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司机帽子什么时候可以摘掉
1. 【探讨】为什么大家都爱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
1、首先,每天发生多少起交通事故有人统计过吗?每天发生的这些交通事故中有多少是女司机,有多少是男司机,有人统计过吗?为什么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女司机是马路杀手,因为媒体的报道,因为宣传,所以很多人产生了这种女司机就是马路杀手的心理。我们日常街上开车的女司机也是占有相当多数量的,只不过网上曝光的各类女司机的奇葩事故,让人们有一种错觉就是女司机就不行,就容易犯那些低级错误。
所以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这个梗差不多可以过去了,现在很多女司机车技也挺不错的。但是,作为女司机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断提高车技和对事故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然后把马路杀手的名号摆脱掉。
2. 高速公路女司机多吗
女司机相对较少
其实男女无论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角度分析,在驾车这件技能上,女性的确是存在劣势的,开车作为一项有风险的交通行为,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性对驾驶安全影响很大,包括驾驶员的视觉、听觉、反应、情绪、驾驶技能、感知判断能力、疲劳驾驶等,往往都决定着潜在事故是否有可能发生。中国民航干部学院心理学讲师杜审静老师表示,从心理条件来说,女司机相比男司机确实更有“马路杀手”的一面。
她表示由于女性在生理、心理、习惯等方面与男性有较大的差异,这方面特点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国内外一直有研究。研究表明,在跟驾驶有关的许多方面,女司机与男司机都有一些较为显着的区别。例如,从驾驶员情绪方面考察,女性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要比男性驾驶员更明显,这表明女驾驶员的情绪状态通常比男驾驶员要差一点。对复杂反应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次数较男性多,说明女性驾驶员对于突发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从心理压力方面考量,有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女性较男性更易压力过大,因此危险情况下出事故的概率更高。
以上这些性别差异其实都好理解,毕竟男女各方面都有所不同,也不仅仅体现在开车方面。但是,仍然有许多女性驾驶者对这种理论上的推断“不服”。微博上一位女司机面对调侃非常愤怒:请拿出数据来说话!凭什么说我们是马路杀手,到底男女司机谁发生的交通事故更多呢?
数据上:男性司机事故率要远高于女性
以上分析了许多女性作为驾驶员的劣势,然而交管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可能让人感到惊讶--女性驾驶员在比较严重事故方面的表现,比男性驾驶员要做得好得多。
2007年北京有139.8万女性驾驶员,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然而,女性驾驶员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总共只有176 起,仅占一般程序处理事故总数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别仅占当年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2.2%、2%。换言之,女司机肇事事故死亡人数仅约为男司机的50分之1。2007年,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受处罚的交通违法行为386.3万起,其中女性驾驶员74万起,占19.2%,女性开车总时长不会比男性有几十倍的差距。即便考虑上大型车基本由男性驾驶的情况,女司机在严重肇事方面的记录也远比男司机来得好。
看来,说女性司机是马路杀手还真的在数据上找不到支撑,相反的还证明了女性开车更为安全的说法。
根据北京市保险协会2006至2008赔付事故肇事原因分性别统计表明,女性驾驶员因追尾、逆行导致的事故占女性驾驶员负全责事故的比例要低于男性驾驶员的相应比例,这说明女性的主观驾驶态度要比男性更好;而倒车、溜车、开关车门、违反交通信号和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与女性驾驶员负全责事故的比例要高于男性驾驶员的相应比例,这表明女性在技术、判断、反应等方面的确不如男性。
事实上,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是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不遵守交通法规,恶劣的驾驶习惯,才是真正的马路杀手。 所以,给女司机带上“马路杀手”的帽子,既不符合事实,也非常不公平。然而给女司机摘下“马路杀手”的帽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某统计表明,驾龄在 0-3 年的女性驾驶员肇事极为突出,发生事故占所有女性肇事一般事故总数的 42%,而死亡事故比例竟高达 50%。这表明,“新手+女司机”的确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对象。
不少人宣称,那种把油门当作刹车来踩造成的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女司机造成的。有媒体去年曾对国内发生的86起“油门当刹车”车祸统计发现,肇事司机超七成是女性。这个调查虽然并不权威,但确实可以作为参考。
“马路杀手”解决之道 严格规范驾照考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驾驶员特别是企业女性驾驶员增长十分迅速。据统计,目前我国女性驾驶员数量已有1000多万。女司机通常具有的良好驾驶习惯当然需要发扬,但新手事故多,应变、判断能力不足等弱点,也应该及早改进。
对于新手女司机出事率高的现象,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增加培训时长,增加考试的难度。在发达国家,往往是在驾校上了很长时间课才能拿驾照,一般人第一次都过不了,考官极严。而在中国,人多车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一起地方甚至考驾照往往都是靠钱就能摆平,这样出来的新手不成为马路杀手才怪。
对于女司机生心理方面的弱点,要克服的方法则是多训练,经常检查驾驶能力。在国外,许多地方已实行了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每隔几年要进修一次,定期接受驾驶技术检查和体格检查。为了尽可能的行车安全,尽管有些麻烦,这都应该是去慢慢实现的。
3. 开车可以戴帽子吗违反交规吗(司机开车可以戴帽子吗)
1、开车可以戴帽子吗?违反交规吗。
2、开车可以戴帽子吗?。
3、夏天开车可以戴帽子吗。
4、开车不可以戴帽子吗。
5、开车能否戴帽子。
6、戴帽子可以开车嘛。
1.驾驶员开车戴帽子并不违反法律,但是不建议开车戴帽子。
2.而驾驶二轮、三轮摩托车是必须带安全帽的。
4. “帽子姐”事件后她一直低调生活,为何这次复出如此高调
重庆保时捷女司机的事件一直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开着保时捷,再加上这名女子的穿着打扮都非常洋气,而且行为嚣张跋扈,明明自己在不该掉头的地方掉头,但是仿佛理亏的是别人一样,一下车就给了对方司机一个耳光,因为对方男司机在还手的过程当中,打飞的这个女司机的帽子,于是被人们称之为帽子姐,这件事情在网络上不断的发酵和议论。帽子姐的家庭背景也被人扒了出来,原来这名帽子姐的老公是重庆某地的公安局长,所以她才会如此飞扬跋扈,事情被曝光之后,帽子姐的老公被撤职,而帽子姐的女儿也以帽子姐为耻辱,所以帽子姐一直过着非常低调的生活,被人在农家大院看到高调复出的视频,真实性还存在争议,虽说打扮一样,但是究竟是不是帽子姐还有待查证。
有网友表示,曾经在一个农家大院中看到过帽子,姐还是一样的,穿着打扮,穿着白色的衬衫,带着一个白色的礼帽,不管是长相气质,还是穿着打扮,都和重庆的帽子姐非常类似,不知道,真的是重庆的帽子姐,还是说有人在故意模仿,不过就算是真的帽子姐,她也已经为自己嚣张跋扈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5. 开车可以戴帽子吗开小车戴防晒帽扣分吗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法规中,没有规定开车不可以戴帽子,所以不会因为这个扣分。但不管什么样式的帽子,戴上之后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视野。为了安全起见,驾驶车辆时建议还是不要戴帽子。4、开车时摘掉配饰挂件。在开车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紧急情况,人的身体会在惯性作用下猛地往前冲,安全带对身体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若此时佩戴了挂件,很可能会造成胸骨骨折等严重伤害。
6. 女司机“马路杀手”这个梗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曾经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也并非空穴来风,但毕竟时代在变化,女司机也在很努力的提高技术了。既然摆脱不了这个称呼,我们就来谈谈女司机变成马路杀手代名词的原因。
1、第一点,近几年来发生各种女司机导致的奇葩事故比较多,加深了群众对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印象。举两个个例子来说,宁波一女子刚拿到驾照,丈夫帮忙指挥在自家车库中倒车,因女子操作不当将丈夫撞到在墙,自己伸头查看也被门夹到墙上,最后夫妻双双身亡。还有女学员在驾校学车把墙撞了一个洞,此事也是闹得人尽皆知。所以说,女性在生理上比较男性来说就存在一定的缺陷,才会造成各种极品事故。
所以说,女司机是马路杀手这个梗差不多可以过去了,现在很多女司机车技也挺不错的。但是,作为女司机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断提高车技和对事故的应变能力等方面,然后把马路杀手的名号摆脱掉。
7. 帽子戴多久摘帽子一次最好
一天。
帽子戴1天,回到家就可以摘掉。
帽子的作用:1、保暖,在寒冷的冬天,为了帮助身体御寒,很多朋友都会裹上厚厚的衣物,也会穿戴厚厚的袜子和手套,但是对于头部的保暖,不少人都会忽视掉,殊不知头部也是需要保暖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头发稀少的朋友,戴上帽子可以有效抵御严寒,起到保暖作用。2、保健,脑部有很多血管,在受凉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血管收缩,影响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很多不良症状或疾病的出现。所以在气候变冷的时候,戴上一顶帽子,可以预防脑部受寒,预防疾病,起到保健的作用。3、保护头发,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发就会赤裸的暴露在空气中,经常受到风吹日晒,容易造成头发出现枯黄毛躁的现象。而且冬天风沙大,头发容易被灰尘所污染,所以,在冬天戴上帽子可以有效保护头发,免受伤害。4、防晒防辐射,对于冬天的太阳,大家也不能轻视。冬天的太阳也是威猛的,它也会有紫外线的辐射,由于冬天气候干燥,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很高的透过度,所以在冬天可以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既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又可以使头部和头发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8. 戴帽子的礼仪
帽子不仅仅是具有保暖的功能,同时对于装饰修饰脸型,以及体现礼貌礼仪方面有特殊的作用。作为的装饰品中的一种,在整体形中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合理的佩戴帽子不仅可以使女人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还可以将成熟稳重的男人味,展现的一览无余。因此,使其点睛之效彻底发挥出来,就要在佩戴帽子时,掌握一些礼仪,完善个人的整体形象
在通常情况下,进入教堂剧院等公共场合时,都应当注意佩戴帽子的礼仪。
在升国旗奏国歌时,男士必须将帽子摘掉以表示敬意,但女士不必脱帽。
与女士,长辈,上级谈话或打招呼时,男士同样需要脱帽。
向陌生女士道谢,致歉时可以轻抬帽子表示敬意。
当其他人向与你同行的女士打招呼时,也可以轻抬帽子表示敬意。
向他人问路,无论得没得到回答,为表示绅士风度,都要向对方脱帽行礼,以表谢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礼仪中,出席正式场合,女士戴手套可以不戴帽子,但戴帽子不戴手套就不行了,这也是正规场合的失礼行为。
帽子的造型颜色也要与脸型身高服饰相匹配,比如瓜子脸型的人要选择微露头发的帽子,使整体感觉比较匀称,脸稍长的人适合选择矮圆形的帽子,可以使脸部看起来更加圆润,而圆脸型的人则适合尖顶或宽沿的帽子。身材娇小的女性不适合戴高帽子或矮圆帽。身材高大的女性则要避免选择帽檐太小的帽子。帽子的颜色质地,还应与皮包皮鞋,服装颜色相协调。
9. 开小车能戴帽子吗
驾驶员能戴帽子驾车,不违反法律。
只是戴帽子降低光对眼睛照射程度,使人看前面物体变暗,这样不有利于司机看清路况。使发生交通事故机遇增大。戴帽子驾车没有出交通事故,遇到交警查验时,会受到批评教育,让开车者摘下帽子的。开车戴帽子,耳朵露出来,不影响听力,交警不会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九十条 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9)女司机帽子什么时候可以摘掉扩展阅读: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任何人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10. 驾驶员驾驶期间穿着防护服、戴护目镜应注意什么要以人身安全为主。帽子和护目镜影响视线,应视情况摘戴
在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战役中
总有一个个“大白”的身影守护着我们
流调溯源,人员转运
样本采集,核酸检测
环境消杀,医疗救治
……
如果说“逆行者”们是无畏的战士
那么防护服便是一线战士们的“生命铠甲”
要与无孔不入的病毒正面交锋
防护服的规范使用和正确穿脱
直接关系到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防护服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非常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阻止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分泌物、喷溅物、颗粒物等接触人体,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
疫情防控中,哪些人员需要穿防护服?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转运人员;
环境清洁消毒人员;
标本采集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
对疑似、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工作人员;
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
其他符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的特定人员。
先通过视频了解一下正确的穿脱防护服顺序
(来源: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穿个人防护用品流程:
进入清洁区,着贴身衣物,轻便鞋子,固定发髻。
1
手卫生。
2
戴一次性帽子。佩戴后整理帽子至头发、耳朵全部被包裹。
3
戴医用防护口罩。
一手托住口罩外侧面,将口罩紧贴面部,另一手拉下方系带至于颈后双耳下,拉上方系带至于头顶部,注意避免系带压迫耳朵。塑形。行气密性测试。使用中口罩如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4
穿防护服。
取防护服,注意避免接触地面,检查效期及完好情况。拉开拉链,先穿下半身,再穿上半身,后戴帽子,系好拉链、扣子、密封条,双人互检。若防护服未能完全贴合面部,可用胶带辅助固定。
使用中防护服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5
戴护目镜。
一手托住护目镜,另一手拉系带至于头顶部,调整位置,确保皮肤黏膜完全被防护用品遮盖。
6
戴内层手套。
内层手套最好为深色。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防护服袖口完全被包裹。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7
穿靴套。穿隔离衣。
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8
穿隔离衣。
检查,穿着后确保背部完全被包裹。使用中隔离衣如遇血液体液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9
戴外层手套。
检查有无破损,穿戴后确保隔离衣袖口完全被包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对多名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不同患者间应更换手套;手套如破损,应及时更换。
10
穿鞋套。
11
相互检查。
写上名字,以便同事之间相互辨识。
脱个人防护用品流程:
出隔离诊疗区。
1
手卫生。
02
喷淋。
两人间距大于1m,由头顶至鞋底Z字形喷洒消毒液,注意喷洒鞋底以及避开面部。
03
脱隔离衣连同外层手套。
脱时注意双手避免触碰隔离衣内侧,脱下的隔离衣避免触碰身体前侧,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外层手套一同脱下。
04
手卫生。
05
摘护目镜。
上身稍前倾,闭合双眼,双手提起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后将护目镜至于指定消毒容器内。全程避免触碰护目镜前侧面。
06
手卫生。
07
脱防护服连同内层手套、靴套、鞋套。
一手拎住同侧衣领,另一手拉开拉链、摘掉帽子后拎另一侧衣领,顺势向外后方边脱边卷起防护服,动作轻缓,全程避免抖动。将内层手套、鞋套、靴套一同脱下。
08
手卫生。
进入潜在污染区。
09
摘医用防护口罩。
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双手先取下方系带,随后再摘取上方系带。全程避免触碰口罩外侧面。
10
手卫生。
11
摘一次性帽子。
上身稍前倾,屏息闭眼,提起帽顶由后向前摘下。
12
手卫生,沐浴。
Tips:
1. 脱防护服应严格按照区域划分流程,切勿在污染区摘口罩帽子;
2. 佩戴眼镜者应对所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内容综合于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