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娘帽子叫什么
1. 灶王爷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灶王爷戴的帽子叫做 “冲天冠”啦 !
《魏书·封轨传》有言:“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俗语中也有“礼仪之始,正其衣冠”这句话。
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是明清小说中帝王们的标准装束,其原型来自明代皇帝的常服。常服用于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大明会典》记载了常服的形制:“(皇帝)常服: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2. 厨师的帽子叫什么帽
世界各国的厨师戴的帽子是一致的,都是白色的高帽。最先戴上这种帽子的厨师不是从卫生着眼,而是作为一种标志。
中世纪的希腊,动乱频繁。每遇战争,城里人就逃入修道院避难。有一次,几个着名的厨师逃入修道院,为安全起见,他们打扮得像修道士一样,黑衣黑帽。厨师们与修道士相处得很好,每天都拿出看家本领款待出家人。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从服饰上区别开来,于是就把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因为他们是名厨师,所以其他修道院的厨师也竞相仿效。到今天,几乎全世界的厨师都戴上了这种帽子。<来源于:《今晚报》>。
3. 厨娘帽子怎么形容
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饺子。
厨师帽顾名思义厨师这个职业特有的标志,戴上这种帽子主要是的目的是,操作的时候有利于卫生,可避免厨师的头发、头屑掉进菜中,慢慢地,除了卫生方面的需求,更多地成为了厨师这个职业的一个标志性的象征。
4. 古代帽子别称
古代中国那些喊不出名字的帽子都来数一遍
汉服资讯
2018-10-27
关注
古代中国那些喊不出名字的帽子都来数一遍
“冠”古代是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冠类在历代的演变中从形式可分为冠冕、巾帻、幞头、帽、盔,笠等,从身份也可分为帝王官吏、文人学士、武职将帅、后妃仕女,布衣、道释等几大类。
冠冕的形成据历史资料及有关记载的推测:冠是古人根据自然界中鸟兽的头形加以模仿、装饰与改制而成。为了礼仪与装饰,古人根据鸟兽的头型改制成冠,将鸟兽的须胡改饰成缨与緌,这是古代冠的基本结构。并用簪贯插在发上使其稳定,用缨装饰在冠上,用緌带垂下使其牢固与美观。冠的质料,在黄帝以前用皮革制成,以后多用布帛制成。(《群书考索》记有:黄帝以前以羽皮为之冠,黄帝以后则以布帛为之,饰以冠冕缨緌之做,皆有所象也。)
秦汉统一全国后,历代的礼仪典制对冠式皆作具体的规定,以明其官职与品位,特别在汉高祖八年有“令严冠服之制”(见《汉书》汉高祖本纪的记载),这是对秦以前历代纷乱的冠制作一统一的规定与定.制i以后历代的冠制基本上是按汉制而沿袭下来,只作简化与适当变换,到唐宋两代,在礼仪典祭等大礼上,仍沿用汉制,只作适当修订,但日常的朝事与公服,便服都被巾、幞头与帽所替用。元代立朝建国后,据元史记载是综合汉、唐,宋与辽金的冠服而制订的,基本上是沿继宋制,明代的礼仪大典仍采用前制,而日常朝事与公服则为折上巾,乌纱帽所替用
1. 小冠(也称束髻冠)
2. 獬豸冠(也称法冠)
3 .进贤冠(也称儒冠)
4. 鹖冠(又称武冠)
5. 高山冠
5. 像以前英国贵族穿的那种裙子,戴的那种帽子叫什么啊
不仅是英国贵族,几乎以前所有的欧洲贵族女子都穿这种裙子,我记得叫“鲸骨裙”。张爱玲在《连环套》里说:“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钢条跟鲸鱼骨硬束出来的。细虽细,像铁打的一般。”据说是法国太阳王路易十五的情妇发明的——欧洲古代的所有引领贵族时尚的潮流几乎都是这位太阳王或他周围的人物发明的...
至于帽子,没有特定称呼,因为就叫帽子,为了和现在的各种帽子区别,一般描述为:古代贵妇的大沿帽——这个我以前问过英国房东太太,结果老太太的解释就是:古代女子戴的大沿帽,上面羽毛越多表示身份越高贵,她也找不出专有名字来指代这个帽子,就是帽子了...
后来听说是coco香奈儿在法国开创了简洁时尚的先锋,简单的当代帽子才开始从上流社会开始流行。在她之前英国也好法国也好,都流行那种非常华而不实的大大大大帽子,很多很多羽毛...
6. 古代的这个帽子叫什么的
古代把帽子叫做冠、冕,冠、冕是男人戴的,女人戴的不叫冠、冕。女人戴的的帽子一般叫做巾帼,这个应该叫做帼。
7. 请问一下慈禧太后穿的衣服叫什么名字,还有那种帽子,还有她小拇指上戴的尖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穿的衣服大部分时候应该是朝服,是在正式场合用的,部分时候是旗袍, 平时穿的
帽子就叫帽子喽,圆的叫帽子, 扁的别名扁方
指尖上套的是养指甲用的, 作用是保护指甲, 叫义甲, 或者甲套吧
8. 古代皇后妃子戴的帽子,旧时女子出嫁时戴的礼帽叫什么冠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叫冕旒,也用作皇帝的代称冕(corona)。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后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纮;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后,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
皇后是凤冠。但不是皇后妃嫔戴的那种有凤龙图案的冠。而是彩冠,即花冠等(女子的一种冠饰),上头有假花或其他吉祥图案。肯定有。但凤龙图饰的,只能是贵族富家。戴冠,所受重量可不轻,虽然如此,依旧很是讨女子喜欢。到了明代,更是流行,而新娘戴的冠也被称为“凤冠”。
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头冠叫凤冠,服饰叫霞帔,以示荣耀。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凤冠: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9. 糕点师戴的帽子叫什么名字
厨师帽 头巾飘带工作帽 西餐糕点师帽子
10. 古代对厨师的称呼-古代对厨师的称呼,古代,对,厨师,称呼
古代对厨师的雅称
搜一下:古代对厨师的雅称
厨艺的别称有哪些?
烹饪别称:庖馔;庖膳。
烹饪,在旧时代属于“五行八作”的“勤行”
1·什么是烹饪?
“烹”,形声,从火,亨声。本义:烧煮;“饪”,形声,从食,壬声。本义:做饭做菜,指熟的意思。狭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广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2·什么是烹调?
烹调是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菌类等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3·烹饪与烹调的区别?
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
厨师的别称有庖丁、尚宫、厨娘,因为古代都是女人做饭; 一般叫庖丁;总铺师,台湾办喜事办桌的厨师;
厨师别称趣谈
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是天下第一件大事。为此而生百业,百业皆有名。餐饮业亦然,做吃的也有名,如今日厨师。
厨师者,厨事之师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长于烹调并以此为专业的人”。笔者以为人类离不开饮食,饮食离不开厨师;厨师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了。厨师长期辛勤劳动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为厨师自身的名称纳入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人类文化始于饮食,最初的文字一一甲骨文,便是反映人类饮食生活的。饮食生活中,长于烹调的人——厨师,其名称之多可就数不胜数了。
从周代至春秋,厨师的名称五花八门:庖人、膳夫、兽人、渔人、酒人、浆人、腊人、蟹人、盐人、鸡人……不一而足。这些名称全也贴切,烹兽之人即为兽人,烹鳖之人即为鳖人,烹鸡之人即为鸡人。不过,那时候还不懂得吃鱼翅、鲍鱼、海参之类。否则肯定会有翅人、鲍人、参人的名称出现。
纵观古今食阵,计有八路“兵马”:御厨、衙厨、肆厨、家厨、寺厨、船厨、军厨、妓厨。每一路“兵马”,又有若干分类。如:古代军营又称军厨为炊家子、炊子、火夫、火头、火头军;宗教寺观又分为僧厨、道厨、饭头、菜头;在肆厨当中,厨师的名称当是最高雅的了,称为当局、铛头、着案、师公、量酒博士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厨师的称谓褒贬不一:褒者称其为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烹饪大师;贬者称其为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做饭的。经粗略统计,厨师的雅号浑名别称居然有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雄居百业之首!
自古以来,善烹之人多矣,更有杰出者入相为王,成为千古美谈。据传,伊尹善烹而为相,詹厨受封而为王,商代初期的伊尹,由厨入相,一步登天。可是人们对伊尹的政绩一直议论不多,倒是常常叨念着伊尹的厨艺,将他誉为烹饪圣贤,并呼之为“烹调宰相”。公元712年,詹厨因厨艺高超被招进御膳房,他烹制的菜肴深得唐玄宗喜爱,赞誉有加。可是,玄宗常常觉得问心有愧,于是自省道:“有詹无詹,八月十三。”为此玄宗亲封詹厨为詹王,并钦定每年八月十三让位一天给他。如今,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每年秋收之后的农历八月十三日,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詹王庙会,会上都要祭拜烹饪业的祖师爷詹王,并举行厨师收徒和满师答谢的典礼。
厨艺是厨房的艺术,厨师的艺术,做饭的艺术,吃饭的艺术,享受生活的艺术。
古代厨房一般称为什么?
厨,庖屋也。——《说文》
《孟子》始有厨字,是周初名庖, 周末名厨也。——《说文句读》 厨主食者也。——《苍颉篇》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 饰厨传,俗字误作厨。——《汉书·宣帝纪》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张籍《新嫁娘》 厨冷难留乌止屋。——白居易《酬梦得贫居咏怀》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达。——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厨下(厨房);厨头(厨房);厨仓(厨房与粮仓);厨帐(账幕式厨房) (4) 主持烹饪的人 [head of cooking]。如:厨下儿(炊事工);厨人(厨师。又称:厨户,厨司,厨子,厨下儿);厨娘(烹调食物的妇女) (5) 操办官食的官 [official in charge of mess] 贤母病,长安厨给祠食。——《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厨吏(厨宰。主持炊事的小吏);厨兵(炊事兵);厨役(担任炊事的仆役) (7) 菜肴 [dishs] 夫人设厨。——班固《汉武帝内传》 (8) 又如:厨膳(厨馔,饭菜);厨珍(珍贵美味的食品);厨车(运食物的车)
美食都有哪些别称?
烹饪别称:庖馔;庖膳。
烹饪,在旧时代属于“五行八作”的“勤行”
1·什么是烹饪?
“烹”,形声,从火,亨声。本义:烧煮;“饪”,形声,从食,壬声。本义:做饭做菜,指熟的意思。狭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广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2·什么是烹调?
烹调是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菌类等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3·烹饪与烹调的区别?
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
厨师的别称有庖丁、尚宫、厨娘,因为古代都是女人做饭; 一般叫庖丁;总铺师,台湾办喜事办桌的厨师;
厨师别称趣谈
民以食为天,说的是吃是天下第一件大事。为此而生百业,百业皆有名。餐饮业亦然,做吃的也有名,如今日厨师。
厨师者,厨事之师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长于烹调并以此为专业的人”。笔者以为人类离不开饮食,饮食离不开厨师;厨师可以说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了。厨师长期辛勤劳动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创造了灿烂的饮食文化,同时也为厨师自身的名称纳入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人类文化始于饮食,最初的文字一一甲骨文,便是反映人类饮食生活的。饮食生活中,长于烹调的人——厨师,其名称之多可就数不胜数了。
从周代至春秋,厨师的名称五花八门:庖人、膳夫、兽人、渔人、酒人、浆人、腊人、蟹人、盐人、鸡人……不一而足。这些名称全也贴切,烹兽之人即为兽人,烹鳖之人即为鳖人,烹鸡之人即为鸡人。不过,那时候还不懂得吃鱼翅、鲍鱼、海参之类。否则肯定会有翅人、鲍人、参人的名称出现。
纵观古今食阵,计有八路“兵马”:御厨、衙厨、肆厨、家厨、寺厨、船厨、军厨、妓厨。每一路“兵马”,又有若干分类。如:古代军营又称军厨为炊家子、炊子、火夫、火头、火头军;宗教寺观又分为僧厨、道厨、饭头、菜头;在肆厨当中,厨师的名称当是最高雅的了,称为当局、铛头、着案、师公、量酒博士等。
从古至今,人们对厨师的称谓褒贬不一:褒者称其为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烹饪大师;贬者称其为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做饭的。经粗略统计,厨师的雅号浑名别称居然有一百二十种之多,可谓雄居百业之首!
自古以来,善烹之人多矣,更有杰出者入相为王,成为千古美谈。据传,伊尹善烹而为相,詹厨受封而为王,商代初期的伊尹,由厨入相,一步登天。可是人们对伊尹的政绩一直议论不多,倒是常常叨念着伊尹的厨艺,将他誉为烹饪圣贤,并呼之为“烹调宰相”。公元712年,詹厨因厨艺高超被招进御膳房,他烹制的菜肴深得唐玄宗喜爱,赞誉有加。可是,玄宗常常觉得问心有愧,于是自省道:“有詹无詹,八月十三。”为此玄宗亲封詹厨为詹王,并钦定每年八月十三让位一天给他。如今,在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每年秋收之后的农历八月十三日,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詹王庙会,会上都要祭拜烹饪业的祖师爷詹王,并举行厨师收徒和满师答谢的典礼。
厨艺是厨房的艺术,厨师的艺术,做饭的艺术,吃饭的艺术,享受生活的艺术。
各种职业的美称
称呼:庖人、膳夫、兽人、渔人、酒人、浆人、腊人、蟹人、盐人、鸡人等。 解释:烹兽之人即为兽人,烹鳖之人即为鳖人,烹鸡之人即为鸡人。 不同场地的称呼 1、古代军营 称军厨为炊家子、炊子、火夫、火头、火头军; 2、宗教寺观 称僧厨、道厨、饭头、菜头; 3、肆厨 在肆厨当中厨师的名称当是最高雅的了,称为当局、铛头、着案、师公、量酒博士等。 引证释义 庄子《南华经》—庖丁解牛 注释:该寓言中的庖丁就是厨工。 (10)厨娘帽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古代十大名厨 1、伊尹 商朝辅国宰相,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为人传颂千年而不衰。在我国内地的不少地方和港、澳、台地区,赴宴开席第一道菜要先上汤菜,可能就是沿于此。而伊尹也被认为是中国厨师的“鼻祖”。 2、易牙 又名狄牙,春秋时期名巫、着名厨师,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得宠于齐桓公。 3、太和公 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以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而闻名天下。 4、膳祖 为唐朝一代女名厨。段成式编的《酉阳杂俎》书中名食,均出自膳祖之手。 5、梵正 五代时尼姑、着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祥”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6、刘娘子 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历史上第一个宫廷女厨师,称为“尚食刘娘子”。 7、宋五嫂 南宋着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游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8、董小宛 明末清初秦淮名妓,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为她所创制。 9、萧美人 清朝着名女点心师,以善制馒头、糕点、饺子等点心而闻名,袁枚颇为推崇她,《随园食单》中盛赞其点心“小巧可爱,洁白如雪”。 10、王小余 清朝干隆时期名厨,烹饪手艺高超,并有丰富的理论经验。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许多方面得益于王小余的见解。 参考资料:网络—厨师 网络—庖丁解牛
为什么又把厨师叫做“大师傅”?
说起大师傅的由来,还有一则民间故事。古时有个皇上,一次来到修建宫殿的工地上,就让各工匠说说自己的本领,谁的本事大,就封谁为师傅。众工匠都不服气,抢着表自己的功劳。皇上就干脆把他们都封为师傅。工地上给工匠们做饭的是一对姐妹,姐姐见工匠们都有封号,便也凑过来讨封。没想到,那些被封为师傅的工匠们说“做饭算什么行当?”姐姐很生气,就决定饿他们一次。
众工匠干完活,都跑到饭棚去吃饭,却见灶房里没动烟火,就来责问姐妹俩。姐姐说“做饭不算个行当,那你们就自己做吧!”众工匠向皇上报告此事。皇上问“那这做饭的到底算不算个行当?”这些能工巧匠饿得肚子咕咕叫,连忙答道“做饭算行当,太算行当了!”于是,皇上叫人把姐妹俩找来,准备封她们为师傅。姐姐摆摆手,指着工匠们对皇上说:“他们都是师傅,却做不了饭;给我的封号,得比他们大!”皇上说:“那就封你为大师傅吧。”姐姐乐了,指指帮助自己做饭的妹妹,问“她呢!”皇上顺口说:“你是大师傅,那她就算二师傅吧。”妹妹一听,也很高兴。就这样,做饭的就被称为大师傅,帮厨的就被称为二师傅了。
厨师分为哪几类?
古代的这个厨师职业,叫法特多,据说有一百二十多种别称。 别称1——按照食材分类: 1. 庖人:古代这个“庖”的意思就是厨房、厨师。只要一出现这个庖,那肯定都是和厨子有关的。 2. 膳夫:膳就是膳食、御膳的“膳”,这都是指的厨子。 3. 兽人、渔人、酒人、浆人、腊人、蟹人、盐人、鸡人 老祖宗起名也不想费脑子啊,起名的套路非常简单:这个厨师是做什么食材的,那就叫什么人。 比如烹饪动物野兽的,那就叫兽人;烹饪王八乌龟的,就叫鳖人;杀鸡做食物的,那就是鸡人;煮蟹当道菜的,那就叫蟹人,以此类推。 别称2——按照做饭的地方分类: 御厨、衙厨、肆厨、家厨、寺厨、船厨、军厨等等。 御厨:指的就是给宫廷里的皇帝、妃子做饭的厨子 衙厨:就是给官衙官府做饭的 肆厨:就是在酒馆、酒肆里做饭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餐厅大厨 家厨:是在人家家里当厨子的 寺厨:说的就是寺庙里的厨子 船厨:船上的厨子 军厨:军队里的厨子 这八类厨子里,还有分支。您比如说,军厨还叫做炊家子、炊子、火夫、火头、火头军。宗教寺观的寺厨还分为僧厨——也就是寺庙里的和尚厨子、道厨——就是道观里的道士厨子、还有饭头、菜头等等。 别称3——按照对厨子的褒贬分类: 评价好的:天厨、菜将军、调味大师、烹饪大师 评价差的: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做饭的 甭管怎么叫吧,这些说的都是厨子这个从古就有的职业。 古代厨子的来历和地位 要说历史上的职业大厨,最早都要说到传说中的商朝名人——伊尹。 伊尹画像↑ 关于伊尹——闪闪发光的履历表 履历一:佐商灭夏,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成为了商朝最大的政务官。 履历二:教人们要调合五味、以鼎调羹(gēng)。 成就一:和黄帝、神农氏并称为“三圣人”。 成就二:政治、医学和厨师三个领域的共同鼻祖。 成就三:烹饪之圣 成就四:为老子《道德经》里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提供了思路。 知识小tips: 以鼎调羹,说的就是用古代的鼎来制作汤羹,强调做饭的火候、器皿很重要,以此创造出了“火候论”。 再往远了说,传说中我们人类的先祖——伏羲,也当厨子会做吃的?! 伏羲女娲图(画右为伏羲)↑ 举个史料: “太昊伏羲,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史记·三皇本纪》 解析:人类的始祖伏羲,会驯养野兽获取猎物,然后将它们做成食物,所以叫他庖栖。 周朝时——家徒四壁,唯靠厨艺 厨师已经显得十分专业了,当时厨师从业人员分析: 官方厨师:占比少 普通厨师:占比多,大多数为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低下的劳苦民众。 汉朝时——送你一顶“厨师帽” 用帽子的不同来区分人们身份的高低,厨师拥有了象征身份的头巾。 贵族官员:头戴各种形式的帽子。 平民:脑袋上绑个头巾,叫做巾帻(zé)。 厨师也是戴头巾,但是他们被要求必须戴绿色的头巾。 之后厨师这个职业一直发展着,但是记载却非常少。那留下名字的厨师,做饭肯定特别好吃。 名厨的故事 历史上的十大名厨: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董小宛、萧美人和王小余。 名厨一:易牙 易牙画像↑ 1.朝代:春秋齐国 2.领导:齐桓公 3.擅长:调味 4.商业头脑: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 5.拿手好菜:鱼腹藏羊肉(鲜!) 6.成就:开拓齐国菜,助力“鲁菜”形成。 7.典故一:用自己亲生儿子的肉作为食材让齐桓公尝尝没尝过的人肉美味。 易牙烹子↑ 8.典故二:参与谋反,把齐桓公活活饿死在了宫里。 总结:做菜技能满点,人品差! 名厨二:太和公 太和公画像↑ 1.朝代:春秋吴国 2.擅长:烹饪水产品(鱼啊、虾啊、龟啊) 3.拿手好菜:烤鱼 4.典故:内乱时,叛贼利用吴国君王喜欢吃烤鱼这个事,将短剑放在鱼肚子里,刺杀吴王。 总结:都怪厨艺太优秀! 十大名厨里,有六位女厨师:膳祖、梵正、刘娘子、宋五嫂、董小宛、萧美人。 女名厨——膳祖 膳祖,膳食的“膳”,祖先的“祖”。听着就挺厉害! 1.朝代:唐朝 2.领导:丞相段文昌 3.擅长:处理原料;调配滋味;掌握火候 4.成就:她的一些名菜被段文昌的儿子编写在《酉(yǒu)阳杂俎(zǔ)》里,一直被后人效仿。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职业不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甭管您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您喜欢,好好琢磨好好干,最后一定都能有所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