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帽子是怎么来的
‘壹’ 绿帽子故事的由来是什么
古时候,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生得娇艳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在家里做点针线活,因生得貌美,早就已招来一些狂蜂浪蝶追求;丈夫是一个生意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两口子的日子过得也富裕,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妻子就不免枕冷襟寒、寂寞难耐。
终于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个卖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就巫山云雨地在一起厮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后三个月都没有外出,直急得那个卖布的天天在他们家附近打转。
一天,丈夫骑着马到城外打猎去了,经过街市,那卖布的见了非常高兴,以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窜进了妻子的卧室,准备和相好幽会。当晚丈夫回来了,几乎将他逮了个正着,妻子也吓了个半死,那卖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
这件事后,妻子就向那卖布的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给丈夫,还和那卖布的约定,当你看见我丈夫戴上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就可以来了。过了几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赶紧拿出那顶绿帽子对丈夫说:“外面的风沙大,戴上就不会弄脏头发。
而且这颜色让你看起来很俊,以后你每次外出我都为你做一顶,就像我跟在你身边一样,你就不用牵挂我了。”丈夫听了很开心,以为自己真的很俊,于是高高兴兴戴上那顶绿帽子,骑着马得意洋洋穿过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
当晚,他妻子就和那卖布的睡在他的床上。以后,那个卖布的凡见了那丈夫戴着绿帽子外出时,心里都不禁心花怒放:“哈!你的绿帽子真是很俊,不过今晚该到我俊了。”于是,绿帽子的说法就这样传下来了。
(1)绿帽子是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唐代李封做地方官时,强制犯人头裹“碧头巾”以示羞辱,导致当地人以“绿帽子”为奇耻大辱。“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着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封氏见闻记》
北宋孙伯纯在苏州做官时,指责当地不学无术的子弟:居然戴青色的巾帽?读书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
中国古代历来重色彩,汉武帝之后,儒家礼乐制度的建立,也伴随着服饰的尚色制度的建立,班固在《汉书·刑法制》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规定罪犯需穿赤褐色的衣服。服饰的颜色也成为区分贵贱以及尊卑的一种手段。
青色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贱”色,《闻见录》中记载唐代地方官吏对犯罪之人“不加仗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可窥一二,白居易在被贬江州司马时,《琵琶行》中也用“青衫”代称。
绿色在中国历代的颜色评等上,乃是最低级的颜色,唐代的官吏,品级不够高大上的,也会穿绿衣服,同样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李白在《古风》中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也可以为之佐证。
到了宋朝,《梦溪笔谈》中则记载,一个玩世不恭的贵族青年出门戴了顶绿头巾,结果被官服抓了,并被质问:巾帽用青,屠沽何异?
意思是,你一个公子哥,戴个绿头巾,和屠户、卖酒的有什么区别?
‘贰’ “绿帽子”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要说绿帽子的由来,我们不妨先追溯一下先民的服色观念。进入阶级社会后,“绿”是贱色的一种,只配给下层平民使用。后来“绿”作为官服之色,其地位也排在最末。到唐以后又有新的发展。《封氏闻见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绿头巾,竟成为惩罚犯错吏人的手段,其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元代以后,“绿头巾”被用来作为娼妓亲属(男性)的专用服饰。
显然,现在说的绿帽子的由来是元时的“绿头巾”直接传承而来的,而其真正的渊源,则在更早的时候。再早的时候我就不造啦,先酱咯,原谅我吧~
到这里,问题来了:为啥男人可以随便出轨而不被指摘,而女人出轨却要全家绿帽?事实上,是“被视为弱者的人”居然背叛“被视为强者的人”,从而使人们鄙视那个人“身为强者的能力”。
我没有歧视女性的哪怕一丁点的想法,在这个社会上,最歧视女性的并非男性,而是女性自己(一部分)。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一个名人,不论是男的明星是女的明星,一旦情感上有什么波折,无论是非正当的出轨还是正当的感情破裂,下头谩骂最多的绝大多数是女人。当这个明星是女性,这种谩骂的恶心程度会翻倍。
那么,一旦有谁让人“戴了绿帽儿”,为啥俺们内心都有一丝丝的快感呢?就是……想笑……又觉得这样不大好。是这样的:平时看起来很高端的人被打倒在地,一定让很多人心中窃喜。
但有一个例外,每年的三月十七日是爱尔兰人的“绿帽子节”。这一天,人们喜欢穿绿色衣服,戴各种各样的绿帽子,还要举行游行、教堂礼拜和聚餐等活动来庆祝节日。所以咯,在爱尔兰人面前不要乱说这些东西哦,会被打的~
‘叁’ 求科普,绿帽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吗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由此,“青头巾”就与娼妓之男性亲属有了联系。由于青、绿二色比较接近,又同属贱色,人们习惯于说“绿头巾”。由于绿色与娼妓有关,后来,“绿头巾”专用来指妻子有不贞行为的男人,并演变成了“绿帽子”。
绿帽隐含的意思是伴侣的一方和其他人偷情、相好,另一方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而被人戴绿帽子是件很不光彩、很丢人、丢脸面的事情。“绿帽子”相传已久,虽然说法不一,但大概意思是一致的,后来大家便把这类事情叫做给人戴了“绿帽子”。
(3)绿帽子是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绿头巾、绿帽子、戴绿帽,自明清以来,都用以指那个妻子出轨的丈夫。这种称呼不仅散见于小说里,更是庶民用语之一。除此之外,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也颇不少。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借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
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因此,绿头巾的称呼应起于明代,明代的乐户乃是一种半妓半伶的低贱职业,规定她们只能戴绿色的头巾,因而绿头巾遂成了低贱的娼妓式记号。老婆养汉,当然也就相当于这种戴了绿头巾的行业。
‘肆’ 绿帽子这一词是怎么来的
绿帽子这一词语原本指绿色的帽子,现在多半指伴侣出轨。其隐约的含义是伴侣的一方和其他人约会相好,另一方就称被戴了绿帽子。被人戴了绿帽子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绿帽子这个词也相传很久,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来源于下面的这个古老的民间传说。
一、家有美妻在古代有一对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妇,娇美可人,风韵犹存,平时就在家里做一点针线活。因为她长得漂亮,所以就遭来了附近的一些小伙子们的追求。她的丈夫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要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所以,夫妻俩的日子过得富裕,但是在丈夫外出的日子里,这位妻子就不免有些寂寞。
后来这件事发酵之后,百姓们就把绿帽子当做了对方出轨的象征,这个故事也流传到了今天。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是否听过这个故事呢?如果觉得我总结得还不错,欢迎在下方给我点赞。
‘伍’ “绿帽子”这个梗是怎么来的
要说起绿帽子的来由,还真的是历史悠久。中国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这源于《礼记·玉藻》对士人着衣颜色的要求:“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东汉郑玄认为此句说的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礼服——冕服,颜色是“玄(黑)上𫄸(浅红)下”。绿色是“苍黄之间色”,故而在中国传统的颜色等级谱系中就处于较低的位置。相应的,穿着绿色服饰本身也就意味自己的社会阶层地位比较低下,即贱人服。
晋武帝冕服所用的黑𫄸之色为正色
喜欢看古装历史剧的朋友肯定会知道唐宋明这三朝的官服颜色是跟官位相对应的,红色和紫色被视为尊贵身份的象征,“大紫大红”、“紫气东来”这些词就是这么来的。反观绿色,一直处在末端,往往是七品以下的芝麻官专用的服色。可见绿色是属于低贱的颜色,戴绿帽有时也会被用来惩罚轻微违法的犯人 。唐代贞元年间的《封氏见闻录》记载,当时地方官吏对犯人的名誉性处罚是“不加杖罚,但令裹碧(绿色)头巾以辱之”。说得通俗易懂些,现在玩游戏打怪掉紫色装备肯定是比绿色的装备好,对吧?
绿帽子具有妻子出轨含义始于明朝:1370年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明人杂俎》也记载“娼妓隶于官者为乐户,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大家注意,那时戴绿帽子是国家强制规定戴的,主动戴的估计不多。于是,人们见到男子戴绿帽子就知道他的妻女是娼妓。慢慢地,“戴绿帽子”就俗化成某男子的妻女私下与其他男子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