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的偏旁是什么意思
㈠ 戴帽子的戴是什么部首
一、戴的部首:戈
二、拼音:dài
三、释义:
1、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2、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四、笔顺: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点、斜钩、撇、点。
(1)帽子的偏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1、戴目
[dài mù]
犹侧目。戴,通“载”。
2、大戴
[dà dài]
称汉戴德。详“大小戴”。
3、戴任
[dài rèn]
见“戴胜”。
4、戴干
[dài gàn]
一种奇异的相貌。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
5、欣戴
[xīn dài]
欣悦拥戴。
6、愧戴
[kuì dài]
感谢。
7、擎戴
[qíng dài]
杂技的一种。
㈡ 冒字的部首是什么偏旁 的部首是什么
一、部首:冂;
二、简单释义:
1)、[mào]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a.烟往上升;b.发怒)。~汗。~尖。
2)、[mò] 〔~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三、详细释义:
(1)冐五笔86:JHF 五笔98:JHF 仓颉:ABU
(2)(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3)“帽”的古字。帽子 [hat]
着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4)又如:冒絮(头巾)
(5)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sack]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6)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vegetables]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7)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ceremonial jade]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㈢ 帽子帽什么偏旁
巾字旁,帽是形声字,巾为形旁,冒为声旁
㈣ 冒的偏旁是什么
冒的偏旁:“冒”字的上半部分,冃。
1、冒字读作mào时,含义有:向外透或往上升: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鲁莽,冲撞;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等等。组词如下:
冒烟、冒汗、冒尖、冒雨、冒险、冒死、冒失、冒昧、冒进、冒牌、冒充、冒名顶替
2、冒字读作mò时,组词如下:冒顿(dú)。
(4)帽子的偏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说文解字》:冒,冡而前也。从冃,从目。
白话版《说文解字》:冒,蒙覆着眼睛前进。字形采用“冃、目”会义。
词语解释:
1、冒烟[mào yān]
(1)、烟雾的升起和消失。
香炉里冒出一缕青烟。
(2)、出烟,出汽。
氯化氢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烟。
2、冒昧[mào mèi]
(1)、冒犯,无知而妄为。多用于自谦。
《后汉书·李云传》:“故敢触龙鳞,冒昧以请。”
白话释义:《后汉书·李云传》:“因此,在下冒着违逆圣意的危险来向您请求。”
(2)引申为鲁莽轻率。
《明史·杨恂传》:“使大臣清节素孚,彼安敢冒昧如此?”
白话译文:《明史·杨恂传》:“派遣的大臣高洁操守本来就让人信服,他怎么敢这般鲁莽轻率?”
3、冒顿[mò dú]
西汉 初年 匈奴 单于。姓 挛鞮 。
《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有太子名冒顿 。后有所爱阏氏,生少子,而单于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 。”
白话释义:《史记·匈奴列传》:“单于有位太子叫冒顿,后来单于所爱的瘀氏生了个小儿子。单于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去当人质。”
㈤ 帽字的部首是
帽字的部首:巾
帽 [mào] 五笔:MHJH 笔画:12
[解释]
1.盖头的东西,戴在头上起保护、装饰作用的制品。古称头衣。服饰的一种。
2.器物的顶罩或套儿。
㈥ 帽字的偏旁是什么
帽字的偏旁是(巾)。
帽
读音:[mào]
部首:巾
释义:
1.帽子。
2.(~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
㈦ 冒字的偏旁是什么啊
冒字偏旁部首是“冃”。
“冒”,初见于金文时代,“冒”是“帽”的本字。由“日”(帽子形,不是“曰”)和“目”(眼睛,代表脸部)构成。
基本含义为向外透或往上升,如冒烟、冒汗;引申含义为不顾,顶着,如冒雨、冒险;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如冒失、冒昧。在日常使用中,“冒”也常做动词,表示蒙受,承受,如冒拜。
相关组词
一、冒险[mào xiǎn]
不顾危险地进行某项工作或活动:~行为。
二、冒昧[mào mèi]
1、说话随便,举动轻率,不考虑情况是否适宜:不揣~。
2、与人交往所用的谦辞。
三、冒犯[mào fàn]
因为言语或行动没有礼貌而冲撞得罪了对方:~尊严。
四、冒头[mào tóu]
指文章或讲话的开头部分。冒尖,露出苗头。
㈧ 帽的部首和结构
部首:巾;结构:左右结构
㈨ 帽字右边上面是什么字,封口对吗
“帽”的右偏旁是“冒”字,读音:[mà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