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帽子上的珠子有什么用
㈠ 为什么皇帝的帽子上有珠子串成的“门帘”,这是做什么用的
皇帝的帽子叫做冕,而用珠子串成的“门帘”叫做“藻”“旒”,标准的科学称谓叫“玉藻”。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珠帘,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
“藻”“旒”还是帝王为了端正和约束自己用的,前后各有12条,上朝的时候如果看见自己头上的珠帘抖动的厉害就能迅速察觉自己的失态而端正坐姿。从皇帝到庶民都有,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像这样的帽子皇帝一般也就是会在朝会和登基大典上穿着,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会在大场面穿着,是为了让皇帝时刻注重礼仪。
㈡ 清代官员帽子上的那个“顶珠”,究竟是什么
顶戴花翎,帽子最高处的“顶珠”,是清代官员身份的象征。
1.八品、九品——镂金
清代八品、九品官员都用镂花金顶。不同的是,八品用阴纹镂花金,而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2.七品——素金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不同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
3.六品——砗磲
4.五品——水晶
五品官员顶珠为水晶。水晶是无色透明的二氧化硅结晶,属贵重矿石。
5.四品——青金石
四品官员的顶珠为青金石,在中国古代称为“缪琳”、“金精”、“青黛”等。
6.三品——蓝宝石
三品官员使用的是蓝宝石,相比一品官员的红宝石,蓝宝石的产量和种类要多一些。
7.二品——珊瑚
8.一品——红宝石
㈢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份象征;二是“蔽明”(屏蔽眼睛)。
一、身份象征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周之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后来旒渐渐只限于帝王,于是“冕旒”则成了帝王的代称。
二、“蔽明”(屏蔽眼睛)
对于旒蔽明的作用,东方朔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他讲:“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了,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这是理论思想基础。所以,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3)北方帽子上的珠子有什么用扩展阅读
明代鲁王朱檀九旒冕出土
1971年,明代鲁王朱檀墓出土的九旒冕,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亲王冕冠实物。冕冠通高18厘米、 板长49.4厘米、宽23.5厘米、筒径18.5厘米。为藤蔑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
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鲁荒王这个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垂悬九旒正是明代亲王冠冕的定制。
㈣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蔽明,二是区分贵贱尊卑。
旒的作用:
1、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2、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珠帘的根数是有讲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后各有十二旒,那就总共二十四旒)。诸侯九旒(共十八旒),上大夫七旒(共十四旒),下大夫五旒(共十旒)。
㈤ 古代君王冕旒上为什么要加垂珠,其作用是什么
中国古代举行大祭奠仪式时,君王、诸侯和卿大夫一定佩礼冠,在其中冕旒极其高贵,只能君王才可以穿戴。相信大伙儿都有在影视作品中见过这类冕旒,许多人想知道为何皇上冕旒上要加垂珠,把自己的脸给遮挡住一点。
事实上这里边也是有许多讲究,冕旒前后的玉串全部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每旒长12寸,一共有12块五彩玉,每一块玉间隔一寸,其目的便是为了防止臣子能见到皇上的脸。
玉珠的料一定是白玉,綖板前后分别有垂珠,代表君王目不斜视,是非分明。并且旒冕左右耳旁也各垂一个黄色的珠玉,走路时珠玉在后部晃动,提示君王勿信谗言,四字成语“充耳不闻”同样是由此而来。与此同时旒还有一个功能,便是提示君王仪容端正,如果君王左顾右盼,那么旒就会荡来荡去,具有提示功能,让君王维持肃穆,与此同时臣子们也没法隔着冕旒注视君王。
㈥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么作用
- 01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蔽明,二是区分贵贱尊卑。1、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2、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
帝王冠冕都会有一串串的垂珠,很像门帘,其实,皇帝冠冕上的这一排排垂珠有个官方名称,叫做“旒”,置于冠冕之上,称为“冕旒”,也叫作玉藻,这种帽子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蔽明,二是区分贵贱尊卑。1、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2、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同时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提醒帝王仪容端正,如果帝王左顾右盼,那么旒就会荡来荡去,起到提醒作用,让帝王保持威严,同时臣子们也无法隔着冕旒直视帝王。
冕冠的旒数按典礼轻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区别,按典礼轻重来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衮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贯玉3颗。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衮冕用12旒,每旒贯玉12颗。公之服只能低于天子的衮冕用9旒,每旒贯玉9颗;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贯玉7颗;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贯玉5颗。
㈦ 清朝官员头上那颗珠子是什么,有多少价值
近两年以来,关于清朝的穿越剧霸占了整个荧屏,但是大家的心里有没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清朝官员帽子的“顶珠”到底是用来干嘛的,也就是帽子上的那颗小圆珠子是什么东西?古代官员犯了重大错误,上级就会说一句,除去其顶戴花翎。
三品官员帽子上是蓝宝石,与一品官员一样,使用的都是宝石级刚玉,属于高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但是是产量和种类都比较多的蓝宝石。蓝宝石相对于一品的红宝石产量相对多,因此价值也较之低些。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清朝,等级观念是非常严格的,官员佩戴的顶戴花翎必须一一对应,不能随意穿戴,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在古代很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㈧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上垂下的小珠子到底有什么作用
其实,皇帝冠冕上的这一排排垂珠有个官方名称,叫做“旒”,置于冠冕之上,称为“冕旒”,这种帽子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皇帝的冕顶部前圆后方的板状叫做“延”,通常是前圆后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一般为黑色,表示庄重和威严。延板前后垂挂旒,旒的数量也有讲究,帝王为九,加上天地人,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皇帝的冕顶部前圆后方的板状叫做“延”,通常是前圆后方,代表着天圆地方,一般为黑色,表示庄重和威严。延板前后垂挂旒,旒的数量也有讲究,帝王为九,加上天地人,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天子的垂珠为12串,称十二旒,依次往下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头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数越多,清朝诗人黄遵宪曾在《西乡星歌》里写道:“上有一人戴旒冕,是为日神之子天帝孙。”所以垂旒的玉珠对于皇帝来说非常重要。
㈨ 皇帝帽前的这几串珠子,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具有多方面的含义等深刻的道理。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剧中看到,皇帝戴的帽子前有一串珠子,看上去很美观,但是这样不会挡住皇帝的视野吗?走起路来不会打到脸吗?其实皇帝这样戴是有原因的,在古代的社会中,礼仪是非常繁杂的。前面存在珠子的帽子叫称为冕,就是冠冕堂皇中的冕,还有种是前后都有珠子的,这种叫旒,这种帽子最早是皇帝戴的,在周朝时确定下来。
所以说这些帽子带有的珠子不是随随便便添加的,它代表了古代的一些哲学,也显示出了古人在政治上的智慧。这个帽子戴着是很好看,但本人有几个问题,在天气炎热的时候,皇帝戴着不会觉的头疼吗?皇帝低头拿东西也不是很方便吧。在我国古代中,就有不少的皇帝都因听信馋言而做错了不少的事情。汉朝时的皇帝就喜欢使用太监,导致汉朝逐渐走向衰败,如果以后的皇帝能够吸取教训,多多思考的话,可能也不会犯如此之多的错误了。所以说冕旒中的哲学还是写下来记住比较好,然后经常戴着以此来提醒自己,这种做法让你想要忘记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