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纏毛線手工鍛煉什麼
❶ 手工可以鍛煉孩子什麼能力
生理:
①手得到一定的鍛煉。
幼兒的泥塑、剪紙及手編、布工等豐富多彩的創意手工活動,無一不是在手的協調操作下進行的,都可以鍛煉幼兒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
②促進大腦的發育
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訓練動手就是訓練大腦,孩子的手部動作越熟煉越靈活,他就越聰明,創造力就越強,所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是極其必要的,可以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
心理:
①增強自信心: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具有堅強的自信心,自信心對一個人的各方面發展都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一個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種能力發展的主動積極性,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長起來就很慢。因此,創意手工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創作慾望。
幼兒在手工製作結束後可以向老師或家長展示作品,得到長輩的鼓勵,有利於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②增長注意力時間:
幼兒的注意力時間本來就不長,通過手工製作,可以提高幼兒的專注力,增長注意力時間,為以後工作或學習打基礎。
③培養觀察力:
孩子在製作手工時,通常都是一些日常的簡單的事物。這就要看孩子平日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觀察度了。如果孩子觀察仔細,那麼做出來的東西就會惟妙惟肖,更注重細節上的變化。時間長了,孩子自然養成注意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
④培養創造力:
在孩子手工製作的很多時候,都是老師先提供一些事物的圖片或者造型,然後引導幼兒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再調動幼兒的製作熱情,讓孩子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自己頭腦中的事物。這樣手工製作不僅僅鍛煉了孩子的手動能力,還對孩子的創造能力有了很好的培養。
⑤增添生活樂趣
現在的新父母忙於工作,托爺爺奶奶照顧,家庭獨生子女沒有小夥伴兒陪伴,經常很孤單,家裡玩具不少,但都不能讓孩子長期保持興趣。如果父母有時間,孩子無所事事時,可以進行親子手工製作,加深了親子關系,又增添了生活樂趣,何樂而不為呢*^_^*
總之,幼兒手工製作是對幼兒整體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獨立的完成一件手工製作品,對於幼兒來說是件不易的事情,因為它培養了幼兒各項能力的協調性以及綜合能力,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同時游戲,起到了真正的寓教於樂目的。評論
幼兒園創意親子手工
頭條號育兒作者06-13 10:284贊踩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在孩子的幼年時期(0-6歲),陪孩子玩和做手工是兩件最重要的事情。」
為什麼蒙台梭利如此注重幼兒的手工的製作呢?因為根據她提出的敏感期的觀點,孩子長大後的很多重要的能力,都是在小時候培養的。
長大後的思維能力、幸福能力、自我調節和社交能力、構造事物能力,跟敏感期引導孩子進行有質量的手工製作活動有很大關系。為什麼這么說呢?
01 用手做只是表象,真正運行的是整個大腦系統。(思維能力)
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運動,能直接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大腦皮層機能的發展和完善。
做手工時除了用到手,還會用到眼睛、耳朵、大腦等多個器官。做手工是高質量的玩耍,讓孩子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02 缺乏自信、內向孤單需要手工來治癒(幸福能力)
英國著名教育家羅伯特·歐文指出:「兒童做手工不只是生理層面的作用,手工活動對兒童的綜合能力和心理健康更加重要。」
手工活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知,正確引導孩子動手動腦解決手工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孩子體驗付出後取得的成功,感知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
每次手工活動相當於一次小規模的實現理想的歷程,過程中充滿各種因素,讓孩子體驗了豐富的場景,帶來更樂觀的生活態度,培養幸福的能力。
03 愛發脾氣、不善社交,是因為手工做得少(自我調節和交際能力)
父母都知道琴棋書畫等的藝術能陶冶身心,其實製作手工也是陶冶身心提高自我調節能力的好方法。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管教熊孩子。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陪他做手工。因為通過安靜耐心地完成手工能提高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澳大利亞的多個城鎮在上世紀就為孩子們設立了多個手工製作場地,專門讓父母帶比較難管教的熊孩子來做手工。周六日讓孩子們聚在一起合作完成難度較大、需要團隊合作的手工項目。
在手工製作過程中,除了孩子身心會得到陶冶外,通過手工製作的相互合作,會使兒童更懂得與人溝通,換位思考,促進交往能力發展。
04 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構造事物能力)
孩子會在手工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越來越精準的抓住事物的特徵。
孩子從模仿到創作的手工活動,正是創造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觀察現實事物與創造想像事物的過程中,豐富了孩子頭腦中的聯結,構造事物的能力正是由此產生。
沒有不愛做手工的孩子、只有不愛做手工的父母。
手工其實更正確的表達方式是勞動技藝教育,所以手工不僅僅是剪紙、手編、泥塑、布工等,應該還包括日常生活中簡單一點的水果拼盤、卡片塗鴉、綠化自然、傢具陳列等等。
❷ 手工對幼兒的好處
1、鍛煉手工能力,可以嘗試的能力,多動手,使學生的創作個性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在手工製作中思維較其他活動更開闊,最充分地表達現有水平,用手工製作的方法對想像中的東西進行創造,在從虛到實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有利於腦部的發育。2、在手工製作過程中,往往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別是與人的配合,同過合作,動手製作的過程,會使兒童更懂得與人溝通,換位思考,促進交往能力發展。3、可以豐富兒童的生活。現在手工漸漸被機器取代,對於兒童,最重要的不是坐以享用,而是要了解創造的歷史,體驗創造的意義,手工製作,不僅可以讓寶寶學習到東西,還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童年充滿歡樂。4、促進生理機制發展。兒童在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是要調動所有的感官的,不僅是左右手的協調,還有手與腦的配合,通過實操,會有感性認知,從而促進腦的進化。❸ 手工鍛煉幼兒什麼能力
手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如下:
1、指導孩子做手工,如:折紙、剪貼
2、歲半的孩子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到3歲時可學2-3步的折紙,3歲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後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貼成花籃等。
4、手工製作有利於配合孩子的感知能力
孩子做手工可以增進其感知能力,因為手工是通過手邊材料將直接感知的東西表現出來,如剪紙,玩泥巴等。
❹ 幼兒園的孩子玩手工,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呢
幼兒園的手工課,一直深受孩子們的喜歡。玩手工可以鍛煉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發散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大腦發育。所以幼兒園開展手工課的做法還是十分值得推崇的。
通常,在一些節日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安排一些手工活動,根據不同的節日來選擇手工的內容,讓孩子完成作品後帶回家送給自己的親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所以,幼兒園開展手工課,對孩子是十分有利的。
❺ 毛線可以干什麼有創意的事情
可以把把一切你喜歡的東西做成毛線版呀!
比如我很喜歡《夏目友人帳》里的這只旅兔:
於是就用毛線做了一隻:
覺得要把想像的東西變實物或把2D變3D,用毛線真的是很便捷又有趣的方式呢。
❻ 小班美術活動繞毛線活動建議
美術活動對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非常有利,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特有的表現力決定的。但小班初期的幼兒由於心理、生理正處於發育之中,他們的思想境界還處在塗鴉階段,他們繪畫並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只是為了繪畫過程中體現愉悅感,初入園的幼兒還不習慣於有組織的活動,對繪畫是怎樣一回事也並不清楚,所以在幼兒美術方面教師應該著重引導和幫助幼兒由不習慣過渡到習慣,由不清楚過渡到清楚,並使之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對於幼兒的美術活動應怎樣指導呢?
一、選擇貼近幼兒生活並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熟悉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製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熊貓吹泡泡」、「小鴨游泳」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幫媽媽繞絨線」、「畫氣球」、「捏糖葫蘆」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塗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教材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兩點。
二、創造適應的美術環境、材料
創設具有可參與性的美術物質環境和可操作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小班幼兒由於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車,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彈子讓幼兒滾畫等。如在噴畫活動「放煙火」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裝有水粉顏料的噴壺,幼兒只需輕輕一噴,紙上便會散開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又如在印章畫「小兔的新衣」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切成各種圖形的蔬菜(胡蘿卜、藕)等等,幼兒用這些材料蘸上顏料印在衣服形的紙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這樣完成了。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仍樂此不疲地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兒還在為自己的傑作而歡呼雀躍。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小班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繪畫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小班幼兒,更離不開游戲。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
1.以游戲的口吻導題,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小班幼兒好動、好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因此在活動中我首先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即運用游戲、故事等形式導題,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比如在折紙貼畫「屋頂」的開始部分,我給幼兒講了一個故事:「前幾天下大雨,大風颳走了小兔家的屋頂,小兔多傷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個幼兒,並引起了幼兒對小兔的同情,紛紛表示要為小兔「蓋新房」。這時教師就可以教幼兒用正方形的紙對角折成三角形,貼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這樣造好了。還有在紙畫活動「幫媽媽繞絨線」中,我在活動的開始,就和幼兒一起玩繞絨線的模仿游戲,在體驗繞絨線的手臂繞環動作後,再讓幼兒在紙上為媽媽「繞絨線」,學習畫圓圈線。教師利用小班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來設計生動有趣的開場白,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引過來,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
2.在邊做邊玩中發展幼兒的美術技能。
雖然小班幼兒年齡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貼、畫、撕、捏等簡單的美術技能。只是這些美術技能是幼兒在邊做邊玩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的。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游戲。比如在剪紙「雪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把小紙條變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後將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兒一起玩下雪的游戲,並讓幼兒在撿雪花的游戲中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此外還可以讓幼兒進行一些玩色游戲:如讓幼兒在紙上拓印桔子後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腳就變成了一個個小朋友。又如用彈子蘸上顏色,放在紙盒裡進行滾畫,不一會兒便會變出一塊塊漂亮的花手帕。還有和幼兒一起玩吹泡泡,讓幼兒在開心之餘再進行泡泡畫。即用吸管蘸了加入洗潔精的顏料後,對著白紙吹泡泡,泡泡破了但卻在紙上留下了美麗的痕跡。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幼兒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貼、捏、畫、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對美術活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教師指導時應注意語言的游戲性。
❼ 幼兒編織的教育意義
在幼兒期,手是認識事物某些特徵的重要器官,而手的動作主要是精細運動的發展,這在幼兒期各項發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手的運動,可使幼兒認識事 物的各種屬性和聯系,知覺的完整性和具體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手的精細動作發展,是由整體到分化、由不隨意到隨意、由不準確到准確的一個連續發展過程。它是培養幼兒動手動腦,啟發幼兒創造性思維以及幼兒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培養幼兒認真觀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細致的習慣,對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形成立體空間觀念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麼我們如何去引導幼兒,提高幼兒的手部肌肉的靈活性,發展精細動作呢? 那就是多讓幼兒進行手部運動既手工。
如:幼兒拿一些碎紙他們會想像成雪花再比如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呀,隨著泥巴的變長,他們會聯想到小棒的形象,隨著你吧的病原他們會聯想到皮球元宵的形象。
一、提供適宜的玩具提高手指的使用率。
很多家長在購買玩具時沒有目標性、原則性,片面追求時髦、只要孩子喜歡,忽略了孩子動作發展的需求。比如串珠、編織、泥塑、兒童十字綉、可拆裝的玩具,這些都是鍛煉手指靈活度的好幫手。
二、提供適宜的工具,創造幼兒使用手部肌肉的機會。
有的家長和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存在一些貪圖方便快捷的思想,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如5-6歲的孩子完全可以使用筷子吃飯了,但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還沒用過筷子吃飯。孩子們穿系鞋帶的鞋子,多數不會自己系。在家裡,有些家長代給孩子扣扣子、穿襪子,不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等等。我們的孩子就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許多學習的機會,使幼兒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放緩。這里我們就為幼兒提供了很好地鍛煉的機會,充分發展幼兒手部精細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