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帽子类别 » 唐朝时期为什么有铁帽子王

唐朝时期为什么有铁帽子王

发布时间: 2023-05-22 09:33:38

A. 铁帽子王是什么,为什么和珅居然怕他,还下跪

铁帽子王是当初大青果进关的时候,封的功劳最大的八个异姓王,世袭罔替,继承不降等,不过最后延续没几代基本都被拿下了。

B. 铁帽子王是什么王他们能享受哪些特别待遇

铁帽子王是大清的王爵,甚至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大清王朝“铁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个,其中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至于另外四个也是大有来头。他们是雍正的铁哥们老十三和硕怡亲王胤祥以及晚清时期硕恭亲王奕欣,和硕醇亲王奕譞与和硕庆亲王奕劻。

虽然铁帽子王是王爷,但是跟明朝那样的分封制大为不同,没有封地,没有军队,他们都被集中在京城。

更何况,清朝是中央集权达到巅峰的时候,这些铁帽子王其实并不铁,得罪了皇帝,照样被法办。

C. 老十三胤祥,到底有什么功劳,被雍正皇帝加封为铁帽子王

首先,我们看一下清朝的爵位制度。清朝的爵位分为:亲王、郡王、贝勒等等,其中,亲王又分成了铁帽子王和普通亲王。按照清朝的规矩,普通亲王的爵位不能世袭,例如父亲是亲王,儿子只能是郡王,孙子只能是贝勒。只有铁帽子王拥有世袭罔替的特权,一代代地传下去。但清朝册封铁帽子王拥有一系列严格的规定,清朝的铁帽子王屈指可数。

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想成为铁帽子王非常困难。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老十三胤祥被册封为铁帽子王,肯定立下了无法替代的巨大功劳。但是在清朝文献的记录中,查不到任何记载。按照道理来说,雍正皇帝不会平白无故的赏赐自己的十三弟。肯定是一些无法公开的功劳,最大的可能就是军权。

至于老十三胤祥,从来不结党营私,而是为人谨慎,从来没有过分的地方。直到老十三胤祥去世,雍正皇帝都非常信任这位十三弟。雍正皇帝的兄弟很多,但只有胤祥属于雍正皇帝的嫡系,就连后来的允礼也算不上。至于老八集团的残余势力,经常暗中捣乱,给雍正皇帝制造了很多麻烦。

D. 老十三胤祥,究竟有何功劳,被雍正皇帝加封为铁帽子王

在许多影视剧中我们都会发现,雍正和他的十三弟胤祥关系十分好。老十三胤祥究竟有何功劳,被雍正皇帝加封为铁帽子王呢?这旅弯主要是因为胤祥无论政务还是军务都处理得十分出色,而且他对雍正也始终忠心耿耿。

老十三的功劳

管户部:胤祥在雍正登基前后都管过户部,还协助雍正追缴大量欠款。他为人勤奋细致,将户部管理得井井有条,也为雍正时期国库充盈立下了大功

掌军权:胤祥在雍正陷入九龙夺嫡的关键时刻,拿到了丰台大营等地的兵权,还杀了企图谋反的人,他的胆大心细为雍正的安全和夺嫡增加了极大的保障

修河道:古代治理河道和修筑堤坝都是十分容易发生贪腐的,而一旦河道出问题百姓肯定遭殃。胤祥修河道期间不仅不贪污,还将工程修得十分之好,为雍正解除心头大患。

总的来说,胤祥不管是在对雍正的忠心方面,还是在处理政务、军务方面,都是十分优秀无可挑剔的,所以雍正十分喜爱和信赖他,将封他为铁帽子王。

E. 铁帽子王是什么,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啥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5)唐朝时期为什么有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清朝各位“铁帽子王”爵位传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礼亲王世爵共传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2,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干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被夺爵。

3,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干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铁帽子王”什么意思?源于清代封爵制度

铁帽子王是什么,为什么和珅居然怕他,还下跪

一、概念: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二、原因: 1、铁帽子王是世袭罔替的王爷,是皇亲国戚!和珅是旗人,王爷是主子,他是奴才,不可能不放眼里,起码场面上也会下跪; 2、和珅正红旗,王爷正红旗旗主。他是王爷的旗奴。和珅别说见到旗主王爷,见到本旗统领。也要自称奴才。 清朝这一种事情很多,比如大学士,跟皇帝请假,理由是要给自己旗里的主子帮忙。这位主子还不是旗主,也不是统领,就是个小旗官。八旗制度决定的。比如在八旗里你是我的旗奴,你日后多显赫,你也是我的奴隶。 别说旗主了,和珅见到他本旗统领,也要扣头请安的。 3、古代的人有爵位 官 职 差遣 加衔,和珅是文华殿大学士(官),户部尚书(职),西北抗罗刹将军(差遣),太子太保(加衔),一等忠襄公(爵位)。爵位是地位的象征,连一个定郡王都可以不尿他,和珅虽然在官职上位极人臣,可是爵位上却远不如任何一位铁帽子王,更不要说是当年掌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了。 三、简介: 和珅(干隆十五年(1750年)~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钮祜禄氏,字致斋,原名善保,满洲正红旗人,清高宗干隆皇帝的宠臣。

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铁帽子王”是什么王,为何成为古代顶级爵位的代表?

铁帽子王其实是一种爵位,之所以能成为古代顶级爵位的代表,是由于他们可以世袭而且享用国家土地和一些优惠。到了干隆继位以后才开始有这种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进当中,因为当时这种制度还是比较混乱的,它跟分封没有一种明确的区别。

在干隆的时候把王爵的分封划分为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你建功立业的话会得到王爵,不过在清朝的时候,如果你因为军功得到了王爵,那么可以世袭。之所以可以凭借的血脉得到分封,其实干隆也是考虑了很多的因素。这样可以激发很多人对于军功的崇拜,然后使他们能够积极地为国家建立功勋。而且血脉如果关系越差,那么王爵也就可以进行递减,这样的话可以减少国家库存的负担。 在干隆之后,清朝的铁帽子王爵位才被正式的规定了下来,而且以前去除的那八大铁帽子王也一一的被国家恢复了,他们的后代也可以进行世袭。其中就包括多尔衮,他恢复了睿亲王的封号,而且对他的评价是功勋显赫,定国开机。 只要你对国家有功勋,那么你就可以被封为铁帽子王,而且还可以世袭给下一代。但是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厉害的,比如说一些在军机处的大臣,他们虽然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撑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后期还出现了 *** 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讨好慈溪,就得到了铁帽子王的封号。

清朝的铁帽子王是什么地位

中国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帝。王爵又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也称“一字王”,一般以历史上的国名为号,如秦王、晋王。郡王称“二字王”,一般以地名为号,如临淄王、陈留王。

到了清朝时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亲王和郡王的名号改成了“和硕亲王”和“多罗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亲王、宝亲王、克勤郡王。一般亲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不过,许多人在看清朝时期的电视剧或书籍时,往往还会看到一个称呼:铁帽子王。听上去感觉很酷,似乎比亲王更高一个等级。那么,铁帽子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铁帽子王并非爵位,而是世袭罔替王爵的俗称。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袭”的规则,即每代继承爵位时,都要降一个等级。比如亲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一般是嫡长子)继承爵位时就要降为郡王。郡王去世后,下一代继承到的爵位降为公爵。以此类推。但铁帽子王则不受此规则限制,亲王去世后,继承人还是亲王。

因此,铁帽子王在继承权方面比其他王爷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铁帽子王和其他王爷并没有什么区别,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况。

清朝历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开国之初,立下赫赫战功的皇亲宗室,他们分别是:礼亲王代善(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肃亲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极长子)、庄亲王硕塞(皇太极第五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之孙)。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还有四位在中后期因维护社稷立功受封的铁帽子王,他们是:怡亲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亲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亲王奕譞(道光第七子)、庆亲王奕劻(干隆十七子永璘之孙)。

在这十二位铁帽子王中,谁的实力最强呢?这其实要看处于哪个时期。清朝入关前,礼亲王代善掌握着八旗中的正红旗和镶红旗,因此实力最强。清朝入关后,睿亲王多尔衮权倾朝野,又掌握着正白、镶白两旗,连顺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摄政王,实力最强自然毋庸置疑。

此后,皇权越来越集中,开国的八家铁帽子王都得老老实实听命于皇帝。因此也就没有谁强谁弱的说法。至于清朝中后期这四位铁帽子王,他们所处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哪八个?

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级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等14级,其中惟亲王郡王可以称为“王”;按袭爵方式可分为“世袭罔替”、按次降级两类,按来源来说可分为功封、恩封两种,前者是指清朝开国时期军功卓着者,后者则指治国有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

(5)唐朝时期为什么有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1、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2、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

4、爱新觉罗·济尔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满洲正蓝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母为五娶福晋乌喇纳喇氏,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5、爱新觉罗·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极之长子,母为皇太极第二任大福晋乌喇纳喇氏。满洲正蓝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晋封为和硕肃亲王,同年六月,掌管户部的事务,十二月跟随皇太极亲征朝鲜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尔衮进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师。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为军功重新晋封为亲王。

6、爱新觉罗·硕塞(1628年-1654年),又名硕色,号霓庵,清朝宗室,满洲镶红旗人,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

7、爱新觉罗·岳托(1599年-1638年),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亲王代善之长子。

8、爱新觉罗·勒克德浑(1619—1652年),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尔哈赤曾孙、礼亲王代善之孙、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第二子。

F. 中国古代历史上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的说法自干隆时期才有,而非入关之时即已具备。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立功而受封的。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朝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G. 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为何称“铁帽子王”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难道他们真的戴铁帽子吗?

解析: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以及庆亲王。

在上述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中,头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这是因有军功而受封;其他四位则是因为与皇帝有着特殊亲拦空密关系中受封,属于恩封。

以下略述十二家铁帽子王的来历:礼亲王,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公元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称汗,封代善为和硕贝勒,到皇太极继位获进封为和硕礼亲王,后顺治年间代善病逝,获朝廷立碑记述他早在关外就随乃父起兵,东征西讨骁勇善战,在对叶赫、明军等诸役立有军功,到干隆四十三年更获配享太庙。礼亲王一支王爵共传十世,共十二王,其中有两人曾被削爵,可见铁的帽子也不一定牢固。

郑亲王,始封祖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儿,小时候就跟随伯父打天下,同样立功无数,早已获封和硕郑亲王,在顺治年间去世,也获朝廷立纪功碑,以及同样在干隆年间配享简拍瞎太庙。郑亲王一支王爵共传十世,有十七王,当中亦有五人遭削去爵位。

接着的睿亲王、豫亲王,两者始封祖为多尔衮与多铎,皆为努尔哈赤晚年最后一位大妃所生的同母兄弟。多尔衮曾在皇太极死后显赫一时,为摄政王总领天下军政大权,后来却被顺治皇帝废尊号、黜宗室、毁坟墓,到干隆年间方获 *** ,还其封爵,也获配享太庙,多铎的情况与乃兄相差不远。这两兄弟所立的“军功”包括扬州十日惨杀、嘉定三屠,是当年满清入关的征剿东南队伍。

另一支满清入关后征剿西南的队伍,其领军者为皇太极长子豪格,他自幼随父出征,多有战功,及后在征西南时大破流寇张献忠,获封肃亲王;豪格因系皇太极长子,对皇位有威胁性,为当时权臣多尔衮所忌,孝庄皇后与其联手,合捧皇太极第六子福临贺亏继位,以绝豪格登龙之路。豪格不服,郁郁寡欢,更被多尔衮迫害至死,到顺治皇帝(福临)渐长亲政,除去多尔衮后才为其兄豪格 *** ,恢复原先爵位。

其余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其始封祖分别为代善长子岳托,代善孙子勒克德辉。代善虽未能继承其父努尔哈赤的皇位,但他自己以及后世子孙却是获封铁帽子王最多的,共三个王爵三支世系,有王者逾三十人。

清朝最后一位获封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是庆亲王奕劻,他是干隆第十七子庆僖亲王永璘的孙子,初承袭受封辅政将军,咸丰时获封贝子、贝勒,光绪年间受命总理衙门,封庆郡王,慈禧六十岁生日时受封亲王。但因清朝于一九一一年被推翻,而庆亲王则病死于一九一三年,他的铁帽子也就无法世袭下去了。

H. 奕劻为什么能成为铁帽子王他是如何做到的

奕劻是清朝最后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担任过军机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起先,他只是一个穷贝勒,有时连上朝穿的官衣,都得去当铺赎取。后来倚仗慈禧的撑腰,成了身家上亿两白银的晚清第一巨贪。他苦心积攒的巨额财富,却并未让子孙长享富贵。

奕劻倚仗慈禧的宠幸,权势日盛,大肆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当时有一幅讽刺的漫画,画了一个老头,头戴双眼花翎的草帽,戴着大眼镜,身着袍褂朝珠,手里拿着一把农民用的耙子,在地上搂银元宝,可见当时人们对奕劻有多痛恨。奕劻贪污了一生,也被世人谩骂了一世。死后墓室被人洗劫一空,只剩下了一座残破的狮子像。他的上亿家财也被自己的儿子们挥霍殆尽,他们将文玩字画、玉器、名贵瓷器、贵重木器委托在北京开设的“品德洋行”代为拍卖。


I. 老十三胤祥,究竟有何功劳,被雍正帝加封为铁帽子王

这里先叫胤祥为允祥,老十三允祥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他在康熙时期因为犯了错被自己的父亲监禁了起来,而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时各个皇子为了争夺皇帝之位分成了两大阵营,老十三当时就是在雍正这一阵营里的,所以他和雍正的关系就比较好,也可以理解他之后被雍正帝加封为铁帽子王了,铁帽子王是当时一个比较重要的殊荣,算是一个荣誉吧!



允祥一生为国家付出了许多,他做的这些事情自然被皇上记在了心里,并且加倍的对他好。也是因为他做了这么多的实事,所以雍正特许把允改为胤,并且让干隆加封给了他铁帽子王的称号,也是对他的一个回报。

J.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呢

所谓的“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权

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一万两,禄米一万斛。

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当然了,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10)唐朝时期为什么有铁帽子王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铁帽子王是好是坏,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历史和清朝历史的具体环境中去分析。

首先,这一制度彻底结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维护大一统政治。

《清文献通考》将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条目,意味着将其类比为中国传统历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来,分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但受封者封藩就国,往往拥兵自重,形成对抗中央的势力,更多是扮演一个造成割据战乱的消极因素。

与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对诸王的约束显得简约而严厉。宗室诸王有封号而无封地,亦无属国,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随意离开,他们不能到地方任职,无法干预地方政务,更不能掌握军队。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袭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递减,待遇逐渐降低,使国家财政负担不致过重,也彻底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势力的各种潜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历史而言,世袭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树立中央权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结果。

清初宗室诸王对中央的威胁不在于裂土分封,割据一方,而在于对八旗各旗当作私产加以控制,各拥旗众,可与中央分庭抗礼。

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随着部众日繁,努尔哈赤将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渐整编成旗。随着诸子侄、孙子长大成人,努尔哈赤像分家产一样将八旗分给诸子孙。当时后金所有军国政务全由努尔哈赤与八旗旗主讨论决定。努尔哈赤之所以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死后诸子相争,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这种家产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来维持政治平衡,防止个人专权。

然而,这种格局使后来继位的皇太极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处理政务时要与其他三大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给几位兄长施礼。皇太极曾抱怨自己“不过一黄旗贝勒而已”。更严重的是,几大贝勒各拥本旗重兵,相互间矛盾日渐尖锐,使新兴的满洲力量时常面临分裂危机。

由此,从皇太极继位到多尔衮摄政,再到顺治皇帝亲政,清初皇帝集权政治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断宗室旗主们的势力。不仅如此,清朝中央还极力弱化宗室旗主与各旗部众的关系,借鉴明朝的内阁、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国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

八旗管理被纳入到国家的官僚体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产,宗室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规范下来。所以,仔细梳理会发现,干隆时期确认的八大铁帽子王,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当初的旗主贝勒,至于后来分封的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之子,帝室后裔,而萨哈廉、勒克德浑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实追随者。

总之,清朝对宗室管理之规范与严格大大超过以往朝代。然而,这种封爵制度毕竟是以保证满洲宗室贵族世袭特权为目的的,其落后性不言而喻,随着革命爆发,民国肇建,清代的铁帽子王便永远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铁帽子王-网络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1403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1626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1093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1591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862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788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915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134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657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