,而且我們不斷地向杯子中添加了明礬。
參考資料:http://book.qq.com/s/book/0/12/12448/14.shtml
❸ 玻璃製品是常見的工藝品,那麼如何用玻璃編織工藝品呢
玻璃製品是常見的工藝品,那麼如何用玻璃編織工藝品呢?針織物和玻璃很難被人們聯系在一起,但是眼前這個現狀的玻璃就是被用來編織的。
第三、冷卻後,工匠裁切成製造線工藝術品所需的大小。復雜玻璃柱的顏色跟造型都取決於捲入水晶內的色棒選擇以及重疊的方式。線工造型取決於工匠排列復雜玻璃柱的方式。借著工匠將玻璃柱融合在一起後,將他們包在一塊吹玻璃管尾端的熱水晶外面。把這塊玻璃置於吹玻璃工作台上。滾動的同時,他們用一個類似剪刀的工具將尾端剪掉,然後在一塊濕木頭上滾動熱玻璃以去除泡泡。工匠在玻璃內吹氣,吹成一個梨形,接著把一個鐵桿插入梨形底部,用一把冷鉗子讓熱玻璃劇烈收縮,在分界線處破裂。隨後將另一塊有色玻璃接著梨形上面形成一個梗,再取一點融化的有色水晶做成葉子,這個壓褶工具會壓出葉脈形狀。接下來就是最後階段了,重新加熱一次,然後用工具根式報紙做最後的造型。
❹ 怎麼做水晶玻璃製品
玻璃主要成份是矽砂、蘇打灰、碳酸鈉、碳酸鉀、石灰及鋁土、鉛丹等,種類很多。一般主要成份為鈉玻璃屬之;鉀玻璃,制瓶玻璃屬之;鉛玻璃,儀器玻璃屬之。新竹地區的矽石出產於關西一帶,但近年來鐵份含量偏高,品質稍差,所以大多仍由澳洲及馬來西亞進口。首先先矽砂、石灰、蘇打灰等放入坩鍋窯中,在一千四百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十六小時,待混合融解成濃稠液體後,置於模具上,使之成形,再經十二小時徐冷後加式處理。期間施以噴沙、添色、嵌入金箔、磨花、雕刻、葯水浸泡等裝飾技巧。又在燒制時使用各種金屬發色劑,製作出來的玻璃剛具有不同的顏色。
玻璃藝呂的成形法: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燒溶解後都形成液體粘稠液,要使其冷卻成形,大都採用型吹法,使用各種材質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屬等預先製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內,待冷卻後再將模型打開即成,一般用於吹玻璃無法製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廠都採用此種方法,可以大量生產。
另一種為吹氣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適量的玻璃溶液,放於鐵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氣,一面旋轉,並以熟練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鉗子,使其成型。
冷工製作法
1.彩繪 以彩繪顏料,在室溫下於玻璃物表面描繪圖畫,有些需加熱固定,有些則不需。過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銀箔熔成的金屬顏料,稱為飾金彩繪。
2.釉彩 是一種需要再加溫的彩繪聲繪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顏料繪制圖樣,然後再置入熔爐加溫固定顏料,避免剝落。
3.鑲嵌 以有凹槽之鉛條為線框架,組合成千上萬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繪制小型平面圖,根據平面圖繪制等尺寸的草圖,確定每一種顏色的造型與尺寸,正確切割玻璃板,以鉛線熔焊成大塊面鏡。
4.版畫 無須加溫的冷作,利用噴砂或磨刻的技法,將圖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製版,以版畫機或滾筒上色,在棉紙或水彩紙上壓製成版畫。
5.浮雕 在雙層或多層顏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體圖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運用切割輪,在玻璃物上切割紋飾、塊面,線條等裝飾,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時雙色套料玻璃,因表現內外不同的顏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鑽石或金屬雕刻,或雕刻筆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畫線裝飾花紋與圖樣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為輪刻、點刻、平刻等種技法。
8.酸蝕 在玻璃板繪制圖形、勾勒線條,再經化學酸劑分階段蝕出深淺不同的圖案。
9.噴砂 先以膠帶粘滿整個玻璃物,在以刻刀鍍刻去掉圖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噴砂機,運用金剛砂的高噴射力,在玻璃上做出霧狀效果。
10.研磨 以旋轉輪盤為研磨台,混合水與金剛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轉皮輪為平台,將玻璃至於其上,磨光刨光大塊平面。
12.膠合 將作品置入熔爐加溫,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熱融化表面產生亮度。
13.膠合 以接著劑將玻璃塊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復合媒材 運用玻璃與其他材質組創作。
熱工製作法
(在熔融點(1450度)和徐冷點(450度)之間的製作法,稱為熱工)
1.壓模法 將熔融的熱玻璃膏注入壓進已刻好的圖紋模中變成塊狀的同時花紋也壓制好了。
2.砂模鑄造 將模型壓入深度適中的砂噴濕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將玻璃膏到入砂模內待玻璃稍冷後再取出徐冷後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來製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馬糞做成胚心包在金屬棒外再沾取熱玻璃膏成為容器主體,在外圖繞玻璃絲勾勒花紋,等徐冷完後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燈炬熱塑 以小型噴槍或燈炬加熱,幫又稱為燈炬熱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鈉玻璃色棒,以拉長、扭曲、線繞等技巧,連續組合成造型,適合微小精巧的表現,例如玻璃珠、動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區分為:實心、空心及拉絲熱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繪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於西元元年羅馬帝國,到現在仍是玻璃技術中最重要,應用最廣,變化最多的製作法。吹制多以窗口為主,過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氣形成小泡,再運用工具加以熱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橋接底動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脫臘鑄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臘模後,在將玻璃原料與空模同時放入爐內加溫,在高溫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內成型,放置在熔爐中脫臘,徐冷拆除石膏模,再進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鑄造法 將玻璃塊與玻璃粉填入預先設計好的模型中,放進熔爐升溫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爐內加溫設計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間加溫製作的技法。
9.熱塑熔合 將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圖案的玻璃片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爐升溫成為一件玻璃版通常會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變化。
10.烤彎 將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設計製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溫玻璃漸漸變軟而開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體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