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得了血毛線蟲用什麼葯治
Ⅰ 羊體內驅蟲用什麼葯好
羊體內驅蟲用什麼葯好使
你用小兒的腸蟲清就行
羊驅蟲用什麼葯
stone同志: 您好! 您所咨詢的問題,現答復如下:一、因蟲選葯。羊感染寄生蟲病的種類很多,有的還發生合並感染。在用葯之前,應通過檢查其糞便和各種症狀進行確診後,根據感染寄生蟲的種類選擇驅蟲葯,切不可盲目用葯。否則,不但驅蟲的效果不好,反而對羊的身體不利。 二、先進行小群試驗。給大群羊驅蟲時,先選用幾頭進行葯效試驗,一是看所用的葯物是否對症;二是可防止大批羊中毒。驅蟲葯物一般毒性較大,經試驗證實是安全有效的葯物,再給大群羊使用。 三、驅蟲的方法。(1)圓形線蟲(蛔蟲、結節蟲、鉤蟲、鞭蟲等)常寄生於羊的消化道內。一是可用1%精製敵百蟲溶液,羊按每公斤體重用0.06克計算,一次空腹灌服,每天一次,連用三天;二是可用左旋咪唑,羊按每公斤體重用5毫克計算,一次空腹灌服,每天一次,連用三天。(2)肝片吸蟲可用硝氯酚驅蟲。羊按每公斤體重用3毫克計算,一次空腹灌服,每天一次,連用三天。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責任編輯:公主 2010年7月17日)
羊去蟲用什麼葯
體內的買口服的驅蟲葯,體外的可以用酒精、百部、去蝨凈等洗洗
山羊用那種打蟲葯比較好
1.體內寄生蟲的驅除。
(1)敵百蟲。敵百蟲是國內廣泛應用的廣譜驅蟲葯。內服可配成2%~3%水溶液灌服,劑量為綿羊0.07~0.1克/千克體重,山羊0.05~0.07克/千克體重,治療羊鼻蠅蛆病,按綿羊0.1克/千克體重,頸部皮下注射。外用,1%~2%水溶液,局部塗擦或噴灑,可防治蜂、蜻、蝨等。殺滅蚊、蠅、朦等外寄生蟲,可用0.1%~0.5%溶液噴灑環境。
(2)丙硫咪唑。對羊群常見胃腸道線蟲、肺線蟲、肝片吸蟲和絛蟲均有效。預防性驅蟲,10~15毫克/千克體重,1次口服,對吸蟲、絛蟲、線蟲都有驅殺作用。胃腸道線蟲的驅除,10~20毫克/千克體重,1次口服。絛蟲的驅除,10~16毫克/千克體重,1次口服。
(3)伊維菌素。用於驅除羊多種線蟲和體外寄生蟲,對成蟲、幼蟲均有高效;毒性和副作用很小。預防和治療均按0.2毫克/千克體重,內服或皮下注射,必要時間隔7~10天,再用葯1次。
(4)左旋咪唑。主要用於畜禽的消化道線蟲病。內服、混飼、皮下或肌內注射等給葯均可,不同給葯途徑的驅蟲效果相同。內服8~10毫克/千克體重,溶入水中灌服或者混入飼料中喂服;皮下或肌內注射,8~10毫克/千克體重,配成5%的注射液。
2、體外寄生蟲的驅除。
當羊體局部出現疥癬等皮膚病時,可採用局部塗抹法治療;但當羊體普遍發生疥癬病或用於預防疥蟎病時,可採用葯浴法。
羊葯浴的方法:
葯浴可在剪毛後7~10天,選擇晴朗天風天氣,選用高效、低毒的葯物,並稀釋到合理的濃度,常用的葯浴液有:0.1%~0.2%的殺蟲脒水溶液,或1%的敵百蟲水溶液,或0.05%的辛硫磷溶液,或按每千克水含80~200毫克速滅菊酯的水溶液。葯浴液溫度保持在30℃左右。規模羊場可建葯浴池,葯浴池長10~15米,深80~100厘米,底寬30~60厘米,上寬60~100厘米,要要臨近水源,以利排放水。浴前讓羊停食8小時,給以充足飲水;葯浴應先對少數羊進行試浴,如無不良現象發生時,再大批進行葯浴。浴時先浴健康羊,後浴病羊;每隻羊的葯浴時間大約為1~2分鍾。葯浴時,頭部常露出水面,須有專人用木棍把羊頭按入葯液中2~3次,充分洗浴頭部。浴後將羊趕至6~8小時後方可喂料,羊毛干後才可放牧。葯浴的當天,可對羊舍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要特別注意3月齡以下的羔羊及懷孕2個月以下的母羊不可葯浴。
3.體內外驅蟲法。
體內外驅蟲法主要是利用肌注葯物後防治體內外寄生蟲,使用伊維菌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2千克,皮下注射)。
羊只驅蟲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驅蟲必須是健康羊只,對於病羊要治癒後再驅蟲,嚴格葯品劑量使用,不可隨意加大給葯量。
第二,驅蟲時先做小群試驗,無不良反應後方可進行大群驅蟲。
第三,妊娠母羊可安排在產前一個月、產後一個月各驅蟲一次,不僅能驅除母羊體內外寄生蟲,而且有利於哺乳,並減少寄生蟲對幼羔的感染。劑量按正常劑量的2/3給葯。
第四,驅蟲後,要密切觀察羊只是否有毒性反應,尤其是大規模驅蟲時,要特別注意。出現毒性反應時,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毒性反應。收起
山羊體外軀蟲用什麼葯比較好
羊的寄生蟲病是養羊生產中極為常見和危害特別嚴重的疾病之一。患羊輕者體
弱消瘦,生長發育受阻,繁殖力和生產性能下降,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給整個生
產帶來極為嚴重的損失。因此對羊場而言,合理的飼養管理,加強羊群的檢查,定
期進行驅蟲處理是有效預防和治療寄生蟲病的根本性措施。結合本羊場實際情況,
可常用的驅蟲方法有口服療法、葯浴法及噴霧法等。前者用於驅除體內寄生蟲,後
者主要用於驅除體外寄生蟲,還有肌注或皮下注射葯物驅蟲法等。結合臨床實踐,
羊場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主要有線蟲病、蝨,其它寄生蟲病少見。以下就最常見的寄
生蟲病(對羊而言)加以闡述。
肝片吸蟲病
本病是由肝片吸蟲生在羊的膽管和肝臟內所引起的。以精神萎靡、食慾減退、
腹瀉貧血、消瘦及水腫為特徵的一種病。夏秋季常流行,危害較大。
症狀:急性型表現為急性肝炎。病羊體溫長高,疲倦,食慾廢絕,腹瀉、貧血
,有時迅速死亡。慢性型最常見,體態消瘦,毛無光澤且易斷;下頜,胸部及腹下
水腫;後腿發軟,喜卧,母羊奶汗稀薄,孕羊往往流產;結膜及口粘膜蒼白。嚴重
病例,肝臟受到嚴重創傷,出血流入腹腔,形成腹血症死亡。
治療:
(1) 四氯化碳與液體石蠟等量混合,搖勻後,成年羊每次肌注3-4ml,小羊
1-2ml。
(2) 硫雙二氯酚,按每千克體重0。1---0。15克,用澱粉做成懸浮液一次
灌服。
(3) 硝氯酚,每千克體重4-5mg,灌服。
(4) 肝臟凈(5%懸液),每千克10mg,口服。
預防:
(1)避免到潮溼或沼澤地放牧,不要讓羊飲溝里和坑裡的死水。
(2)每年春秋各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
(3)且硫酸銅或生石灰滅蜱。
(4)管好患羊糞便,規程發酵以殺死蟲卵。
肺絲蟲(肺線蟲)病
本病是肺絲蟲寄生於羊肺臟,支氣管中,所引起的以陣發性咳嗽,流粘性鼻液
及呼吸困難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綿羊和山羊均可發生。
症狀:一般羊感染後一個月開始出現症狀。輕者咳嗽,特別在羊被驅趕和夜間
休息最為明顯;重者呼吸迫促,咳嗽頻繁而劇烈,鼻流粘涕;病羊食慾減退,被毛
粗亂,精神沉鬱,逐漸消瘦,一般體溫沒有變化,並發感染其他病(肺炎)時,體
溫高達40-42°C,貧血,頭胸部和四肢水腫,最後因肺炎或嚴重消瘦而死。
治療:
(1)鹽酸四咪唑,每千克體重15ng,配成2%水溶液,一次灌服。
(2)莽硫咪唑,每千克體重5ng,一次灌服。
(3)左旋咪唑,每千克體重8ng,一次內服。
(4)丙硫莽咪唑,每千克體重15ng,一次內服。
預防:
(1)每年定期驅蟲2次,葯物以左旋咪唑,丙硫咪唑最佳。
(2)加強羊的飼養管理,飲水清潔,不飲池塘死水。
毛圓線蟲病
本病在我國西北、內蒙古、東北廣大牧區普遍流行,給養羊業帶來嚴重損失。
毛圓科線蟲包括寄生蟲有寄生於第四胃的拈轉血矛線蟲,指形長刺線蟲,奧斯特他
線蟲,馬歇爾線蟲以及寄生於小腸的(有時也寄生於第四胃)毛圓線蟲,古柏線蟲
,細頸線蟲和似細頸線蟲,常混合感染引起疾病,其中以捻轉血線蟲,指形長刺線
蟲致病性最強。
蟲體特徵和生活史
2. 蟲體特徵
(1) 捻轉血矛線蟲(又名捻轉胃蟲):寄生於綿羊、山羊、牛、駱駝、馴鹿
和許多野生反芻獸的第四胃中,有時也見於小腸中。蟲體呈毛發狀,雌蟲長27-30
毫米白色線狀......>>
羊得了莫尼茨絛蟲用什麼葯
正羊常見的體內、外寄生蟲主要有腸道絛蟲、肝片吸蟲、腸結節蟲、鉤蟲、鞭蟲、肺絲蟲、疥癬、羊鼻蠅、羊蝨、蜱等。
比如說阿苯達唑、甲苯達唑都是治療吸蟲的特效葯。 一般治療對重症患者應先給予對症及支持療法,如增加營養、糾正貧血、利尿消腫等,待全身情況好轉後,再進行驅蟲治療。少數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現寒戰、高熱、肝區疼痛及輕度黃疸,血轉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細胞顯著增高等急性華支睾吸蟲病症狀。本病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流行於廣東、山東、河南等24個省、市、自治區。 1.病原治療 (1)吡喹酮 是治療本病的首選葯物,具有療程短、療效高、毒性低、反應輕以及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快等優點。連服2天。治療後3個月糞便蟲卵陰轉率達90%以上。少數病例在服用時出現頭暈、頭痛、乏力、惡心、腹痛、腹瀉等不良反應,24小時後可減輕或消失。一般治療量對肝、腎無明顯損害。個別患者可有期前收縮、心律失常等。 (2)阿苯達唑 近年來臨床上應用阿苯達唑治療本病,效果滿意。分2次服,7天為一個療程。糞便蟲卵陰轉率幾乎為100%。 2.對症治療 對重度感染並有較重營養不良或肝硬化者,應加強營養,糾正貧血,保護肝臟,以改善全身狀況,並及時進行驅蟲治療。並發膽囊炎、膽管炎者,除驅蟲外並加用抗菌葯物。對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膽總管梗阻時應予手術治療。合並病毒性肝炎時,除積極保護肝臟外,應在病情改善的基礎上盡早進行驅蟲治療。
羊胃腸道蟲用什麼葯
體內的買口服的驅蟲葯,體外的可以用酒精、百部、去蝨凈等洗洗
羊口服依維菌素驅蟲效果好嗎
羊的驅蟲問題;第一、常規驅蟲:;寄生蟲在羊生產中危害很大,但很多朋友對驅蟲卻有些;在實際生產中對羊危害最大的寄生蟲主要有各種體外寄;在無重大寄生蟲病害時常規驅蟲可以用以下方法:一伊;二阿苯達唑:主要用於驅蛔蟲、蟯蟲、絛蟲、鉤蟲等;第一、我的圈養羊就是體外寄生蟲太嚴重,皮下注射技;應該是劑量不夠,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應該超出說明用;我以前是30斤的葯壺兌5隻伊維
羊的驅蟲問題
第一、 常規驅蟲:
寄生蟲在羊生產中危害很大,但很多朋友對驅蟲卻有些誤區和盲目,其實原因很簡單----很多人不注重學習,只是和一些老羊倌或賣獸葯的打聽些驅蟲方法,但是很多賣獸葯的,他可能會告訴你伊維菌素能治所有寄生蟲,用這一種驅蟲葯就行,因為伊維菌素相對較貴,利潤較高,但事實是伊維菌素對絛蟲和吸蟲是無驅蟲效果的。
在實際生產中對羊危害最大的寄生蟲主要有各種體外寄生蟲,線蟲,絛蟲,吸蟲。市面上能買到的常用葯物主要有伊維菌素,丙硫咪唑,吡喹酮,氯氰碘柳胺鈉等。
在無重大寄生蟲病害時常規驅蟲可以用以下方法: 一 伊維菌素:主要用於殺滅線蟲和體外寄生蟲,但使用時注意大羊不要超過說明用量的3倍,小羊不能超過2倍,否則一旦中毒沒有特效解葯,容易造成損失。如果體外寄生蟲(如蟎蟲)嚴重,可以用伊維菌素配成溶液噴塗患處,最少7天一次,直到治癒。
二 阿苯達唑:主要用於驅蛔蟲、蟯蟲、絛蟲、鉤蟲等。三 吡喹酮:主要殺滅絛蟲和吸蟲,可與阿苯達唑交替使用。四 氯氰碘柳胺鈉:主要用於治療肝片形吸蟲,和腸道線蟲,一般在確認患肝吸蟲時使用。 此外春秋兩季易感染球蟲病,小羊易感染,患病羊只會出現反復腹瀉,死亡率較高,可以在春秋兩季在羔羊飼料中加些含氨丙啉或磺胺二甲嘧啶的葯物預防。但不可長期使用,磺胺二甲嘧啶對一些瘤胃微生物有抑製作用。
第一、 我的圈養羊就是體外寄生蟲太嚴重,皮下注射技術又不行,真是傷腦筋 。
應該是劑量不夠,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應該超出說明用量的一倍使用,再結合外用,可以把伊維菌素配製成溶液噴塗在患處,7天用葯一次,直到長出新毛。同時清理羊圈,在羊圈裡噴農用辛硫磷溶液,以絕後患。還請問配製溶液的比例是多少呢?看患病皮膚的面積而定,要是個別羊,可以用少量的水對上一兩只伊維菌素,葯兌的濃點沒事,只要皮膚沒有破裂就行,要是全群噴灑也要兌濃點,只要是外用,皮膚不破損就不會中毒。爭取一次成功,以後就會很少在得病了。
我以前是30斤的葯壺兌5隻伊維菌素,個別羊用一隻葯兌少許水,用刷子刷於患處。辛硫磷可以殺滅附著於羊圈的大多數寄生蟲與蟲卵,我每年夏季用葯一次,一壺水兌半瓶葯(一瓶350毫升)。
第二、 母羊一般是每個季度驅蟲一次、羔羊在50天左右驅蟲一次比較合適。妊娠後期和泌乳期的母羊如果沒有發現感染很多寄生蟲最好不驅蟲、或者葯物劑量不能超過說明書用量的2倍
第三、 羊驅蟲葯物、體外寄生蟲一般使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敵百蟲和雙甲脒較多、體內寄生蟲使用、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比較多、具體使用劑量一般按照說明書1倍左右使用比較安全,或者根據羊的體重大小與寄生蟲感染輕重適當增加葯物用量。
第四、 體外寄生蟲、蟎蟲:用廢柴油塗擦,反復搓洗,一次搞定爛蹄病:用淡鹽水洗凈,再塗上廢柴油,用於凈的布包紮,三天換一次,連換兩次紅眼病:用淡鹽水洗凈、擦乾再用紅黴素眼膏塗瞼眼內,一日兩到三次,連用兩天
第五、 定期驅蟲
-防止營養耗失 在羊的寄生蟲病防治過程中,多接納以定期(每年2~3次)預防性驅蟲的方式,以制止羊在輕度感染後的進一步發展而造成嚴重危害。驅蟲時機要根據對本地羊寄生蟲的季節動態調查而定,一般可在每年春、秋各......>>
Ⅱ 如何防治羊消化道線蟲病
(1)預防。羊群於秋季轉入舍飼後和春季放牧前,應各進行1次計劃性驅蟲,各地的驅蟲時間和次數可因地區氣候特點及飼養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別,酌情確定,糞便應堆積發酵。羊只不要在低凹潮濕地方放牧,並避免吃露水草,以減少蟲體感染機會。
(2)治療。可選擇下列葯物進行治療。
①左咪唑。每千克體重5~10毫克,用面湯做成懸浮液灌服。
②丙硫咪唑。根據病情,每千克體重5~20毫克口服。
③精製敵百蟲。綿羊按每千克體重80~100毫克,山羊按每千克體重50~70毫克,口服。
④甲苯唑。按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口服。
⑤噻苯唑。按每千克體重50毫克口服,該葯對毛首線蟲療效較差。
⑥硫酸銅。用蒸餾水配成1%溶液(每千克水加硫酸銅10克),大羊灌服100毫升。中羊灌服80毫升,小羊灌服50毫升。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
(3)注意個人防護綿羊只12個月,牛6年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續)-1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續)-2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續)-3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續)-4
" role="table
畜禽常用疫(菌)苗表(續)-5
Ⅲ 波爾山羊春季除蟲用什麼葯最好
羊的寄生蟲病是養羊生產中極為常見和危害特別嚴重的疾病之一。患羊輕者體
弱消瘦,生長發育受阻,繁殖力和生產性能下降,重者可造成大批死亡。給整個生
產帶來極為嚴重的損失。因此對羊場而言,合理的飼養管理,加強羊群的檢查,定
期進行驅蟲處理是有效預防和治療寄生蟲病的根本性措施。結合本羊場實際情況,
可常用的驅蟲方法有口服療法、葯浴法及噴霧法等。前者用於驅除體內寄生蟲,後
者主要用於驅除體外寄生蟲,還有肌注或皮下注射葯物驅蟲法等。結合臨床實踐,
羊場最常見的寄生蟲病主要有線蟲病、虱,其它寄生蟲病少見。以下就最常見的寄
生蟲病(對羊而言)加以闡述。
肝片吸蟲病
本病是由肝片吸蟲生在羊的膽管和肝臟內所引起的。以精神萎靡、食慾減退、
腹瀉貧血、消瘦及水腫為特徵的一種病。夏秋季常流行,危害較大。
症狀:急性型表現為急性肝炎。病羊體溫長高,疲倦,食慾廢絕,腹瀉、貧血
,有時迅速死亡。慢性型最常見,體態消瘦,毛無光澤且易斷;下頜,胸部及腹下
水腫;後腿發軟,喜卧,母羊奶汗稀薄,孕羊往往流產;結膜及口粘膜蒼白。嚴重
病例,肝臟受到嚴重創傷,出血流入腹腔,形成腹血症死亡。
治療:
(1) 四氯化碳與液體石蠟等量混合,搖勻後,成年羊每次肌注3-4ml,小羊
1-2ml。
(2) 硫雙二氯酚,按每千克體重0。1---0。15克,用澱粉做成懸浮液一次
灌服。
(3) 硝氯酚,每千克體重4-5mg,灌服。
(4) 肝臟凈(5%懸液),每千克10mg,口服。
預防:
(1)避免到潮濕或沼澤地放牧,不要讓羊飲溝里和坑裡的死水。
(2)每年春秋各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
(3)且硫酸銅或生石灰滅蜱。
(4)管好患羊糞便,規程發酵以殺死蟲卵。
肺絲蟲(肺線蟲)病
本病是肺絲蟲寄生於羊肺臟,支氣管中,所引起的以陣發性咳嗽,流粘性鼻液
及呼吸困難為特徵的一種病症。綿羊和山羊均可發生。
症狀:一般羊感染後一個月開始出現症狀。輕者咳嗽,特別在羊被驅趕和夜間
休息最為明顯;重者呼吸迫促,咳嗽頻繁而劇烈,鼻流粘涕;病羊食慾減退,被毛
粗亂,精神沉鬱,逐漸消瘦,一般體溫沒有變化,並發感染其他病(肺炎)時,體
溫高達40-42°C,貧血,頭胸部和四肢水腫,最後因肺炎或嚴重消瘦而死。
治療:
(1)鹽酸四咪唑,每千克體重15ng,配成2%水溶液,一次灌服。
(2)莽硫咪唑,每千克體重5ng,一次灌服。
(3)左旋咪唑,每千克體重8ng,一次內服。
(4)丙硫莽咪唑,每千克體重15ng,一次內服。
預防:
(1)每年定期驅蟲2次,葯物以左旋咪唑,丙硫咪唑最佳。
(2)加強羊的飼養管理,飲水清潔,不飲池塘死水。
毛圓線蟲病
本病在我國西北、內蒙古、東北廣大牧區普遍流行,給養羊業帶來嚴重損失。
毛圓科線蟲包括寄生蟲有寄生於第四胃的拈轉血矛線蟲,指形長刺線蟲,奧斯特他
線蟲,馬歇爾線蟲以及寄生於小腸的(有時也寄生於第四胃)毛圓線蟲,古柏線蟲
,細頸線蟲和似細頸線蟲,常混合感染引起疾病,其中以捻轉血線蟲,指形長刺線
蟲致病性最強。
蟲體特徵和生活史
2. 蟲體特徵
(1) 捻轉血矛線蟲(又名捻轉胃蟲):寄生於綿羊、山羊、牛、駱駝、馴鹿
和許多野生反芻獸的第四胃中,有時也見於小腸中。蟲體呈毛發狀,雌蟲長27-30
毫米白色線狀的生殖器官 纏血的腸管上呈捻轉狀,眼觀可呈紅白色相間,陰門位
於蟲體後半部,有明顯的陰門蓋;雄蟲長15-19毫米,淡紅色,尾端有發達的交合
傘,背葉小,偏於左側,背肋呈「人」字形。
(2)指形長刺線蟲(又名捻轉胃蟲):寄生於牛、羊的第四胃內,有時見於小
腸。形態與捻轉血毛線蟲相似,雌蟲長30-45毫米,陰門位於肛門附近。雄蟲長30
-45毫米。背葉對稱,交合刺細長。
3.生活史
毛圓科線蟲生活史大致相同,都為直接發育。蟲卵隨糞便排到外界,在適宜的
條件下,晝夜內孵出幼蟲,1周左右,經兩次蛻皮發育為感染性幼蟲。毛圓科線蟲
的感染性細蟲具有在濕草葉上爬行的習性和對弱光的趨向性以及在溫暖時活力加強
的特性。牛羊感染主要發生於溫暖季節。早晚陽光較弱和陰天的情況下,隨吃草和
飲水而被感染;幼蟲進入宿主體後,經2-3周發育為成蟲。
診斷要點:
1.臨床特徵
急性病例很少見,多發生於肥壯羔羊。常表現為突然出現的迅速發展的進行性
貧血。常見的是慢性病例,以貧血和消化紊亂為主。病畜被毛粗亂、消瘦、精神萎
靡,可視粘膜蒼白,下頜間隙和體下部發生水腫,放牧時畜群常出現便秘,糞中帶
粘液,出現下痢的少見。最後因極度虛弱而死亡。
2.診斷依據:由於本病的症狀無特異性,而圓線蟲的蟲卵均為橢圓形,無色
,卵殼薄,新鮮糞中的蟲卵含有許多卵細胞,在形態上很難區別,因此確診本病,
應據當地的流行情況,病羊的症狀,死羊或病羊的剖檢結果作出綜合判斷。
防治
1.預防性驅蟲
根據當地的流行情況和全群羊進行驅蟲,一般春秋各進行1次,冬季用高效驅
蟲葯驅殺粘膜內休眠幼蟲,以消除春季排卵高潮,在轉換牧場時應進行驅蟲,驅蟲
可選用以下葯物:
(1) 左旋咪唑:劑量為8mg/kg?b?w可混於飼料內飼喂.
(2) 丙硫苯咪唑:5-10mg/kg?b?w拌入飼料中喂服或配成10%混懸液
灌服.
(3) 甲苯咪唑:10-15mg/kg?b?w1次內服。
(4) 伊維菌素:200ug/kg?b?w皮下注射。[伊維菌素對胃腸道線蟲、肺
線蟲,有較好效果外,對蠅、蛆、蟎、體外寄生蟲也有較好效果。]
2 葯物預防:在嚴重流行地區,要將硫化二苯胺混於精料或食鹽內自行舔服
,持續2-3個月,有較好預防效果。
3 加強管理:盡可能避開潮濕草地和幼蟲活躍的時間放牧。建立清潔的飲水
點,合理地補充精料和無機鹽,全面規劃牧場,有計劃地進行分區輪放,適時轉移
牧場。
食道口線蟲病
本病是由於多種食道口線蟲的成蟲和幼蟲寄生於腸腔與腸壁引起的。有些幼蟲
可在腸壁形成結節,故又稱為結節蟲病。
病原:食道口線蟲主要寄生於牛、羊的大腸,有時也見於小腸末端和盲腸。蟲
體呈乳白色,較粗壯,大小12-22mm。食道口線蟲的生活史和毛圓科線蟲相似
。
流行特點:感染率最高在春季和秋季。尤在清晨,雨後和多霧天氣放牧時易受
感染。宿主感染系攝入被感染性幼蟲污染的青草和飲水所致。
症狀與病變:輕度感染不顯症狀。嚴重感染時,引起羔羊持續性腹瀉,糞便暗
綠色,含多量粘液,有時帶血,病羊弓腰,後肢僵直,腹痛,生長發育受阻,最後
虛脫死亡。剖檢見在大腸壁上有很多結節,結節直徑2-10mm,含淡綠色膿汁,
有小刀與腸腔相通,引起潰瘍性和化膿性腸炎。在新節中可發現蟲體。
診斷與防治:可參照毛圓線蟲病。
仰口線蟲病
本病分布普遍,成蟲吸血對牛、羊危害甚大,由於蟲體前端稍向背側彎曲,
如一小鉤,故又稱鉤蟲,由它引起的疾病稱為鉤蟲病。
病原:
1.羊仰口線蟲 寄生於山羊和綿羊的小腸中,蟲體長12-26mm。乳白色,吸
血後呈淡紅色。蟲體前端稍向背側彎曲,口囊大,略呈漏斗狀,口腹而有一對角質
的半月狀切板,口囊底部有一大背齒和二枚較小腹齒。雄蛟合傘的背葉不對稱。雌
蟲陰門在蟲體中部稍前。
2.牛仰口線蟲 寄生於牛的小腸中,形態與羊仰口線蟲相似,蟲體長10-28
mm。口囊底部有兩對亞腹側齒。雄蛟合刺比羊仰口線蟲長的多。
仰口線蟲生活史與毛圓科線蟲相似,只是幼蟲感染牛、羊,感染途徑除經口外
,還能經皮膚感染。經皮膚感染的感染性幼蟲,隨血流到肺部,又移行到支氣管,
氣管,隨粘液咽下,在小腸內發育為成蟲。
流行特點:多發生於氣候溫暖、地面潮濕,草場面積狹小,牲畜擁擠的情況下
。
診斷要點:
1。臨床特徵:漸進性貧血、消瘦、下頜水腫,下痢、排黑色稀糞,體重下降
,最後因惡病質而死亡。
2.實驗室檢查和病理剖解特點:
可採用飽合鹽水浮集法檢查糞便中的蟲卵,但仰口線蟲卵與其他線蟲卵在形態
上很難區別,故確診本病主要依據病理剖檢:十二指腸和空腸中有呂量蟲體,粘膜
發炎,有出血點和小嚙痕。
防治:參照牛、羊毛圓線蟲病。
鞭蟲病
鞭蟲病又名毛首線蟲病,由於蟲體前部呈毛發狀,故稱毛首線蟲;又因整個蟲
體外形極似放羊鞭,故稱鞭蟲。世界性分布,我國各地均有報道,主要危害幼畜,
嚴重時引起死亡。
病原:毛首線蟲寄生於牛、羊的盲腸,偶在結腸。蟲體呈乳白色,前部為食道
部,細長,內部由一串單細胞構成。後部為體部,粗,其中包含腸道和生殖器官。
雄蟲長40-80mm,尾端捲曲;雌蟲長輩35-70mm。寄生牛、羊的常見種為羊毛首線蟲
和球形毛首線蟲。蟲卵隨糞便排到外界,發育為感染性蟲卵,經口感染宿主,幼蟲
在小腸後部孵出,鑽入腸絨毛間發育;每8天後,移行到盲腸和結腸內,固著於腸
粘膜上發育為成蟲。成蟲壽命為4-5個月。
流行特點:幼畜感染較多,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季感染率高,秋冬季出現
症狀。
診斷要點:
1. 臨床症狀:輕度感染無症狀表現,嚴重感染(蟲體可以達數千條)時
可出現下痢、貧血、消瘦、糞中常帶粘液和血液,食慾不振,發育障礙等症狀,更
甚者死亡。
2. 實驗室檢查:採用飽和鹽水脬集法,以檢出糞便中的蟲卵來確診。蟲
卵黃褐色,腰鼓狀,兩端有塞狀構造,殼厚,光滑,內含未發育的卵胚。
防治:參照牛、羊毛圓線蟲病。還可選用下列驅蟲葯。
(1)酚嘧啶(羥嘧啶),為驅除毛首線蟲的特效葯,劑量2-4mg/kg.b.w口服。
(2)敵百蟲:山羊劑量50-70mg/kg.b.w;綿羊80mg/kg.b.w.一次口服。
硬 蜱
家畜體表的一種寄生蟲,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宿主范圍廣,對人畜健康危害
很大,其幼蟲和成蟲常寄生於嚙齒動物體表,成蟲多寄生於家畜和野生動物體表。
病原:硬蜱卵圓形,褐色,芝麻大到米粒大,雌蜱飽血後膨脹達到蓖麻籽大。
成蟲有4對足,幼蟲為3對足。不完全變態發育。
流行特點:硬蜱活動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數在溫暖季節活動,由於尋找宿主吸
血。絕大多數種類生活在野外,也有少數寄居在畜舍或畜圈周圍。多寄生於宿主皮
膚柔薄而毛少的部位,吸血時間較長,一般不離開宿主。有越冬和耐飢的能力。
危害:吸血時咬傷皮膚引起發炎,家畜出現消瘦、貧血或造成蜱性癱瘓。多量
寄生於致辭使病畜衰竭。民時可傳播很多各危害嚴重的家畜血液原蟲病,重要的自
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
防治:因地制宜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以人工捕捉或用殺蟲劑,如用每千克體
重20-50ng溴氰菊酯(倍特)250ng=嗪農(蟎凈)50-250mg巴胺磷(賽福丁),25
0-500ng雙甲脒,噴塗,葯浴或洗涮殺滅畜體上的蜱,也可用依維菌素皮下注射。
加強對畜舍和外界環境的滅蜱,盡量做到避蜱放牧或使用驅蜱劑。
羊鼻蠅蛆病
本病是羊鼻蠅的幼蟲寄生羊鼻腔和額竇內引起的一種常見外寄生蟲病。本病主
要危害綿羊。
症狀:主要表現搖頭不穩,常在地上擦鼻端。由於幼蟲刺激鼻粘膜而引起慢性
鼻涕,嚴重時在鼻孔周圍形成硬結,呼吸困難,常打噴嚏,有時隨鼻液流出棕黃色
的蠅蛆。
治療:
(1)敵百蟲,按每千克體重0.1克配成5%溶液頸部皮下注射。
(2)用3%的來蘇兒液噴射羊鼻腔,每個鼻孔用針筒注入20-30ml
(3)百部30克,加水500ml,煎至250ml,每次取葯液體30ml,用不帶針頭針筒
,注入羊鼻腔內,每天2次。
預防:
(1)在成蠅侵襲季節,給每隻羊塗抹1.5%的精製敵百蟲軟膏。
(2)敵敵畏熏治:選用一密封較矮小的圈舍,將羊趕入,按每立方米1ml
(3)迅速將葯液一次必倒入燒紅的鐵鍋內,大約熏15分鍾即可。
羊疥癬
本病又稱蟎病,是由蟥類(疥蟎和癢蟎)侵襲而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傳染病,具
有高度傳染性,往往在短期由可引起羊群嚴重感染,危害十分嚴重。
症狀:患羊搔癢不安,常用嘴啃癢或在牆壁,拴柱上擦癢,造成皮膚損傷,發
炎,皮膚紅腫或有水泡,繼之水泡破潰,流出黃水,結成瘡痂。皮膚變得肥厚。粗
糙面失去彈性,形成龜裂和雛褶,因毛囊損害而脫毛,患羊食慾少,日漸消瘦,甚
至引起死亡。
治療:
(1)用0。02%---0。03%雙甲脒水塗擦,注意葯物不要塗到羊嘴和眼裡,並防
止羊用舌頭去舐,,以免中毒。
(2)用敵百蟲和米蘇兒的混液塗擦患部,葯液中敵百蟲的濃度為1%--2%,米蘇
兒的濃度為2-3%,現用現配。
(3)可用以下葯物浴:0。025%---0。03%林丹乳油0。05%蠅毒磷乳劑水溶液,
0。5-1%敵百蟲水溶液,0。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石硫合劑等。
預防:
(1)加強檢疫工作,新引進的羊應隔離檢查後再混群。
(2)圈舍經常保持清潔乾燥,通風透光,定期消毒。
(3)定期葯浴。
Ⅳ 准備給家裡養的羊驅蟲,用什麼葯最好
羊的體內寄生蟲疾病發病率很高,有時候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給羊驅蟲的工作刻不容緩。一般羊場每年要進行2~3次定期驅蟲,大概在每年的3~4月和12月至來年的1月。
Ⅳ 山羊體外軀蟲用什麼葯比較好
體外主要是羊蟎、羊虱等,最有效的是葯浴,殺蟲殺菌一次到位,安全高效,常用有精製敵百蟲、煙葉石硫合劑溶液等。
羊的體內寄生蟲疾病發病率很高,有時候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因此給羊驅蟲的工作刻不容緩。一般羊場每年要進行2~3次定期驅蟲,大概在每年的3~4月和12月至來年的1月。
如果正常的養殖,我們只要記住按時按量使用驅蟲葯就可以解決羊的寄生蟲了,在使用的時候,伊維菌素和阿苯達唑兩種葯物同時使用,這樣能夠徹底的去除羊的體內體外寄生蟲。
伊維菌素,這種葯適用於體外驅蟲。驅除體內線蟲及體外虱、疥癬、癢蟎,對於羊本身來說這種葯是比較安全可靠的,而且在春秋兩季都可以用。
Ⅵ 羊驅蟲用什麼葯好
為了達到最好的驅蟲效果,我們應當選擇高效、低毒類驅蟲葯。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阿苯達唑,阿苯達唑可以說是目前最好用的體內驅蟲葯。主要去除羊只體內線蟲、絛蟲、吸蟲。主要用於整群羊的只體內驅蟲。
第二、伊維菌素。伊維菌素體內、體外一起驅,伊維菌素可以去除羊只體內線蟲以及體外虱、蟎蟲、疥癬等。伊維菌素驅蟲葯是目前最好的一類驅蟲葯,對懷孕的基礎母羊比較安全可靠,春、秋兩季的常規驅蟲基本上都會使用伊維菌素。
第三、氯氰碘柳胺鈉。主要用於去除羊體內的吸蟲。主要用於低濕、沼澤地區的春秋驅除吸蟲,效果很明顯。氯氰碘柳胺鈉對羊只肝片吸蟲的預防效果很好。
第四。吡喹酮。主要祛除羊的腦包蟲以及多種寄生蟲。
驅蟲注意事項
驅蟲應當選擇健康的羊只。如果是病羊應該治癒後再驅蟲。羊群驅蟲完畢以後,應當對養殖場所進行全面消毒殺菌,對外界的寄生蟲幼蟲以及寄生蟲蟲卵滅殺。驅蟲完畢後,養羊戶密切觀察羊只精神狀態,是否有不適反應。第一次驅蟲完畢後,七到十天再重復驅蟲,補驅一次,鞏固驅蟲效果。
Ⅶ 如何應對羊消化道線蟲病
寄生於羊消化道內的線蟲種類很多,主要包括毛圓科、毛線科、仰口科和圓形科等多種線蟲。該類線蟲多為土源性寄生蟲,在外界環境中即可發育到感染階段,其感染性幼蟲主動經皮膚鑽入羊體內而使羊發病,或污染羊的飼草、飼料和飲水等,一旦被食入即可造成感染和發病,因此,羊的消化道線蟲分布相當廣泛,且常混合感染,是羊的一類常見、多發寄生蟲病,嚴重影響羊的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死亡,其中以血矛線蟲、食道口線蟲和仰口線蟲等危害最大。
(1)捻轉血矛線蟲(羊胃蟲)
寄生於反芻獸的第四胃,偶見於小腸。常見於綿羊和山羊,牛、鹿也可感染,國外有人體感染的報道。蟲體呈毛發狀,淡紅色,長1~3厘米。口囊小,內有一矛狀角質背齒。因吸血而呈紅色的腸管與白色生殖器官互相纏繞形成紅白相間的麻花狀外觀,故稱捻轉血矛線蟲,亦稱捻轉胃蟲。
(2)食道口線蟲(結節蟲)
包括哥倫比亞食道口線蟲、輻射食道口線蟲、甘肅食道口線蟲等。寄生於羊的大腸。由於某些食道口線蟲的幼蟲階段可致腸壁形成結節,故又名結節蟲病。蟲體呈灰白色,細小線狀,長1~2厘米。
(3)羊仰口線蟲
寄生於小腸。蟲體長1~2厘米,口囊發達,底部一對小的亞腹側齒和一個大背齒。
春秋兩季,羊感染率和發病率均較高。羊消化道線蟲常以強大的口囊吸附在胃、腸黏膜上,吸取宿主大量血液,並引起胃腸黏膜的損傷、炎症、出血,病羊表現顯著貧血,消瘦,頜下和腹下水腫,急、慢性胃腸炎,持續性腹瀉,糞呈暗綠色,帶有大量黏液,有時帶血,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造成急性大批死亡(如捻轉血矛線蟲病),或進行性貧血、消瘦,最後因衰竭而死亡。
剖檢可見胃腸黏膜發炎、充血、出血、腫脹,重者發生壞死、潰瘍。哥倫比亞食道口線蟲和輻射食道口線蟲幼蟲可在大腸壁上形成不同大小的灰綠色結節(米粒大到指肚大),表面平滑,向漿膜面突出,結節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有小孔與腸腔相通,結節內含長3~4毫米的幼蟲和黃白色或灰綠色泥狀物,有的發生壞死或鈣化,此病變多見於結腸和盲腸,有時在肝、肺、心等臟器和腹部脂肪內也可發現同樣結節。
預防和治療羊消化道線蟲病,選用下列葯物之一,均有良好效果。
(1)左咪唑
每千克體重8~10毫克,1次內服或肌內注射。
(2)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2毫克,1次皮下注射或內服。
(3)丙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1次內服。
(4)苯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1次內服。
做好羊群的定期預防性驅蟲是防控消化道線蟲病的關鍵。雖然目前防治消化道線蟲病的葯物效果都很好,但葯效過後的重復感染是很難避免的,所以,認為每年給羊驅1~2次蟲就能有效防控本病的想法是不現實的。因此,在養羊生產中,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增強羊的體質和抗病力;管好糞便,堆積發酵,生物熱處理,殺滅蟲卵;注意放牧和飲水衛生,如不放牧露水草、雨草、牧場輪牧。但更重要的是應結合當地寄生蟲病發生和流行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驅蟲程序並嚴格實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控效果。以下驅蟲程序可供參考:
全群驅蟲:秋季驅蟲,減少羊體內幼蟲荷蟲量,確保羊安全越冬。晚冬或早春驅蟲,防止「春季高潮」出現,阻斷病原散播途徑和牧場污染。最好在第1次用葯後,間隔10~15天再用葯1次。
羔羊:羔羊斷奶分群時驅蟲1次,以後隨全群有計劃地驅蟲。
種公羊和種母羊:每年至少在春秋季各驅蟲1次。母羊在產前2周和產後4周各驅蟲1次。
新購入的羊:應隔離飼養,期間驅蟲1~2次,經檢查無寄生蟲時再合群。
Ⅷ 羊身上的寄生蟲非常多,用哪種葯驅蟲最好
如果是圈養的羊,晚上最好同時注射這三種葯。放牧的羊灌溉早晨的空腹。同時使用三種葯物時,最好稍微降低使用量。最好先用少數量做實驗。5天後楊沒有不好的反應,最好再吃一群葯驅蟲。第一次驅蟲後每隔6 ~ 7天再開一次。對分散的羊來說,一年追趕兩次蟲子。第一個是開張後的2 ~ 3月,有助於趕走前一年剩下的寄生蟲,使它們變胖。11 ~ 12月是第二個驅蟲,趕走當年感染的寄生蟲,保障牲畜安全越冬。羊懷孕後最好不要驅蟲。懷孕前要驅蟲。由於孕期球蟲,容易發生羊流產。
羊消化道蟎蟲主要寄生在羊的腸內。症狀主要是消化不良、發育遲緩、精神不振、糞便變軟,甚至腹瀉死亡。羊消化道蟎蟲的驅蟲法可以口服睾酮、阿苯達唑、氯胺酮或甲醯胺。羊頭寄生蟲是羊腦包蟲,主要寄生在羊的大腦和脊髓上。症狀主要表現為消瘦、發育不良和神經症狀。羊腦包蟲的驅蟲方法是用睾酮、阿苯達唑、左旋咪唑口服或注射治療。嚴重的可以接受手術治療。
Ⅸ 如何正確給山羊驅蟲
山羊驅蟲技術相關如下:
1、母羊在配種前25天驅蟲一次,間隔7天再驅蟲一次。已懷孕的母羊暫不可驅蟲,待分娩後20天左右再驅蟲。
2、種公羊驅蟲:一般1年驅蟲兩次(春秋二季),每次驅蟲10天後再補驅一次。
3、羔羊的驅蟲:羔羊驅蟲一般在50日齡驅第1次,90日齡驅第2次,以後每隔3個月再驅一次。
4、育成群羊驅蟲:群山羊驅蟲一般一年兩次。第1次時間在3月~4月進行,10天後再驅一次,因為3月~4月氣候溫和,是寄生蟲較為活躍的時期,很多寄生蟲都會隨著春季的到來而萌發,容易造成感染。第2次時間可選在秋季的9月~10月驅蟲,10天後再驅一次。根據情況,某些寄生蟲蟲害嚴重地區,在6月~7月可增加一次驅蟲。
5、養羊戶一年應給羊驅蟲兩次,分別在2-4月和9-11月。對短期育肥的羊應在育肥開始時進行驅蟲。
6、葯物選擇:用於驅蟲的葯物種類很多,其中搭配使用丙硫咪唑片和阿維菌素片效果不錯。方法是每隔15天輪換一次。驅蟲一般應在早晨6:00-7:00羊空腹時進行,劑量為每10公斤體重用葯1片(兩種葯物葯量相同),喂葯6小時內禁食。
(9)羊得了血毛線蟲用什麼葯治擴展閱讀:
一、山羊放牧管理:
(1) 夏秋季因日長夜短,氣溫高,羊的飲水量增加,需食量增加,此時應一天放牧兩次,中午讓羊回到圈舍中休息、飲水並適當補鹽,具體的時間是早晨7~11點,下午4~8點。
(2) 冬春季晝短夜長,氣溫低,牧草老化,此時必須延長放牧時間,讓羊只多攝入營養,應全天放羊,早9~10點上山,下午5~6點收羊。
(3) 適當輪牧, 緩解草場壓力, 減少寄生蟲病發生。
二、山羊的越冬管理
(1)山羊越冬管理時間是指每年農歷十一月到次年二月上旬。歷時3個半月時間,在此期間氣溫低,牧草枯,所以越冬管理實際就是人為地在越冬期內造就一個溫暖的生活環境和補給充分的草料或精料。
(2) 山羊性溫怕寒,適宜的溫度15~25℃。當溫度低於10℃時, 山羊採食量、 採食時間減少, 好動性不明顯。當氣溫低於5℃時,多數羊只停止採食,出現群體取暖或往低窪處避寒。如果哺乳母羊在5℃以下,連續受寒兩天, 多數母羊停止泌乳,這是造成冬羔大量死亡的致命因素,也是多數養羊戶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長時間的陰雨和下雪結冰時,應停止放牧,轉為圈養。
(3) 越冬期氣溫低、草質差,放牧時山羊攝食量減少,攝入的牧草營養差,而抵禦風寒,又要消耗過多體能, 如不人工補料,羊的代謝就會失去平衡而紊亂,膘力下降,體質變差,免疫力降低,發病率升高,造成大批死亡,所以冬季必須補料和調整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