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孙带什么帽子
1. 磁县出殡五十同堂带什么颜色的孝帽
磁县的,一般不管几代,都是白色的吧。主要是每人想到其他的颜色的。
不过,其他地方五世同堂有老人去世,有带红色孝帽的。
下文为引用
----------------------------
披“红孝”的来历
“关于红孝,听说自古以来有之,是一种特有的葬礼文化习俗与现象,是对死亡的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与生活态度。祖上先辈对子孙后代的一种上传下教。据说,五世同堂、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与左邻右舍团结友善,这样高龄的老人逝世,自然是寿终正寝。在世时德高望重,死后得道仙去,在天堂享受万万福乐与美善,并且其在天之灵,能福荫子孙。儿孙后代理当举家欢腾,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隆重庆祝。”
披红孝需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必须要有5代人,这是硬性条件;其次,必须是高寿者,且德高望重;再次,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最后,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关系融洽。”
“丧事喜办,与其他丧事操办有何不同?”
“这样的丧事称为‘红喜’,与其他丧事相同的方面,如请道师,点地油灯等;不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孝帕颜色上,普通丧事都使用白色孝帕,而这种红喜,都是披戴鲜艳夺目的红色孝帕,且有不同的尺寸标准,其子女代,称为正孝,孝帕应为棺材等长;其孙子代,孝帕长为5尺;其曾孙代,孝帕长为3尺;其玄孙代,孝帕长度为不长于前几者之长即可。
二是表现在数字上,都用双数,不用单数。如酒席,每轮开8桌,或者10桌,不能开7桌等单数桌,另外是装烟待客,包括酒席上或途中,孝家装烟,须2支一装,不能1支一装。再就是红包也为双数,不能为单数,如40元等,不能为7元,11元等。
三是在饮食上,孝家孝子不能吃合渣、甑子饭等,以示对老人的敬意。
操办红喜有何意义?
“一是死者德高望重,这样操办表达对死者的敬重与爱戴,死者生前为家族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一生一世的艰辛付出与努力。二是弘扬孝道、尊老爱幼之精神。让社会的每一个家庭,都能无微不至的孝爱老人,精心爱护年幼、教育后代。为社会的和谐与共融做出应有的贡献。三是遵从优良传统习俗,传扬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与财富,让后人景仰和铭记。”
2. 怎样穿孝衣孝帽啊
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需要守孝。
因而需要穿寿衣和寿帽。
一、儿子儿媳(干儿媳)闺女孝衫八尺,白裤一条,男孝帽一尺半道布五尺,媳妇含干儿媳 ,头孝五尺(布一破二)闺女同。
二、亲叔伯,亲侄,侄女,孝衫七尺半,道布四尺半,孝帽一尺四寸,女的头孝四尺半,一破三。
三、亲叔伯,男孝衣七尺,道布四尺,孝帽一尺。
二、头孝一破三,女的三尺八寸。
四 亲孙、亲孙女,孝衣帽同亲侄一样。
五 不出五服的男 孝帽一尺三,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六 曾孙带黄帽,玄孙红帽
七 亲戚,女婿,妻侄,外甥都有孝帽,女头孝三尺半,一破三, 九寸宽,娘家人的孝不分辈,男女都有头孝。
3. 长辈去世后,按辈分有白帽子,然后红帽子然后蓝帽子。之后是什么颜色
你说错了,应该是白帽子、白帽子缝红布条、红帽子、兰帽子:分别是子、孙、曾孙、玄孙
4. 老人死后,孙子的孙子戴什么颜色的帽子
红色吧
代表着燃烧和热情;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暧昧;
积极乐观 情绪波动大起大落;
真诚主动 开玩笑不分场合;富有感染力 这山望着那山高 。
5. 戴孝用颜色区分辈分
很多细心的发现一些办丧事的人家会戴不同颜色的孝带,那戴孝用颜色是如何区分辈分的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简要回答
白布是指死者同辈、外亲;麻布是指子女儿媳;萱布是指孙侄甥;浅布是指曾孙辈;黄布是指玄孙辈;红布是指直系玄孙(因玄孙为五代子孙,用红色隐含笑丧之义)。
详细内容
孝服一般是用白布做的,所以再过去都很忌讳穿白色的衣服,据考始于汉代,其中的《曲礼》篇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
曾孙辈:戴挂红孝帽,俗叫''彩子'',又叫''挂红''。凡有''挂红''的丧事叫喜丧。
成年人头配丧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状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的分野为男配左腕孝球,女结于发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蓝、青、黄四色,待除灵后依次换色,古时称为“换孝”。
6. 四辈和五辈孙子戴什么孝帽
在传统丧事风俗中,披麻戴孝是最讲究的。孝衣如何穿,孝帽如何戴,当事人都很在意,不能乱了辈分,更不能失礼。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这一风俗。
(农村葬礼)
孝服一般是用白布做的,因为这个原因,过去人很忌讳穿白衣服。实际上,在上古殷商时,白色是高贵颜色,曾为贵族所喜爱,《吕氏春秋》即称,商汤之“其色尚白”。那么白色的“缟衣”何时被看成了凶服?据考始于汉代。西汉戴圣所编的儒家经典《礼记》里有这方面的讲究,其中的《曲礼》篇记载:“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意思是,如果父母活着,子女便不能穿白衣戴白帽。
(下葬)
不过,对于白色不吉的说法古代不少名人不以为然,曹操就是其中之一。曹操生前曾亲自发动过一场“颜色革命”,向白色服饰不吉旧俗发起挑战。当时兵荒马乱,正是饥荒年,物资严重紧缺,曹操“裁缣帛为白帢,以易旧服”。
我曾在我的《北京晚报》“一方钩沉”专栏上,谈过古代服饰的颜色问题。白帢,是一种以缣帛为底料、不加染色的帽子,犹如上古皮弁。考虑到民间的禁忌,曹操不仅带头使用这种白色首服,甚至连参加宴会时都不脱下。白帢旋即流行开来,成为一种时尚,为魏晋士人所青睐。
(缟素服)
但在曹魏亡国后,有人开始质疑曹操当年的“颜色革命”,认为白帢是一种妖服,本身就是一种不祥,“名之为帢,毁辱之言也”。《晋书·五行志》记载,《搜神记》一书的作者干宝即认为,曹操“缟素,凶丧之象也。”
到南朝梁时,朝廷干脆将这种“白帢”规定为丧服,士庶男子日常闲居均不戴之。从此,孝服就定为白色了。
在人倒头忙了急事后,就要着手孝服。 用来制作孝衣的白布,俗称“孝布”,缝制时衣帽的缝一律毛茬向外,而且一律不用钮扣,用带子系。按血缘亲疏和辈分高低分别穿戴,叫“破孝”。
(丧事)
破孝有“破孝”和“破满孝”之分。“破满孝”,前来的客人全部按辈分给孝帽,即使路不相识,只要在亡人灵前磕四个头,就可以领一顶孝帽。
“破孝”,只给家中及近族近亲的发放孝衣孝帽,让他们穿戴。穿上孝服后就叫“戴孝”,戴孝一般有五种形式,这就是民间说的“尊礼成服”。对不同辈分,戴孝不能弄错,轻的被人看笑话,重则惹祸,很可能闹出家族矛盾。
)五孝子跪地)
子辈:披麻戴孝。这是与死者关系最亲的人,即孝子的戴孝。亡人的亲生子女和儿媳妇,从头到脚都得有孝色 ,也就是浑身都是白色。腰间扎一根麻绳,这麻绳叫“孝绦子”。不论是亲生子,过继子都一视同仁,统称“孝子”,都身穿齐脚的孝袍。
除了孝衣,还要头顶一尺零七分宽 的长白布,两端垂下地面,叫“孝搭头”,简称“搭头”;搭头靠前额处缝系七个指头大小的棉花球,垂至眼下,叫“拭泪球”, 有了它,对一般客人可以视而不见,不算失礼。
(半瞒)
脚上要穿草鞋,不可以穿皮鞋,若穿布鞋,则鞋帮上要蒙上孝布,叫“瞒鞋”。父母双亡的鞋帮都要蒙上,叫“全瞒”,只过世一位的仅蒙鞋的前半截,叫“半瞒”。蒙鞋可不能搞错,否则会引起大麻烦的。如果父母一方尚健在,鞋全蒙了,就是咒骂了,老人会不高兴的,乱了大礼。
上面说的针对孝子,女儿和媳妇则只穿与平时袄褂等长的孝褂,搭头齐膝不拖地,也没有拭泪球。
(女的穿孝褂)
侄辈:戴两角孝帽 凡五服内侄儿,所戴孝帽均有角,两个角的,俗称“揸角孝帽”;也有一个角的,叫“独角孝帽”。侄女和侄媳,则头顶三尺白布,叫“孝手巾”。
(孝帽带角的是侄辈)
孙辈:戴团顶孝帽 孙子辈不分旁直亲疏,一律戴团顶孝帽,俗称“一把抓”;孙女孙媳也是头顶三尺孝手巾。
(孙辈孝帽)
曾孙辈:戴挂红孝帽 曾孙辈也戴“一把抓”孝帽,但帽顶上再系一根红布条,俗叫“彩子”,又叫“挂红”。凡有“挂红”的丧事叫喜丧,丧事中会有丧鼓助哀,哭哭泣泣,也有吹吹打打,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曾孙与小玄孙戴的孝帽,各有不同,曾孙挂红,玄孙全红)
玄孙辈:戴挂双彩孝帽 玄孙辈头戴“一把抓”孝帽,上挂红、绿两根彩带,叫“挂双彩”,对死者来说,这都是第五代,香火旺盛,这更是“喜丧”。因为是喜丧,有的地方直接缝红布孝帽给玄孙戴。
最后要说一下的是,戴孝者须是亡人的晚辈,长辈不用戴。在棺下地后,葬礼完毕,即脱去孝衣。
7. 孝帽红白绿标记,代表什么意思
应该是辈分不一样,不同地区应该有区别,我们这里是子女是白色的,孙子孙女是白色的,蓝色的是外孙外孙女
8. 老人去世下八辈孙子各戴啥孝帽
成服
其实就是俗话说的“戴孝”,即穿着孝衣。戴孝的类别与期限,以家族的亲属远近有所差异。中国古代的孝服分为五等,称为“五服”,至亲者所服称之为斩缞,是儿子、未嫁女为父,承重孙为祖父,妻为夫所服。所以称斩,是取其悲痛至甚之意。这种孝服是用极粗的生麻布做的,毛边,服三年。第二种是齐缞,次于斩缞,服期一年、五个月和三个月,即夫为妻、孙为祖服一年,重孙为曾祖服五月,玄孙为高祖服三月。大功又次之,期九个月。凡堂兄弟、已嫁的姑及已嫁的女为伯叔父等服之,又称为功服。小功,凡本宗为曾祖、伯叔祖、外祖及舅姨等服之,期五个月,鳃麻,为五服中最轻的。一种,服期三个月,本宗为高祖、伯叔曾祖、族伯叔以及岳父母。尽管占礼规定了各服制的用布,但境内孝服均用白布制作。斩缞下边撕开,不剪、不缭、不缲,俗称毛边孝服,不钉纽扣,用毛带白布条系结,圆口无领。儿、儿媳、女儿、承重孙全着这种孝服,头上扎孝带,披发以青麻束之。儿子所戴的孝帽用白布缝一圆筒状,高约一尺,上口均匀地折拢许多小褶,缝死后再翻过来,下口向上绾边二寸,毛边,俗称抽顶孝帽。女用盖头布,即用长方形白布,从长边中对折,四角两组相对重合,折缝成轴,从对轴任意一端开始,沿长边缝一尺,即成尖顶盖头布,戴时尖角恰对“百合”。侄辈、孙辈、女婿、外甥等着孝服、束孝带,戴道冠式孝帽。不过,戴道冠式孝帽,根据亲疏关系,有光头戴与不光头戴之分。光头戴较近,孝帽直接戴到头上;不光头戴较疏,即将孝帽套在别的帽子上,再戴到头上;曾孙则戴两角孝帽,两角各缀一条红布条;玄孙所戴的两角孝帽不用白布,改用黄布缝制。男女着孝者均需用白布将鞋帮遮盖,俗称:“瞒鞋脸”。子女如祖父母、父母皆去世可整瞒外,否则不得整瞒。瞒的长度随老人去世而增加。女人的鞋后跟嵌一块红布,然后瞒至红布处。其他戴孝者瞒鞋的长度随孝服的远近而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