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戴绿帽子文言文怎么说

戴绿帽子文言文怎么说

发布时间: 2022-12-13 16:58:18

① 形容“戴绿帽子”的诗句有哪些

1.《游园不值》

年代:宋作者: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浣溪沙》

年代:唐作者: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3.《点绛唇·红杏飘香》

年代:宋作者: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4.《浪淘沙·昨日出东城》

年代:宋作者:苏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5.《洞仙歌·年年青眼》

年代:宋作者:晁补之

年年青眼。为江梅肠断。一句新诗思无限。向碧琼枝上,白玉葩中、春犹浅。一点龙香清远。谁抛倾国艳。昨夜前村,都恐东皇未曾见。正倚墙红杏,芳意浓时,惊千片。何许飘零仙馆。待冰雪丛中看奇姿,乍一笑能回,上林冬暖。

② 形容“绿帽子”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释义: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

    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2. 《途中见杏花》唐代: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释义:

    一枝淡红的杏花探出墙头,而墙外的行人(作者)正伤春惆怅。

    这枝杏花的样子好像跟我一样伤春惆怅,我们哪里禁受得了相逢在这春去匆匆难相留的时节?

    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料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

    这时候我更怀念长安的千万株桃浓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经笼罩住了夕阳的光辉,整个神州一片黯淡。

  3. 《风流子·新绿小池塘》宋代:周邦彦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凤帏深几许,曾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咽,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释义:

    刚刚新绿的春水,涨满小小的池塘,风吹门帘,引得它微微吹动。细碎的帘影,如在斜阳中飞舞着,此景动人。我真是羡慕金屋中往日的燕子,那样自由自在来回飞翔。我也羡慕那些青苔,可以和从前的院墙相依相伴。院墙内的绣阁里,挂着层层凤帏的帘子。我见不到她,只能听到她演奏乐曲的美妙声音。那琴声如人,透露出她一层层的心事,想又诉说又有些犹豫,她生怕对方不如往日那样,已经对她变心。还没有开始歌唱,她便先已哭泣,过于忧愁只得以酒消愁。

    我遥知你梳洗打扮好,悄悄开了门,像崔莺莺那样待月西厢的心上人,今夜我却无可奈何,无法与你相伴。我真想问一问,什么时候能再想见,互诉衷肠?我要送给你梳妆的明镜,你也会偷偷地给我导香。老天爷啊老天爷,给我们帮个忙,马上就让我们相见。

  4.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清代:纳兰性德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释义:

    多情的明月应嘲笑我的无情,嘲笑我辜负了她对我的柔情。如今她已离我远去,我只能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前行,独自一人悲伤地吟唱。

    近来不敢提起当初的事情,那时我还和她情投意合、相亲相爱。如今在惨淡的月光下。在暗淡的灯影里,远去的情人就像梦里悠悠飘去的一朵白云,无处追寻。

  5. 《玉楼春·春恨》

    宋代: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释义:

    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③ “绿帽子”一词什么意思啊出自什么地方

戴绿帽子的由来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当然上面的说法是笑谈啦。那对奸夫淫妇又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古时候也没有电视互联网,他们的事不会流传那么广的。那么绿帽子这个词究竟怎么来的?据我研究,这还得从中国人对色彩的传统观念说起。 汉民族向来是重色彩的民族。《礼记》里讲:“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后来秦灭周,又尚黑;汉灭秦,武帝“易服色”,改为尚黄。到了魏晋,情况比较复杂,天子和群臣要按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节穿戴五种朝服,其色依次是青、朱、黄、白、黑,真够烦的。隋唐建立后,正式把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太宗贞观年间规定:皇帝就穿黄色的龙袍,百官中,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以后各朝代均大体沿袭此法。可见,绿色青色排名最后,在官场上是低贱的代表。当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而在民间,这两种颜色也是象征着低贱的行业。比如元明两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而《元典章》更是规定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须裹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的男性亲属有了联系,后来扩大为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而现在人们也不带头巾改戴帽子,于是又逐渐演变成了“绿帽子”。 绿帽子的由来大约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的蒙古是没有娼妓的,化外之人,想要就要,大草原上的男女只要愿意,马上就会天当被子地当床。等到挥军南下进了中原,就很是看不惯号称礼仪之邦的中原人开设的妓院了。于是元朝统治者规定妓女着紫衫,在妓院里做工的男人戴绿头巾,以示与正常人的区别。延续至今,就诞生了中国男人最怕的一顶帽子:绿帽子。 中国男人怕这顶帽子怕到了发疯的地步,所谓中国男人最不可忍的两件大事就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种惧怕延伸到女人身上,就是生死是小,失节是大,别以为只有中国的女人被贞节牌坊给束缚住了,事实上同时被束缚着的还有中国男人。妻子没了名节,就意味着丈夫有了绿帽子,于是一幕幕刀光剑影就围绕着这顶绿帽子展开了。上至官庭,下至平民百姓,多少人为了这顶绿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 常用语“绿帽子” 我们现在经常挂在嘴边的“绿帽”最早是唐朝一个叫李封的县官发明的,据说他任职延陵县令期间,规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罚,但须令头裹绿头巾以羞辱,且期满后才能解下。这大概就是“绿帽”的最早来源了。 至元明时,政府部门更要求娼妓家中的男人都得戴绿头巾。从此以后,就用戴绿头巾、绿帽子等来讥讽妻子有外遇或淫行的男人。于是女人红杏出墙,自家的男人便戴起了绿帽,所谓红花还得绿叶配,一红一绿交相辉映,真乃“红杏枝头春意闹”也!

④ 绿帽子什么意思

绿帽子,顾名思义即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的女人或一个女人的男人和别的男人或女人偷情、相好,这个男人或女人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

而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这类事情叫做给人戴了“绿帽子”。

出轨叫做戴绿帽子的说法来源

绿色和帽子绑在一起,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穷人家养不起儿女的话只能在集市上卖掉,这时候他们就在头上戴一个绿头巾以示众人。这是“绿帽子”最早的渊源。

到了汉代,绿色的帽子被一个叫董偃的人发扬光大了。据史书记载,董偃是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的情夫,有一次汉武帝去拜访自己的姑母,恰巧碰到了他们俩在一起。汉武帝一生气就让董偃头戴绿头巾出来觐见。

前面说到,绿色和罪罚相关,虽然根据史书记载显示,到唐朝才有让犯人头戴绿头巾上街游行,但古人对颜色的传承是相当长的历史,唐朝不会凭空就让绿色成为耻辱色,想必早在很久以前,历史便让绿色是卑贱之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而传承下去了。

汉代董偃的故事,大概是“绿帽子”带有耻辱意义最早的来源。

⑤ 带绿帽子是什么意思

戴绿帽子,古代本来指等级低贱,唐代官员把戴绿头巾作为私刑,用以惩戒犯错的服务官吏。明朝规定伶人要戴绿头巾、穿绿衣。后来转指配偶(妻或夫)有淫行者。

在古人眼里,绿色是一个低贱的颜色。绿色是由黄和蓝组成的,是间色,古人贵正色而贱间色。《广韵》中解释绿为“青黄色”,孔颖达注疏“绿,苍黄之间色”。现代色彩学将色分为原色、间色,原色有红黄蓝三种,即“三原色”,古代我国将原色称作“正色”,正色有红黄蓝白黑五色,正色的地位是很高的。

相关故事

汉武帝之后,随着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尚色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服饰的颜色成为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手段。唐代官制规定,六品、七品官着绿服,八品、九品官穿青服。白居易被贬为江州郡司马,官列九品,所以,《琵琶行》诗中用“青衫”代称。他的《忆微之》诗云:“折腰俱老绿衫中”形容仕途坎坷,人老白首仍屈身于低微的绿衫行列中。明代,乐人、妓女必须着绿服、青服、绿头巾以标志所从事的贱业。

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⑥ 戴字简写代字简化的来历

● 戴

dàiㄉㄞˋ

◎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 姓
(1) (形声。本义:增益)

(2) 同本义 [gain]

分物得增益曰戴。——《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3) 古国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Dai State]

宋人、 蔡人、 卫人伐 戴。——《春秋
戴,覆也。——《尔雅》

日抱戴。——《孝经·援神契》。注:“在上曰戴。”

戴胜降于桑。——《礼记·月令》

垂发戴白。——《后汉书·邓禹传》。注:“戴白,父母也。”

颁白者(老人)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

无戴其苍,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闻喜宴独不戴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戴笠(戴斗笠);戴头识脸(有身分,有面子;很有派头);戴巾的(指士大夫阶级);戴假发;戴耳环;戴金戒指;戴盆(将盆覆戴在头上);披星戴月(顶着星星和月亮);戴白(满头都是斑白的发丝。形容人老);她洗了手套,发现它们戴不上了

(3) 拥护,从各方面给予支持 [support]

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4) 又如:爱戴;戴情(感激他人的诚意);戴仰(拥戴仰望);拥戴(拥护推戴)

(5) 敬奉,尊奉 [respect]。如:戴日(敬奉太阳);戴德(感戴恩德)

常用词组

-- 汉 典 Zdic.net --

--------------------------------------------------------------------------------

◎ 戴大帽子 dài dàmàozi

[stigmatize] 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有些医务人员怕戴“走白专道路”的大帽子

◎ 戴高帽 dài gāomào

[make compliment;flatter;eulogize] 比喻对人说恭维话

◎ 戴绿帽子 dài lǜmàozi

[the husband whose wife has another love outside marriage]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 戴帽子 dài màozi

[stigmatize;call sb. bad names] 强加给人罪名

◎ 戴盆望天 dàipén-wàngtiān

[work blindly;try to discover the mystery of the sky by covering the head with a tub] 头戴盆子而想看天上。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愿望无法实现(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

戴盆望天,不见星辰。——《易林·小过之蛊》

◎ 戴头识脸 dàitóu-shíliǎn

[dignity;face] 体面;有面子

◎ 戴月披星 dàiyuè-pīxīng

(1) [toil night and day] 形容不分昼夜地在野外奔波

这期间戴月披星,禁寒受冷。——元·无名氏《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2) 亦作“披星戴月”

◎ 戴孝 dàixiào

[be in mourning] 同“带孝”

◎ 戴罪立功 dàizuì-lìgōng

[make amends for one's wrong doing;atone for one's crime by doing good deeds] 指身背罪名而立功,以图减轻罪名

戴罪立功,以赎前衍

-- 汉 典 Zdic.net -- 【卯集中】【戈字部】 戴 ·康熙笔画:18 ·部外笔画:14

-- 汉 典 Zdic.net --

--------------------------------------------------------------------------------

解释:-- 汉 典 Zdic.net --〔古文〕𢨇【唐韵】都代切【集韵】【韵会】【正韵】丁代切,𠀤𪒴去声。【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广韵】荷戴也。【书·大禹谟】众非元后何戴。【孟子】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又【尔雅·释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过丘南,若为道负戴。 又値也。【礼·丧大记】君𫄸戴六。【注】戴之言値也。【尔雅·释地】戴日为丹穴。【注】値也。【疏】値日之下,其处名丹穴。 又【諡法】典礼无愆曰戴。【左传·隐三年】其娣戴妫生桓公。【注】戴谓諡。 又姓。出济北,本宋戴穆公后。 又或作载。【礼·月令】载靑旗。【诗·周颂】载弁俅俅。【音义】如字。又与戴同。 又【韵会】作代切,音再。地名。【春秋·隐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注】戴国,今𨻰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释文】戴音再。
【卷三】【异部】 戴

-- 汉 典 Zdic.net --

--------------------------------------------------------------------------------

解释:-- 汉 典 Zdic.net --分物得增益曰戴。从异𢦔声。𢨇,籀文戴。都代切 文二 重一
摘自 汉典

⑦ 给我解释“绿帽子”这一词,包括出处,等含义,我不嫌字多,字越多越好

绿帽子,顾名思义,就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自己的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相好,那么这个男的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那些不守妇道背着自己男人偷汉子的事情叫做给自己的男人戴了“绿帽子”。
典故分析编辑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徕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⑧ 形容戴绿帽子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⑨ "戴绿帽子"此称呼的来由

起源于古代教坊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规定服饰就必须是绿色的头巾.好象朱元璋对这有明确规定.

在郎英所着《七类修稿》中有这样的记述:“……人称人妻有淫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比郎英稍晚的何孟春在《馀冬序录》中也写道:“教访司伶人制,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之服。”

南方朔《笑话反映恐惧》更全面: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它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借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于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不过,将“绿头巾”认为起源于明代,其实并不十分正确。因为,早在元朝的至元五年,就已规定“娼妓穿着紫皂衫子,戴角冠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明代的所为显然继承了元制。

不过,若对中国古代的服装、颜色,以及身分阶级的区隔稍加研究,则可发现到元朝的“绿头巾”并非向壁虚构而来。在更早的时代,“巾”和“绿”就一直是低贱者的专利。

以“巾”而论,它虽起源甚早,但直到东汉,它都是平民或贱民们的专属冠饰,由“巾”并发展出类似的冠饰,如汉代的“帻”、唐代的“�头”等。清代翟灏在《通俗编》卷十二里指出,远在春秋时代,“有货妻女求食者,绿巾裹头,以别贵贱”。足见“绿头巾”之早。汉代有了由“巾”变过来的“帻”。唐代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里所提到的“绿帻”时,亦曰:“绿帻,贱人之服也。”

因此,东汉以前,士大夫阶级所戴的乃是“冠”,而“巾”只能用于平民或贱民,当时的“绿头巾”就已是娼妓之家的专属。义大利近代符号学家艾柯(Umberto Eco)曾经对西方的色彩系统做过研究,认为每个时代虽然用同样的颜色字词,但这些字词所指的颜色却不可能一样;意思就是说,古代的绿和近代的绿不可能相同。

这种情况在中国亦然,以前所谓的“绿”指的大概是帛布的自然绿,它可能是一种青青寡寡,被水漂白过,有点营养不足的绿色,难怪它会成为贱民阶级专用的颜色。汉代的奴仆阶级被称为“苍头”,原因即在于他们所戴的“巾”也是这种绿色。这种情况在欧洲亦然。

中古时的蓝色和今天不同,那是一种苔藓式的颜色、修道院的石质墙壁即这种颜色,因而近代遂称为“修道士蓝”。

因此,“绿”在中国古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在唐代,官吏有袍,品级最低者也是“绿”色。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

也正因为“绿头巾”为低贱之装束,唐代李封在当延陵令时,遂“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定日数”。

基于以上之论证,已可看出“绿头巾”长期以来,即一直是贱民隶卒或仆庶者流所使用的装束。正因如此,它到了元朝开始,遂日益成为娼妓之家男子们之装束。将妻有淫行者称为“绿头巾”、“绿帽子”或“戴绿帽子”,乃是这种服色传统一脉相承之后的终极结果。“绿头巾”和“绿帽子”,也因此而从一种服装旳记号语言,升格成日常用语。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1423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1687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1115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1614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88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806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972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136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676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