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男装分类 » 民国衣服男装怎么穿

民国衣服男装怎么穿

发布时间: 2022-12-14 19:39:01

⑴ 民国人们穿什么服装

《民国服制》规定:“男子礼服分为大礼服、党礼服2种。

其中大礼服分书用、夜用2种,书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礼服类似燕尾服,但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

常礼服也分2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均为黑色,衣料采用国产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

女子礼服则只有1款: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衫裙均加绣饰。

穿着礼服出席丧礼时,男子要在左腕缠上黑纱,女子则在胸前缀以黑纱结。

(1)民国衣服男装怎么穿扩展阅读

民国代表性服装

1、中山装

直立领,有四个贴袋,袋盖倒山形笔盖式,门襟五粒纽扣。这种服装既是对西式服装的模仿,吸收了西装贴身、干练的优点,同时也加入了新的中国元素,如立领、贴袋、及五粒纽扣的设计增添了对称、庄重的风格。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⑵ 民国时期服饰是怎么样的

民国制服的造型基础除了中装之外,还加上了西装或中西合璧的元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中式传统、西式摩登与中西合璧三大类别。

男性服饰:从长马褂到中山装、西装

女子的着装恰好反映了当时女装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是上衣下裙类,青年妇女多穿窄而修长的高领衫裙,下穿黑色长裙,裙下不施绣纹,衣衫也比较朴素,这是民初女装的时尚。第二是上衣下裤类,这与上衣下裙类似,只是下装的裙改成了裤。第三是旗袍,这是属于满汉交融类型的旗袍,大襟右衽,连袖直身,其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盖脚。但是不久,旗袍的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明显。

⑶ 民国男性装扮是什么样的

民国初年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左1图为戴瓜皮帽、穿马褂、长衫的清末男子。左2图为戴瓜皮帽、穿马褂、长衫的民初男子。

⑷ 民国男子的服装饰品

民国男子的服饰品

(一)帽子

民国时期,官绅戴碗帽、招票(毡帽)、绒帽、大甲藤帽、草帽,庶民多不戴帽。从事某些职业的人则戴与该职业的制服相配套的帽子。老年人和在户外工作的农夫或行商走贩冬季多戴“猴帽”(用纱线织成筒状,留有两个眼孔,戴时将上端扎住,平时翻卷起来只盖住头顶,天冷时放下,包住整个头部)。

1、礼帽

清朝末年,礼帽传入中国。民国初年常见于 礼仪 场合,因此称礼帽。中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礼帽,先将羊毛擀压成毡坯,再盔烫成帽胎,整理、装饰成帽。

礼帽如果按风格来分,有大礼帽和小礼帽两种。大礼帽的帽冠较高,一般高度在14~19厘米之间最为普遍;而小礼帽款型则相对较小。

除了按照风格样式来分,还可以按照礼帽的材质来分,通常可以分为:皮礼帽、呢子礼帽、兔绒礼帽、条绒礼帽等。

礼帽也可分冬夏两种款式,冬天用黑色毛呢,夏天用白色丝葛。它的形状大多是圆顶,下面有宽阔的帽檐。穿着中式、西式服装都可以戴礼帽,这是当时男子最庄重的服饰。至于其它便帽,样式也比较丰富,一般都以各人的身份、地位及职业而定,没有统一的制度。

2、瓜皮帽

瓜皮帽,也称“小帽子”,六块瓦帽,属于便帽的一种,是清朝最为普遍、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种帽子。从小孩到老年,人人都可以戴它。它虽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却是人们日常所必需之物,甚至一天到晚的被人们戴在头上。因其造型呈多瓣状,和西瓜皮有点相似,在民间则被谑称为“西瓜皮帽”,这大概就是“瓜皮帽”名称的来源。这种便帽上锐下宽,以六瓣合缝,缀檐如筒,有的底边镶一约一至三厘米宽的小檐,有的无檐,只用一片织锦缎(又称片金)包个窄边,前端钉一个玉或翠的饰物,帽顶钉一个大红襻疙疸。俗称“帽头儿”。

“瓜皮帽”相传是沿袭明太祖所制六合帽,创自明太祖洪武年间,取其六合一统、 天下 归一之吉祥寓意,世人皆戴之。瓜皮帽的质料春冬用{缎,夏秋则多用实地纱,颜色以黑色见多,夹里用红,富者用红片金或石青锦缎缘其边。讲究点的人,也有在颜色和纹饰上与身上的袍褂配套穿的到清朝初年,在款式上虽然仍以六瓣合缝为之,男性戴的瓜皮小帽分平顶帽和尖顶帽。平顶有12瓣、8瓣两种,尖顶只有6瓣,12瓣是年过花甲的老年人戴的。8瓣是中年人戴的,尖顶6瓣的都是小青年戴的。,质地分为硬胎和软胎,平顶大都做成硬胎,内用硬纸板为衬并絮以棉花。尖顶大都为软胎,取其便利,不戴时可折之藏入衣袋之中,日之“军机六折”。帽子又有“结子”,俗称“算盘结”,都用红色或黑色丝绒线编成,有丧则用黑色或白色。结子的大小也随时而变,一度崇尚樱桃般的小结,转而又流行大结。清末有以珊瑚、水晶、料珠等代替结子的,其结子小如豆粒。又重蓝色,戴时喜将帽子偏倾于前而半覆于额前。至宣统时,帽檐有重叠多至七八道者。

另外,为区别帽子的反正,还要在帽缘正中靠下的地方,另缀一明显的“标志”,如四方形装饰物,此为“帽正”或“帽准”。帽正的质料取决于戴帽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贵族或有钱的人,可用珍珠、美玉、玛瑙、翡翠、珊瑚、猫眼等各种名贵的宝石做帽正,更有用碧霞珠宝以炫其富贵与显赫者。一般人也可用烧篮、料器(玻璃)、小银片……等为帽正。当时的年轻人特别是那些八旗的纨绔子弟,为求美观,往往还要在帽疙瘩上挂一缕一尺多长用红丝绳做成的红穗子,称做“红缦”。

3、鸭舌帽

民国时期,流行鸭舌帽,为青少年和 儿童 常戴,帽子前沿的形状好像舌头,戴时,帽子和帽舌相扣,前面低;后面较高,成为斜形,看起来类似瓦盖,因此,也有人叫它“瓦盖帽”,一般用灰色或蓝色的呢、布制成的。

另外,还有一种男学生所戴的帽子,称为学生帽。造型和鸭舌帽相同,但帽围较坚实,用厚胶片做帽舌,不能相扣。

(二)眼镜、钢笔

随着西服东渐的热潮,新的饰物也开始出现,眼镜流行趋势的大盛就是这时的一个代表,滴溜溜儿园的镜片固定在无框的金属架上,一时被称为金丝眼镜。民国初期男子最时髦的配饰就是一副金丝边眼镜,大城市里的洋行高级职员带一副金丝边眼镜当然是气派非凡,并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性象征。后来小城镇中的“布衣绅士”也不甘落后,也要带上一副金丝边眼镜以证明自己的新潮。还有些人眼睛很好明明不近视,但也要找副金丝边眼镜来戴,也算过了时髦隐。

(三)表

价格不菲的西式手表,对于装饰品不多的男子们来说,真是一件既美观又现地位品位的东西。先是流行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再后来,怀表流行了,一下子个个都要装模作样的在胸前吊上一条表链,就算没有必要,走在路上还要时不时停下脚步,拿出怀表来看一看,以让人知道他是时髦的人。

(四)腰带

腰带是中式长裤穿着时不可缺少的,腰带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专门系裤子的“裤腰带”一种是系在上衣腰间的“腰带”裤腰带是用黑色或蓝棉布缝制而成,宽约3厘米,也可以用白色丝绸制作。按风俗,小孩长到十二岁本命年时,应系红色裤腰带,另一种腰带原是系在长袍腰间的带子,一般的是在腰间束以湖色、白色或浅色的丝带,它的长度,可以在腰间系结后下垂与长袍齐。

(五)长围巾

民国时期最有只是的人群是大学学生和大、中学教师。他们的穿着与普通市民中的先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习惯在长衫上系一条长围巾。到了民国后期,这一种穿着打扮,俨然成了读书人和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装束了。当时女性专用的手巾也被男士广泛的运用了,放在西装的口袋里显得格外绅士。

(六)手杖

民国初期,手杖更与眼镜、怀表一道,装饰着 留学 归来或者文明人士的虚荣世界,甚至令一些阔家小姐忍不住也要女扮男装时髦一下。上世纪前半叶,由于好莱坞电影及西欧 绘画 的影响,人们逐渐钟爱于步行手杖了。当时时髦男子的必备装备还有当时称为“士的”的手杖,其实就是普通可见的手杖。不过因为年轻人认为如果叫做“手杖”,和老头子们用来助步的拐杖没什么区别,为了区别显示这是学的西方的做法,他们就直接将英文的“stick”音译为“士的”。拿着一根“士的”,学着英国绅士的模样走在大街上,让那些学了一点洋文的小伙子们感到得意洋洋。然而“士的”风还没吹多久,却又流行起拿马鞭了,就是西方用来策马的鞭子,和中国古时候的类似,但摩登青年们喜欢强调的是他的西式感。

⑸ 民国男神们的标配为啥会是马褂长衫

马褂长衫为什么是民国男神们的标配?如此穿搭知性与儒雅一览无余

民国是我国历史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虽然仅历时38年时间但却最复杂、最动荡。作为“以旧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国民生活,几乎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1912年—1949年民国存续期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参与到了这场变化之中。政治体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识、服饰理念等,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革新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伴随着战争、革命、政治、社会体制的巨变。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却是,身着一袭长衫、马褂、头戴礼帽、脚穿皮鞋,手中拄着一根“文明棍”的民国男神们。这些人基本都有较好的家世和较高的学识,言谈举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还能冒出几句洋文。

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身着长衫马褂的民国男子,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心中既有对过去的留恋,同时也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渴望。大家印象中的众多民国文学家,其实都是一身长衫马褂的男神形象。

2.“长衫”服饰文化内涵

如果从文化内涵角度去分析“长衫”,其实这种服饰就是多种文化融合之后的变体。而在各种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协,从长衫的外形来看就是一种中式男装。但是其剪裁理念与设计思维却充满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衫作为民国期间,中国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可谓风靡全国。并且与中山装、西装两个强劲的对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饰文化态势。而这种态势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种思想与文化相互杂糅。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存在了几百年的满清王朝,虽然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之后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独特文化底蕴与习俗精神,其实根本不可能像政体一样瞬间垮台。所以民国时期的很多思想其实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虽然民国时期产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断输入西方文化意识,导致生活在当时的人们出现了新旧思想融合的现象。但是很多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说对清朝依然心怀留恋的民众,其实依然无法接受西装或其他“洋装”。

所以在民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装,依然是他们的日常家居服饰。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装”,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饰文化以及经过改良的长衫,就变成了普通民众最青睐的服装样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长衫也依然备受青睐。

笔者认为长衫马褂不仅体现出了,思想、文化、习俗的交锋与相融,同时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男性服装,在点缀了西方服饰元素之后,反而更能体现出独具东方魅力的形体美。同时,也可以映衬出民国时期男性的儒雅与知性。

结 语

民国时期男性标配服饰长衫马褂,不仅体现出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服饰文化创新,同时也彰显出了中国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续与发展。如果说旗袍是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历史的巅峰,那么民国男子长衫服饰文化就是现代男性服饰的先导与启蒙。

笔者认为民国长衫服饰文化对于解读,其实也可以作为当今中国男装文化的重要依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现代社会中的男装虽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为主,但是近年来兴起的中国风服饰也大有返古趋势。

⑹ 民国时期的男女都喜欢怎么搭配自己的衣服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是旧社会与新社会的一个转折期,那个时期的人们,都抛弃旧的事物而去迎接新的事物,女人们逐渐的抛弃以往的观念思想,废弃了裹小脚的陋习。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国外的穿衣打扮,女人们的旗袍,学生装,男人们的中山装,西装等,已经大大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正式因为民国时期,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对时尚的不断摸索,才会有我们今天的时尚潮流,他们为现代的我们垫下了很好的基础。

⑺ 民国时期的男人穿什么衣服

民国时期的男人们基本都是穿中山装,西装,马褂等。民国时期,外国人是思想,观念,习惯大大的流入到了中国,民国时期,正是旧社会与新社会的交接,人们抛弃了旧的思想观念,从而在服饰穿着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女人们再也不用裹小脚了,也喜欢穿旗袍跟学生装。而男人们,则越多的人喜欢穿中山装。

手杖、礼帽、遮阳帽这些搭配饰物,很多人用在搭配袍褂,民国时期的人们对穿衣都是很讲究的,正式因为他们不断的前进,所以才会有了我们如今的时尚。从民国时期的女性到男性,他们一直走在潮流的最前端,为什么的时尚打下了完美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有我们的今天。

热点内容
女警戴帽子的头发怎么扎 发布:2023-08-31 22:03:00 浏览:1423
草的绿色染在裤子上怎么办 发布:2023-08-31 22:01:09 浏览:1687
毛衣喇叭裙怎么加针 发布:2023-08-31 21:54:08 浏览:1115
抚顺买男装哪里好 发布:2023-08-31 21:53:12 浏览:1614
钩针钩毛线帽怎么做视频 发布:2023-08-31 21:48:20 浏览:880
福建人的帽子怎么做 发布:2023-08-31 21:33:56 浏览:806
男生红色卫衣怎么搭裤子 发布:2023-08-31 21:32:02 浏览:972
条纹衬衣配什么颜色的领带好看 发布:2023-08-31 21:26:07 浏览:1363
穿带帽子的大衣怎么扎头发 发布:2023-08-31 21:09:32 浏览:676
男装牌匾什么颜色字最亮 发布:2023-08-31 21:03:10 浏览: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