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有女扮男装入仕
① 古代女子对权力的渴望,是唐代出现女扮男装现象的原因吗
唐朝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当中存在了289年,在这期间,唐朝发展成了让后人引以为傲的朝代。在唐朝,整个国家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绝后的繁荣和昌盛,正是因为如此,许多外国的使者纷纷来到唐朝学习,这就造成了唐朝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对于各个方面的思想都有着一定的接纳。
女子在我国古代,普遍地位都是比较低的,但在唐朝,这个想法有了微妙了变化。在唐朝,除了有女子登基称帝,女子掌握朝政以外,还能从社会之中发现其中的变化,例如女扮男装。在很多书籍中能够看见对于女子穿男装的评价,在《礼记·内则》中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当时的女子如果穿男装,会被人们认为是不守妇道,但在包容性强大的唐朝,女扮男装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武则天
结语女扮男装不仅仅是女子的一种兴趣,而是女子对男子的挑战,对权力的向往。女子从小就被教导要“三从四德”,或者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思想只会更加禁锢住女子,有了压迫就会有起义,长期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的女子,等到一定的时机就会爆发出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那就是鲜卑族里的平等。女扮男装的流行,意味着社会对女子的包容,承认了女子在社会之中的地位。女子穿上女装能够相夫教子,女子穿上男装也能驰骋沙场,女扮男装算是女子在历史中的一大进步,也算是一个发展。
② 为什么古代的侠女要女扮男装
一是因为安全,女扮男装,可以减少一些骚扰;二是因为礼仪。古代礼仪不允许女子外出抛头露面,尤其是未婚的女子,所以侠女们外出就要女扮男装。
③ 古人为什么喜欢女扮男装
- 01
古代女性地位极低,不仅要讲三从四德,在出嫁以前基本上连门都不让出。繁琐的封建礼仪束缚着她们,如果想偷偷出门的话,只能女扮男装了。
以古代的封建制度来看,女性是要讲求三从四德的,在没有出嫁的时候基本上连门都不让出,实际上是古代人对于女性的无理要求。
谁都有叛逆的时候,如果想要翘家的话,古代女子只能是女扮男装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若不换了行头,上街是会被抓回来的。女扮男装说白了可能只是为了一次简单的上街,它的原因并不浪漫,相反只是一种迫于无奈的抉择。
中国女扮男装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夏朝。
记载中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宠妃末喜。末喜,不同记载或叫“穏嬉”、“末嬉”、“妹喜”、“未喜”。《晋书·五行志》说:“末喜冠男子之冠。”明确说明末喜戴男人的官帽。《汉书·外戚传》师古注说末喜“美于色,薄于德,女儿行,丈夫心。桀常置末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于是汤伐之,遂放桀,与末喜死于南巢”。古人把桀、纣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的坏皇帝的典型,他们之所以无道和亡国,是由于末喜和妲己,这两人又是坏女人的代表。从师古的话可知,末喜像男子一样,愿意过问政治,夏桀还听了她的话。她应该是一个政治人物了,尽管是失败者。为此她不安心于后宫生活,既要从事政治活动,就要像男人一样装束。应该说她是女子男装的先行者。
春秋时齐灵公喜见身边的妇女作男子装扮,于是媵妾侍婢穿男人服装,戴男人装饰。国中妇女纷纷效法,都城满目皆是男装女子,于是他又看不顺眼,下令禁止民间女子穿着男服,惟独宫女照常是男子打扮。民间女子对灵公的做法不满,仍然喜穿男装,灵公生气,下令凡见男装女子就撕裂她的衣服,剪断衣带,给人难堪。但是还有少数女子不怕凌侮,照旧穿男装。晏婴深知强迫改装行不通,向灵公建议:若要禁令通行,最好先从宫内做起,如果宫中妇人都穿女子的服装,民间女子的男子打扮会不禁自绝了。灵公照晏婴的主意办,女子爱好男子装束的风潮就过去了(《晏子春秋》卷六)。
唐朝前期是妇女着男装的盛行时代。一次唐高宗和武则天举行家宴,他们的爱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装束,身穿紫衫,腰围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身上佩戴着边官和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饰物,有纷(拭器之巾)、砺石(磨石)、佩刀、刀子、火石等,以赳赳男子的仪态歌舞到高宗面前,高宗、武后笑着对她说:女子不能做武官,你为什么作这样的打扮(《新唐书·五行志》)?太平公主男装,就其个人来讲也不是偶然的,她是一个“多权略”的女子,是唐初在武后、韦后之下的第三个有权干预政治的女人,而韦后自知智谋不及她,因而对她有所畏惧。她参与武则天的谋议,武则天也最喜欢她。武则天末年,她与唐中宗、张柬之诛杀武则天男宠张易之等,使中宗继位,以后又与唐玄宗清除韦后势力。玄宗初年有七个宰相,其中五位是她的人,因此“军国大事,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这种情况为玄宗所不能容忍,乃诛其党,赐死公主(《旧唐书·太平公主传》)。太平公主的男装,一是她的性格像男人,故喜着男服;一是干预政治,不愿脂粉气太重,以男装具其威仪,助其施展政治才能。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唐玄宗时宫中妇人,“或有着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即宫内宫外,贵族民间,多有女子身穿男式衣衫,足蹬男人皮靴,女子服装男性化了。唐武宗时也有女子身着男装。武宗妃子王氏,善于歌舞,又曾帮助武宗获得帝位,是以深得君王的宠爱。王妃体长纤瘦,与武宗的身段很相似,当武宗畋猎时,她穿着男子的袍服陪同,并骑而行,她与武宗的形象差不多,人们分不出来哪个是皇帝,哪个是妃子。武宗还想把王妃立为皇后,宰相李德裕以妃子娘家寒素和本人无子为理由,反对册立,遂使王妃失去执掌后宫的机会(《新唐书·后妃传》)。王妃的男装显然是武宗所欣赏的,至少是被武宗所接受的。
元人绘女性化男子像男人女人生理不同,服饰式样有差别也是自然的事情。但古人的传统观念,把男女服装绝对分开,不得掺杂、逾越,否则将要遭到谴责。如男子穿妇人服,三国时以清谈着名的思想家何晏“好服妇人之衣”,被另一思想家傅玄指斥为穿“妖服”。女子穿的男装,也被视为妖服,所以正史《五行志》里往往设有“服妖”一目,责备女子的男装,如《新唐书·五行志·服妖》在写出太平公主男装事实后,接着说“近服妖也”,加以贬责。
男女装混穿,在正统的观念里是严重的政治问题,而不是生活小事,更不是个人兴趣的事情。傅玄说:“夫衣裳之制,所以定上下,殊内外也。”统治者认为男子主于外,女子主于内,故有男女的服饰制度,使男女各守本分,不得僭越,若女子男装,会出现牝鸡司晨的事,是家庭的不幸,国家的不幸。傅玄还举例子,说夏桀因宠末喜戴男子冠亡国,又说何晏本身遭到杀身之祸,而且三族皆被夷灭(《晋书》)。所以封建时代,男女服制的不同,是男尊女卑的反映,不许女子着男装是统治女子的一种手段。那些敢于着男装的女子,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反抗封建制度,绝不能以“服妖”视之。指责人家装束“男不男,女不女”的传统观念,并不是天经地义的,不可改变的,那种服制上的尊卑贵贱男女的等级制度和观念应当彻底清除。
④ 古代女子女扮男装,只是因为喜欢吗
不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因为古代的时候男尊女卑的观念十分严重,那时女子是不能随意出门的,即使出门也不能自由行走,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安全问题,而女扮男装就成那个时候女子出门的最好选择,这种方式能给女子出行带来很多便利,能更好的保证她们的人身安全,也能让女子更多的接触社会。
古代女子女扮男装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人是喜欢,有人是迫不得已,有人则是因为好奇,不论哪种原因都说明了,当时的封建社会对女子存在一定的歧视,也等一些比较严格的要求,他们在那样的封建社会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而进入,当街道现代社会以后讲究的是男女平等,女子不用女扮男装也能随便出行,但还是有一些女子喜欢男性的装扮,这也是当今社会依然有女子女扮男装的主要原因。
⑤ 为何古代人动不动就喜欢“女扮男装”
古代女子在出嫁之前通常只能待在深闺之中,活动范围可能就仅仅限于家宅后院之中,所以古代女子“女扮男装”的原因很多,甚至于只是想出门逛街。古代人与人交往之间是要保证一定距离的,不熟的人之间基本上不会近距离接触,所以女扮男装在头发不散开的情况下基本上认不出来。
古代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之下, “女扮男装”的原因就显得并不天真烂漫,恰恰相反的古代女子的卑微以及对外界的向往。当然有许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可能也是在叛逆少女某次乔装出门后偶然一瞥而开始的。
⑥ 木兰诗中为什么木兰从军要女扮男装
1、原因
因为古代社会里女子没有行军打仗的传统,女子被社会制度所约束,得不到应有的权力;其次说明花木兰为人孝顺,为了父亲,甘愿自己男扮女装替父从军。
2、人物简介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3、相关故事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⑦ 女扮男装那么明显,为何在古代还有那么多女人女扮男装
其实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为了掩饰一下本性。或者而且在古代的时候男女之间差距也是很大的,在有一些他们是纯粹为了好玩儿吧。
其实在古代来说,女扮男装是很平常的事情,也是特别常见的。在古代女扮男装走在大街上,其实还是很容易被别人认出的,但即使是这样也仍然有人去女扮男装,因为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主要也是为了能够彰显一下个性吧。
最后我觉着更多的人女扮男装也是为了想要去更方便自己去玩儿。因为在古代如果是女生的话,很有可能会被别人去搭讪或者是怎么着,但是男生就不会了。所以说像很多女人她们都喜欢扮成男人,因此可以更便于自己去游玩。其实最大的可能就是这个。
⑧ 历史上那些喜欢女扮男装的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
不知道大家平时都喜不喜欢看一些古装剧之类的呢?其实喜欢看古装剧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古代的女孩子可能在自己的家里面呆的时间长了之后,就很希望自己可以走出去家门去看看市井人家的生活都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女扮男装这种现象,确实在古代就是存在的,其实当中最出名的就是花木兰男扮女装,替自己的父亲去从军了,还记得小时候的木兰诗,可能现在的小学生都可以背出来几句了吧!
而花木兰其实也是从一个小兵最后当上了将军的,当时就跟士兵们一起吃一起住,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居然从来都不知道花木兰是个女人,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在古代的时候,这女扮男装确实是看不太出来的啊!这可能跟审美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可能还是因为一些古装剧对于我们观众们的误导吧!
⑨ 古代人很看重“男女有别”,为何在唐代的时候女扮男装却成为一种潮流
因为唐朝妇女地位比较高。
其实唐朝前期许多的女孩子开始出现女扮男装的新潮这个原因,有很多的古代研究者都曾经研究过,后来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认为因为唐朝时期统治者他们原本是出生胡人基因,所以他们的性格上并不会有太多的拘束,而且又因为他们本来是一些比较崇尚武力的人,因此也非常喜欢穿胡服。
也因为唐代原来就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时期,经济十分的繁荣,人民的思想也特别的开放,各种文化都在唐代融化在一起,所以在这种比较特殊的环境,以及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妇女的地位对比起先前也提高了不少,所以开始出现女扮男装的新潮之风也是非常正常的。
⑩ 富强繁荣的唐朝,为何风靡女扮男装
综合参考了《唐代女着男装现象透析》《唐代女着男装现象研究》《浅析唐代女着男装的独特现象》这三本书,分为几个方面来解答。
唐朝女着男装的现象非常普遍,除了太平公主,小娥也是身着一袭男装为父报仇,流浪于江湖之间。而红拂女为了躲避杨素,也是穿上战袍骑马驰骋沙场,飞奔而去。
包括唐朝出土的俑,形象有许多为女扮男装,唐高祖的女儿的墓葬中,就有女子骑马拉弓射箭的俑,穿着一身男子的服饰,好不英姿飒爽。包括韦公墓、永泰公主墓,这些贵族女性,反而特别多穿着男子衣服的女子俑 。
反过来想一想,我们现在社会也有许多女生喜欢穿的酷酷的,打扮成男生的样子,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水平很高,男女平等。在当时的话虽然不像现在,但是女性也有一定的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