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楚国国君帽子两边为什么吊2坨玉

楚国国君帽子两边为什么吊2坨玉

发布时间: 2023-02-12 06:51:32

㈠ 古人打仗投降时,为何要口中含块玉

“《大秦赋》剧中很多器物道具准备得用心。”北师大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对外经贸大学文学院教师赵运涛告诉记者,剧中展现的一些物品都与当时的历史年代“链接”了。

他介绍,比如华阳夫人房内有一面虎座鸟架鼓,这个道具仿造的是出土的战国文物。此文物属于楚国,是重要的乐器,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而华阳夫人的娘家就是楚国,所以这件器物是她的嫁妆。

其实,喝合卺酒不仅传达了夫妻二人永不分离的寓意,还有更深的含义。古时的酒都由自家用粮食酿造,酒精含量低,味道香甜可口,类似于酒酿、醪糟等饮品。将新人父母酿下甘甜的酒倒入两瓣苦涩的葫芦瓢中,寓意夫妻二人从此同甘共苦,患难与共。

㈡ 关于【玉】说点有文化内涵的,谢谢,

1、秦王弄玉典故
“萧史”-传说中春秋时的人物。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中说: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儿,她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很喜欢音乐,是一个吹箫高手。因此,她住的“凤楼”中,常会传出美妙的箫声。有一天晚上,她又坐在“凤楼”中,对着满天的星星吹萧。夜里静悄悄,轻柔幽婉的箫声好像一缕轻烟,飘向天边,在星空中回呀荡的。隐约中,弄玉觉得,自己并不是在独奏。因为,星空中似乎也有一“缕”箫声,正与自己合鸣。
后来,弄玉回房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英俊少年,吹着箫,骑着一只彩凤翩翩飞来。少年对弄玉说:“我叫萧史!住在华山。我恨喜欢吹箫因为听到你的吹奏,特地来这里和你交个朋友。” 说完,他就开始吹箫,箫声悠美,听得弄玉芳心暗动,于是也拿出箫合奏。他们吹了一曲又一曲,非常开心。这是一个多甜美的梦呀!弄玉醒来后,不禁一再回想梦中的情景,对那位俊美少年再也不能忘怀。
后来,秦穆公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这位梦中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而且他也真会吹箫。 等弄玉见到萧史,她真是太高兴了,因为萧史就是她梦里的少年啊!
萧史弄玉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经常一起吹箫,秦国的山林溪边、蓝天、夜空,几乎时时可以听到他们的合奏。
秦国的少年男女被他们这种浪漫的行为感染,开始也爱唱歌跳舞,全国的气氛由严肃变成活泼。这种现象使得朝廷臣子很忧心,怕社会风气因此变坏,所以不断向秦穆公反应。萧史和弄玉为了不为难父王,也为了逃避这些烦人的闲话,于是不告而别,躲到一个别人再也找不到的地方。民间为他们的消失编了一段美丽的神话。将萧史和弄玉说成是仙人下凡,有一天当他们夫妇正在合奏时,忽然天外飞来一只龙和风,载着他们一路吹萧,飞到华山明星崖。为纪念萧史弄玉,后人在此修建了“引凤亭”,在山峰上修建了玉女祠。这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上有“弄玉吹萧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
萧史者 秦穆公时人 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 公遂以妻焉 日敎弄玉吹箫作凤鸣 居数年吹似凤凰声 凤凰止其屋 公为作凤凰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 一旦随凤凰飞去)
2、和田玉的典故
“女娲补天”
相传远古之时,天柱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烧,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娲炼以五色石补苍天,挽救了众生,又将多余的补天之石散落在大地,成为今天的各种美玉。这个神话将玉说成补天之物,可见我们民族对玉有着特殊的喜好。
“西王母献玉”
民间传说中的西王母子居住在远古人类的发源地喜马拉雅山肪和昆仑山肪,曾向黄帝尧舜献玉,这反映了古人类对自己故乡的怀念,对自己祖先崇拜之心的结晶。
“和氏之璧”
2000多年前的楚国和氏,把在山中得到的璞玉献给楚国的厉王和武王,但厉王听信玉人的谗言,两次以欺君之罪,先后砍去了和氏的左、右脚,后来文王继位,知道和氏因璞玉被诬为石头而在山中痛哭了三天三夜,便命人剖玉察看,证实那果然是一块举世无双的美玉。于是把这块美玉琢成玉璧,为了奖励和氏献玉有功,遂以和氏之名命名为“和氏璧”。
“完壁归赵”
还是那块“和氏璧”,到战国后期,被楚国用作向赵国求婚的聘礼,赠给了赵国。秦国也非常想得到它,就宣称愿以十五座城池交换赵国的“和氏璧”。虽名曰交换,其实只想骗而取之,赵国也明白秦国的用意但因惧怕秦又不敢拒绝,于是便派机智勇敢,足智多谋蔺相如担任出使秦国,护送“和氏壁”去秦国交换城池的任务,在谈判过程中,蔺相如识破秦王的阴谋,略施小计,从秦王的手中夺回了“和氏壁”,并顺利地带回赵国。后来,秦统一七国,“和氏壁”被秦始皇琢成“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上刻“受命子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成为帝王无上权力的象征。
“弄玉吹箫”
弄玉是古代神化传说中的神仙佳人,据说是秦穆公的女儿,生时正好有人送来一块碧色美玉,一周岁生日时,宫中摆了很多珍珠宝石,其女独抓此玉,弄玩不舍,因起名为弄玉,弄玉长大后姿容绝世,聪明能干,善于吹箫,不用乐师,就能自成音调,穆公令巧匠剖此玉做成箫,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宠爱此女,特为她修筑“凤楼”,楼前建有高台,名“凤台”,随后穆公欲为其女寻求佳婿,而引出了吹箫引凤,招得乘龙快婿的典故。
“子罕辞玉”
宋国有位叫做子罕的官员,多年为官,不贪不占,廉洁清正,深受百姓爱戴。一日有乡民送来一件璞玉表达对子罕的敬慕之情,并说璞玉外貌不扬,却是价值千金之宝玉。子罕正色道:“我一向把‘不贪’当作宝物,你把宝石当作宝物。如果把他给我,岂不是你我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吗?你还是把他拿回去,这样你我俩都能保留自己的宝物了。”
乡民甚感羞愧,说出原委。原来乡下盗贼蜂起,若把玉留在家中,难免遭劫,甚至招来杀身之祸。献玉则既表示敬意,又可免杀身之祸。子罕于是安置这人在城中居住,同时派人督察乡里加强缉盗,又命玉工把这块璞玉拿去打磨。果然是色质晶莹,光泽柔和,世上少有的千金宝玉。子罕命人将玉卖了一大笔钱,交给献玉人,叫他回乡去过安宁日子。
“子罕辞玉”作为廉洁正直的佳话就一直流传下来,为人们所传颂了。
3、玉器一般和佛教有缘,从此入手http://www..com/s?ie=gb2312&bs=%D3%F1+%B5%E4%B9%CA&sr=&z=&cl=3&f=8&wd=%E1%B6%D3%F1+%B5%E4%B9%CA&ct=0也可
4、一些成语

宁可玉碎,不愿瓦全。

无阳不看玉,月下美人多。

太平盛世玉生辉 丰年玉、荒年谷 无瑕胜美玉 化干戈为玉帛

莱霞倚玉树 玉石之美也 玉不琢不成器 君子必佩玉 东方玉文化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玉貌花容 玉石俱焚 玉洁冰清 玉波静海

玉鱼之敛 玉皇大帝 玉姜避难 玉燕投怀 玉扇之报 玉昆金友

玉人吹萧 玉粒桂薪 玉川之奴 玉润珠圆 玉马白驹 玉山自倒 金相玉质 金吊珠玉金声玉振 金校玉叶 金口玉言 金马玉堂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

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

藏玉显真情,佩玉升情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玉马朝周 玉石难分 玉山将崩 玉田娶妇 玉关人老 玉后无当

玉斧修月 金题玉嫂 金玉货赂 金科玉律 金玉良言

金玉满堂

㈢ 翻译古文

译文: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七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了【着名的《鹅、鹅、鹅》就是他七岁时候写的】。武则天当权的时候,多次呈上奏折进言说事,闯了祸被贬谪为临海丞【“临海丞”是个官职名称】,因为志向得不到伸展而沮丧消极,最后还辞官离开。文明年中期【“文明”是唐睿宗李旦使用的第一个年号】,徐敬业起兵想要对当朝造反,骆宾王前去投奔徐敬业,被布署为徐敬业的府中僚客。骆宾王替徐敬业写讨伐天下的檄文【“檄文”就是古代贴在墙上的讨伐的布告,相当于公布天下的战书】,严厉的痛骂武则天的罪行。武则天读过骆宾王写的檄文,惊讶地说“谁可以和骆宾王相匹敌啊!”然后又说:“有像骆宾王这种人才而不中用,是宰相的过错!”等到徐敬业的造反失败后骆宾王亡命天涯躲避祸事,最后不知足迹到了哪里。终于翻译完了,呼~~好久没做翻译文了,有点小喘,呵呵,希望我能给您帮助!

㈣ 楚文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详细资料大全

楚文王(?―公元前677年),芈姓,熊氏,名赀,楚武王之子,母邓曼,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7年在位。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随途中。次年,熊赀继位为,是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过严格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楚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记载:“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楚武王的遗命而由楚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而事实的迁郢则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基本介绍

  • 本名 :熊赀
  • 别称 :楚文王
  • 所处时代 :东周春秋前期
  • 民族族群 :华夏族
  • 出生时间 :不详
  • 去世时间 :公元前677年
  • 主要成就 :征服权、罗、邓、绞、申等国,迁都于郢
  • 前任国君 :楚武王熊通
  • 继任国君 :楚成王熊恽
  • 英文名 :King Wu of Chu
人物生平,为政举措,创立县制,领路之人,迁都于郢,趣闻轶事,和氏璧,受鞭刑,獬豸冠,史籍记载,家庭成员,父母,妻子,儿子,

人物生平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去世,熊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继位后,开始从丹阳迁都郢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楚文王六年(公元前684年),楚文王派兵攻打蔡国(今河南上蔡县)。从郢都到蔡国,全程约400公里,楚伐蔡必须向一些小国假道,不像在江汉平原上来往那么自由自在。论战略,楚武王用兵如波浪式推进,楚文王用兵则跳跃式突进。自从楚武王扬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只过22年,其子楚文王就开始逐鹿中原。 楚文王此次伐蔡,意在拔除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封国。楚文王伐蔡的缘由,从表面上说,是应息侯之请,去惩罚无无礼的蔡侯。息是蔡的南邻,故址在今河南息县。蔡夫人和息夫人是姐妹,都出身于陈国公室。蔡侯先娶,息侯后娶。息夫人美貌,自陈过蔡,将赴息,蔡侯以姐夫名义阻留求见,有轻浮的言谈举止。 息侯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于是派人对楚国国君楚文王说:“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可以建立战功。”楚文王听从息侯的计策立即整军出征。九月,楚师与蔡师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境内)相遇,楚师勇锐,蔡师一触即溃,蔡哀侯被楚师俘获并被带回郢都。 蔡哀侯由于在莘地战役遭俘,因此怨恨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便故意向楚文王渲染息夫人的美貌。楚文王听到蔡哀侯之言,贪恋息夫人的美貌,于是以巡游为名来到息国。息侯款待楚文王,楚文王见息夫人果然容貌极美。次日,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以武力俘虏息侯,灭亡息国。楚文王将息夫人带回楚国,纳娶息夫人为妃,并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息夫人闻讯后,想投井自杀,但遭斗丹劝阻作罢。息夫人为保全息侯的性命,无奈嫁给楚文王。息夫人进入楚宫三年,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息夫人在楚文王面前少言寡语,几乎从不先开口。一次,楚文王询问息夫人何以如此不欢,息夫人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即使不能死,又能说什么?”楚文王认为是蔡哀侯的缘故才灭亡息国,于是再度派兵攻打蔡国,同年七月,楚军进入蔡国。并继续扣留蔡哀侯,蔡哀侯在楚国被软禁9年后去世。 楚文王十一年(公元前679年),齐、宋、陈、卫、郑五国国君会盟于鄄邑。齐,成为五国中的霸主。楚文王为逐鹿而深入中原腹地,向正在成为霸主的齐国示威,于五国会盟的次年,举兵伐郑。史称“郑居天下之中”。郑都的故址在今河南新郑。 文王即位到灭邓,伐郑为止,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但他的性格又是矛盾的。《楚史》称他,“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除了七分雄鸷,还有三分昏庸。但若顺其天性,遂其所欲,又可能是三分鸷,七分昏庸。由于受着楚国政治体制的约束,才使他不至于沦落为昏君庸王。 先王的训诫,师傅的教育,加上自己的阅历,使文王渐渐学会分辩直臣和佞臣。同时,注意选贤举能,甚至可以不分民族,不分等级,破格提拔,充分信任,使之有用武之地《左传·哀公十七年》说文王以俘获的申人彭仲爽为令尹,彭仲爽不负所望,战胜攻取,使楚国的边界达到中原的汝水流域。 鲁庄公十八年秋,巴师袭击楚国权县的那处。楚国君臣轻视巴人,疏于防范,终至于酿成大祸。事出突然,权尹阎敖因无备而弃守,只身泅水逃命以致巴师长驱北上,一度进逼郢都的南门。文王大怒,处死阎敖,他的族人作乱竟与巴国同谋反叛。次年春,文王在津地(今湖北江陵县或枝江县)被巴军打得大败。文王率楚师回到郢都,司官门守卫之责的大臣鬻拳拒不迎纳。文王无奈,为了以功补过,就转而进攻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黄国是淮河上游的一个小国,公族为嬴姓,西北与息县为邻。文王接受因轻敌而致的教训,调将用兵又像先前那样得心应手,在踖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文王迅即撤兵,到达湫地时得了病。 夏季,六月十五日,在一个名为渊的地方,楚文王暴病而死。鬻拳把他安葬在绖,然后自己也自杀身亡,葬在地宫的宫门内。

为政举措

创立县制

  • 背景
楚国是中国最早创立县制的诸侯国家。它突破商周以来的分封制的成规,开秦以后郡县制的先河。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君主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后,大规模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及上古帝王后裔,诸侯在其封国内有世袭的统治权,对天子有服从命令、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的责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的疏远,联系的减少,西周后期至东周初叶,诸侯与周王朝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诸侯的威权日重,周王的权力被逐渐架空,诸侯们尾大不掉,藐视王室,如申伯联络犬戎,攻打周幽王。郑庄公向周天子动武,射伤周桓王。而南方诸侯楚国,连最廉价的贡品苞茅草也长期不按规定进贡。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分封制阻碍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楚人在向江汉发展中,征服了一些小国。因此,是继续让这些被征服的小国统治者继续统治,成为楚国的国中之国,还是将原来的统治者(贵族)迁出,由楚王派人进行管理,成为楚国的一级地方政权呢?楚人吸取周朝分封制的教训,改间接统治为直接管理。首见于史籍的是楚武王灭权(今湖北荆门市)之后,设权为县,并派大夫斗缗为县公(长),出现县制的雏形。公元前687年,楚文王伐申(今河南南阳),申国的国君原是周宣王的大舅。服申之后,楚文王曾想复申之国,使之与楚结盟。但令尹彭仲爽从分封制的历史教训与申的地理位置考虑,建议楚文王灭申而设县。之后灭掉息国(今河南省息县)而设县。楚国的县制由此真正开始。 申、息北接中原,东连淮夷,正是楚国的北疆门户,是悬于楚国门之外的边防要塞和楚国挥师北进中原的桥头堡。 楚文王以后,楚国在被灭的国家设县的,有史可稽的有20处,其地点大多是在楚长城方城以外。楚庄王县沈(今河南平舆)。楚灵王县陈(今河南淮阳)、蔡(今河南上蔡)、东不羹(今河南襄城)、西不羹(今河南舞阳)。楚平王县城父(今河南宝丰)。楚惠王县叶(今河南叶县)。这些县都在淮北,在从西向东的一条线上,构成一道中原防线。
  • 措施
一是建立大城。楚灵王大城陈、蔡、不羹,一个县的田赋,能有兵车千乘,可见其人口之众多,生产力之发展。在这些大城周围,还筑有许多卫星城以作拱卫。明代周圣楷《楚宝》记载:“楚方城之外,别有万城,是时楚争霸中,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他又引楚唐勒的话:“我是楚也,世霸南土,勿越以至叶垂(叶县),宏境万里,故号万城是也。” 二是选拔优秀官员,担任县公县尹。楚共王时,派德才兼备的钟仪为郧公。楚灵王选派曾经用剑追赶过他,且直言不讳,性格刚强的穿封戍为陈公。楚平王选派公忠不私的奋扬为城父司马。楚惠王选派名臣沈诸梁为叶公。战国时期,楚悼王派吴起为宛守,楚考烈王派荀卿为兰陵令。这些地方官长,除了致力治理县政外,还对楚国的稳定与发展作了重要的贡献。 三是规范县、郡的权力范围与工作职能。战国时,楚国还设过郡,郡设在边境。郡是在边事紧急的情况下临时设定的,如改处于秦楚边境的新城县为郡,如改封春申君,因原封地“淮北十二县边齐,其事急”。联十二县为郡。郡的权力与职能和县有所区别。县尹的权力有限定,必须听命于代表楚王行使中央 *** 权力的令尹。如《淮南子》:“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楚国的县邑之狱,令尹亲断;邑官之责,令尹亲察。可见楚国的中央地方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 四是加强郢都与各县城的水陆交通建设。楚国志在中原,为了便于车马行进,在文王县申、息后,就修建了从郢至申的驲道,到楚灵王时,郢都已有驿道通到豫皖交界处,即楚国在淮北一带的中原防线,陆路贯串了各大城邑。楚怀王时,鄂君启节的商船,也溯流达河南、安徽境。 五是将灭国之民向县邑大城迁移。楚灵王灭赖,迁赖于鄢,迁许于赖。其间公子弃疾迁许于城父。灵王又迁许、胡、沈、房、道、申于荆。楚昭王时,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迁蔡于负函,迁方城外之人于缯关。在迁人的同时,还进行益田,如许人迁城父后,还“益以州来之田”。楚人对各县迁人益田的目的,是要解决从郢都到前线兵站线太长的困难。以就地解决组建大兵团的兵源和就地解决粮秣供应,使中原防线更为巩固。这种措施,可能对后来的“屯田”、“戍边”政策有所启示。它既可以免除师旅长途跋涉之苦,又减少了辎重前后转运之劳。且能对边警作快速反应,使县真正成为悬于国门之外的军事基地。 正由于楚国重视县制的建设,就成功地实现了中央的统一与集权,使这个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南方大国,没有出现象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三桓主鲁的分裂局面。楚国不仅统一了南国山河,更融合了东夷、南越、百濮、三苗等数十个部族,为华夏的大一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特点
楚王对县公、县尹有任命与调遣的权力。它不是世袭之官。如楚文王首先派彭宇为第一任申公。其后申公,屡易其姓。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军队。如城濮之战,楚帅子玉被晋打败,楚成王对他说:“申、息子弟都从你而战死,你有何面目见其父老?”可见此役的兵员,是楚王直接从申、息调出的。这是一支直属于楚王的正规军。 申、息之师是一支强悍的部队,楚成王三十七年,调它去戍守商密;楚共王六年,调它去援救蔡国,抵御晋军。楚王对它可谓如臂使指。 楚王可以直接从县邑征集赋税。设县之后,土地占有形式,赋税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楚共王七年,大臣子重请求将申、息作为赏田,申公巫臣说:“不可,申、息之所以设县,是为了收取赋税,抵御北方,要是作为大臣的赏田,楚国中央 *** 就等于失去了这两个县邑。”可见,县邑是楚王的直属辖地,也是征收赋税的基地。 由此可见,楚国创立县制,是把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都集中到国君的手中。为全国的政令统一与中央集权开创了历史的先例。

领路之人

楚武王非常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他专门请来洋家教:申国人葆申。申国在今陕西一带,早些年也是少数民族部落,后来与周王室通婚,从而摆脱二等公民的境地。因此,申国虽然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受中原文化薰陶已久,在楚武王眼里,也算是先进性文化的代表。 葆申性格谨慎,兢兢业业地教导楚文王,不在话下。后面这位学富五车的学者还会有出彩的表演。 楚文王接班时,已经是一个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应该说,父亲武王留给他的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一套精明能干的领导班子,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这让楚文王做起事来,显得称心如意。比如,为了更好的“观政中国”,楚文王一上任就进行迁都,把首都迁到了郢(今宜城楚皇城),这件庞大的工程就完成得相当顺利。比如,楚文王相当长时间都亲自率部在外面南征北战,家里的事情被一班文臣们治理得井井有条。 与治理国家相比,楚文王指挥军队冲锋陷阵的兴趣似乎更大一些。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故址在今河南南阳)。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异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此事还衍生一个历史典故“噬脐莫及”。自己的肚脐怎么能咬得到呢?由此比喻做某些糗事,后悔也来不及。唐代诗人胡曾有诗言道:“邓侯城垒汉江乾,自谓根深百世安。不用三甥谋楚计,临危方觉噬脐难。”

迁都于郢

楚文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奠定楚国的根基,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大战略行动就是把都城定在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关于“始都郢”的时间,《世本·居》说是“武王徙郢”;而《史记》的《楚世家》和《十二诸侯年表》都说是楚文王时期,后者说得更加具体:“楚文王熊赀元年,始都郢。”另据《后汉书·地理志-江陵注》:“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阳徙此。”更明确地指出在楚文王继位后,由原都丹阳迁入新都的。楚武王慑服汉东诸国,楚国势力已伸入江汉地区腹地,故楚文王即位后即迁都于郢,实际上是对楚武王战略行动的承袭与发展。 至于始都郢的地址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史家意见不一致。自杜注为湖北江陵北纪南城起,一直成为流行的说法,也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近人根据史籍与考古发掘材料,进一步考证郢都的地址问题,提出很有价值的见解。 石泉认为:春秋、战国的楚郢都及秦汉江陵城应在当时的沮漳二水间(今蛮河流域下游)、汉水以西不远处。今楚皇城遗址(指今湖北宜城西。笔者注)应即楚郢都及其后继城市秦汉江陵城故址石泉《古代荆楚地理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年10月第一版)。 张正明认为郢都先后有好几个,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境。公元前506年,吴师入郢,楚昭王出逃,后虽回郢,但楚吴战争未息,公元前504年,楚王迁都于[若阝],而仍称郢。几年后,楚昭王又迁都于江陵,即纪南城,也仍称郢。故楚国以纪南城为都,长达220年左右(张正明《楚文化史》)。王光镐认为,“如果抛弃一切先入为主的偏见,实实在在地面对纪南城遗址的地层、遗址、遗物材料,它之绝非楚郢都当毋庸置疑”。所谓郢都,无疑是一座相当都城建制的城,……这是一座楚宣王至楚顷襄王元年前后的楚陪都,称“[艹/乔戈]郢”。“真正的楚郢都应在汉水西部的今宜城楚皇城遗址(王光镐《楚文化源流新证》。)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说法,此不一一列举。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传统说法,即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始都郢(纪南城)起,至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取郢都、楚徙都陈,一直定都在此,前后长达411年之久(其中楚昭王时曾有短时迁徙)。 郢都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兼有水陆之便,东接云梦,西扼巫巴,北连中原通衢,南临长江天险,不仅自然条件优越,而且战略地位重要,从此成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楚国的发展与强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楚文王定都郢后,表明楚国已牢固地控制江汉地区。为承继楚武王“欲观中国之政”的意愿,立即全力北进。当时汉东道路已被打通,楚文王的主攻方向是在汉北,以直接叩开北通中原的大门。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领兵攻申。申,姜姓国,周宣王所封,是原西周王朝控制荆楚的重镇。攻申必经邓。邓在今湖北襄樊市北,是楚文王的母舅之国(楚武王夫人邓曼是邓人。)但它与楚近邻,当时征服邓更有直接意义。邓人对此是有警觉的,如骓甥、聃甥、养甥等三位大臣就力主乘机杀掉楚文王,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邓侯不听。楚文王经邓攻打申后,回归时果然又攻打邓国。楚文王这次虽未灭申、邓,但楚国势力实际上已伸入南阳盆地。 楚文王在北伐取得初步成果后,又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的通道。恰在此时,地处汝水之蔡(今河南新蔡西南)和地处淮水之息为息侯夫人息妫发生矛盾,给楚文王出兵蔡、息提供机会。据《左传·庄公十年》载,蔡侯娶陈(今河南淮阳)女为妻,息侯亦娶陈女息妫,当息妫出嫁息侯经过蔡时,蔡侯无礼,息侯恼怒,遣使至楚要楚文王攻打息国,息向蔡求救,楚可借口攻蔡。楚文王依计行事,于公元前684年(楚文王六年)秋,出兵攻蔡,在蔡之莘地大败蔡国,并虏蔡侯归,接着把他释放。这件事影响很大,《史记·楚世家》说:“楚强,陵江汉小国,小国皆畏之。”杜预《春秋》注说:“楚辟陋在夷,于此始通上国。”“上国”指中原华夏之国,一向被华夏诸国视为蛮夷小国的楚,现以强有力的面貌出现在中原的舞台上,为诸夏所侧目。过四年,楚文王又灭息以为县,虏息妫,并长驱直入蔡国,占领其地。 正当楚文王东拓北进节节胜利时,齐国经一段时间内乱后,公元前685年(楚文王五年),齐桓公立,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开始强大起来。公元前679年(楚文王十一年),齐桓公盟宋、陈、郑诸国,开始称霸。楚文王也不示弱,公元前678年(楚文王十二年),为彻底打通北入中原的通道,与齐桓公抗衡,出兵攻邓,一举灭掉邓国。史籍虽无楚灭申的具体时间记载,但从前述“伐申过邓”来看,灭申与灭邓时间大体是一致的。至此,北通中原的大门业已洞开。同年,楚文王以郑厉公复位“缓告于楚”为由,发兵讨伐郑国,直抵栋(今河南禹县)而还。郑是姬姓国,又是春秋初期大国,楚文王竟借口惩罚,足见楚国已挺进中原与齐国争霸。楚文王和齐桓公几乎是同时步入春秋大国争霸的历史舞台。楚国经过武、文王两代的不断奋战,“欲观中国之政”的愿望已经实现。清人顾栎高说:“楚横行南服,由丹阳迁郢,取荆州以立根基。武王取罗、鄀,以鄢郢之地,定襄阳以为门户,至灭申,遂北向以抗衡中夏。”。楚文王的定都郢与北进,为后来楚国北上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趣闻轶事

和氏璧

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璞玉,捧着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让玉匠(治玉的匠人)鉴定,玉匠说:“这是块石头。”楚厉王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左脚。 卞和献玉 等到楚厉王去世,楚武王继位后,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这是块石头。”楚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自己,于是砍掉他的右脚。 等到楚武王去世,楚文王继位后,卞和就抱着那块璞玉在楚山下哭泣,卞和整整哭泣三天三夜,眼泪哭干直到流出血来。楚文王听说后,便派人去询问卞和哭泣的原因,说:“天下受断足之刑的人那么多,为何独独你哭得这么悲伤呢?”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楚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发现真是一块宝玉。于是把它命名为“和氏之璧”。

受鞭刑

楚文王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就用它们到云梦泽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整整一年不上朝听政。大臣葆申说:“先王占卜让我做太葆,卦象吉利。如今您得到茹黄之狗和宛路之箭,前去打猎,三个月不回来。得到丹地的美女,纵情女色,一年不上朝听政。您的罪应该施以鞭刑。”楚文王说:“我从离开襁褓就列位于诸侯,请您换一种刑法,不要鞭打我。”葆申说;“我敬受先王之命,不敢废弃。您不接受鞭刑,这是让我废弃先王之命。我宁可获罪于您,也不能获罪于先王。”楚文王说:“遵命。”于是葆申拉过席子,楚文王伏在上面。葆申把五十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楚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对楚文王说:“请您起来吧!”楚文王说:“同样是有受鞭刑的名声,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葆申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皮内觉得疼痛。如果让他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觉得疼痛又有什么用处?”葆申说完,快步离开朝廷,自行流放到澡渊边上,请求楚文王治自己死罪。楚文王说;“这是我的过错,葆申有什么罪?”于是改弦更张,召回葆申,杀死茹黄之狗,折断宛路之箭,打发走丹地美女,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上,数年时间兼并三十九个国家,扩大楚国的疆土,使楚国日益强盛。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直谏》:王曰:“有笞之名一也,遂致之!”申曰:“臣闻君子耻之,小人痛之。耻之不变,痛之何益?”葆申趣出,自流于渊,请死罪。文王曰:“此不谷之过也,葆申何罪?”王乃变更,召葆申,杀茹黄之狗,析宛路之矰,放丹之姬。后荆国兼国三十九。令荆国广大至于此者,葆申之力也,极言之功也。

獬豸冠

相传,楚文王曾猎获一头獬豸(獬豸是有着羊的身体、麒麟外观的瑞兽,拥有分辨正与不正能力),并用它的皮毛做成一顶帽子,成为“獬豸冠”。楚文王喜好戴獬豸冠,因此楚国人争相仿效。到汉代时,獬豸冠竟成为执法者的礼帽。

史籍记载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

家庭成员

父母

父亲:楚武王(熊通) 母亲:邓曼

妻子

息夫人(亦称息妫)

儿子

楚堵敖(熊艰),母息夫人 楚成王(熊恽),母息夫人

㈤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

卞和泣玉文言文翻译: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

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

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

《卞和泣玉》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⒂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⒀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之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卞和泣玉》注释

1、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

2、厉王:春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3、相: 鉴别,鉴定

4、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

5、诳:读kuáng。欺骗。

6、刖:读yuè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

7、薨:读hō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

8、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

10、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

11、泣:这里指眼泪。

12、奚:为什么。

13、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

14、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

15、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

16、奉:读pěng,同“捧”。

《卞和泣玉》赏析

《卞和泣玉》出自《韩非子》,文章通过围绕和氏璧展开,说明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同时也警示人们,芸芸众生,真正能识玉者寥寥无几。让他人相信自己的独到之处也是要付出努力,甚至是代价的!

《卞和泣玉》创作背景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着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卞和泣玉》作者介绍

韩非子,即韩非,为韩国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着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着作有《韩非子》一书。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着作。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韩非着有《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后人收集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㈥ 求优孟谏楚庄王原文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既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如下:

优孟是楚国的艺人,身材高大,富有辩才,经常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
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置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马的生活水平过于优越,肥胖得不得了,生病死了。楚庄王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为死马治丧,准备用棺椁装殓,按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庄王身边的大臣觉得这事太过分,争着劝谏,不同意这样做。庄王大怒,下令说:“如果再有胆大敢为为葬马的事情进谏的,立刻处死!”
优孟听说了,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优孟哭涕着回答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堂堂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有什么要求办不到?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
庄王忙问:“那怎么办好呢?”
优孟回答:“用雕木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会影响很深刻,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庄王说:“哎呀!我怎么竟然错到这种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
优孟说:“请让我用对待六畜的方式来埋葬它。用土找做外椁,用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在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
庄王同意,于是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太官,并且告诫大臣们,让他们不要宣传庄王原先的打算。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很看重他。孙叔敖病重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没有了依靠,说不定会贫困,如果那样的话,你就去拜见优孟,只要你说是孙叔敖的儿子就可以了他会帮你。”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潦倒,不得不靠给人背柴度日。有一天,他遇到了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要去世的时候,嘱咐我贫困的时候拜见您。”
优孟打量了他一番,说:“你别出远门。等我消息。”随即,优孟回家,命人缝制了类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给自己穿戴上,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一年多以后,优孟简直活像孙叔敖,连楚王和他左右的大臣们都分辨不出来。庄王举行酒宴,优孟穿戴一番,上前敬酒祝寿。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宰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宰相。”
三天以后,优孟来了。庄王问:“你妻子说了些什么?”
优孟答:“我妻子不同意,她说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孙叔敖身为宰相,忠诚廉洁,所以楚王才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儿子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穷得靠背柴维身。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
庄王感到惭愧,向优孟道歉,马上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的四百户封给他,用来供奉孙叔敖的祭祀,后来传了时代都没有断绝。

㈦ 为什么君王的帽子前面吊着12根玉石珠串

这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征着古代奴隶或封建君主的最高权力和政治思想。原意是提醒你不要看,不要被眼睛蒙蔽。当然这12旒玉石珠串同时也经历过朝代的变化。

12根玉石珠串是为了保持君王的威严以及提醒君王的义务。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不同的朝代在形制和场合上都发生了变化,从12旒改为5旒,通常是5旒,每根有九颗珠子,象征着“九五之尊”。同时按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因此这也是有严格的等级之分的。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1412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1662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1106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1604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872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797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949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1355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66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