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纸样撇胸怎么撇
Ⅰ 请问衣服185/100A是表示什么
185表示身高是185cm,100表示人的胸围或腰围,A表示人的体形特征。
在国家标准GB/T1335中,女装上衣S号(小号)的号型是155/80A;M号(中号)为160/84A;L号(大号)为165/88A。“号”是指服装的长短,“型”是指服装的肥瘦。如165/88A,斜线前后的数字表示人体高度和人的胸围或腰围,斜线后面的字母表示人的体形特征。Y型指胸大腰细的体型,A型表示一般体型,B型表示微胖体型,C型表示胖体型,区别体型的方法是看胸围减去腰围的数值而定。
(1)男装纸样撇胸怎么撇扩展阅读
一、Y型、A型、B型、C型。
1、Y型(22—17):瘦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22—21厘米(男子),24—19厘米(女子)
2、A型(16—12):标准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6—12厘米(男子),18—14厘米(女子)。
3、B型(11—7):微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11—7厘米(男子),13—9厘米(女子)。
4、C型(6—2): 胖型、胸围与腰围的差数为6—2厘米9(男子),8—4厘米9(女子)。
Ⅱ 衣服尺码和型号的含义怎么看
先讲上衣的尺码:
中国国内常用的有两个尺码,中国:GB规格和日本:JIS规格(由于日本和中国人的体型相近,对于人体研究比中国先进所以大多数的服装原型和尺寸都采用日本的) \中国的:GB规格\
以身高(长度系列),围度(型的系列),胸腰差(型)为标注,比如:衣服170/94A 就是身高170CM,胸围94CM,胸腰差12CM~16CM,所以算得腰围是78CM~82CM
号 胸腰差
-------------------
Y 17~22
A 12~16
B 7~11
C 2~6
-------------------
如果尺码如这样排列:170/94A 175/98A
则可以算出,身高增长5CM(身高差),胸围增长4CM(胸围裆差)就可以。
\日本的:JIS规格\
可划分为两种表示的尺码:1确定性表示(合体);2模糊性表示(宽松)。
1、确定性表示(合体)
型号胸腰差 撇胸量 弓背量
------------------------------------------
2Y ---- 18 ------ 1 ---------0
Y ---- 16 ------ 1 ---------0
YA ---- 14 ------ 1 ---------0
A ---- 12 ------ 1 ---------0
AB ---- 10 ------ 1 ---------0.5
B ---- 8 ------ 2 ---------0.5
BE ---- 4 ------ 3 ---------1
E ---- 0 ------ 4 ---------1
2E ---- -2 ------ 4 ---------1
=======================================
下面再补充几种常见的 名词解释。
1)胸腰差:就是胸围减腰围得出的量,胸腰差越大,体现人的曲线越大,比
如说Y型的胸腰差很大,是给特定的人群穿的,比如模特之类,A型的胸腰
差不大不小,符合大众人穿,而B、C型的胸腰差很小表明衣服很宽松!
2)撇胸量:即在前中收胸省,女装因在其他部位胸省比男装用的多,所以
撇胸比男装少。撇胸的作用是造成人体胸部的球面形态; 补偿因工艺归
拔产生的前门襟止口内弯; 增大前冲肩量,使肩袖造型更美覌。挺胸即后
仰大的撇胸量应该多点,驼背的少些。休闲运动服不用撇,胸部用省的女式
前开门制服等少用,且女装也慎用!!!!!
3)弓背量:既在后中收省,使后中衣服贴附人体,一般很少用,大多针对
特殊群体如鸵背肥胖等,背部越鸵弓背量越大!
2、2模糊性表示(宽松)
例如XS、S、M、L、XL、XXL或者1、2、3、4、5、6、7、8这些常用的码数。用英文表示的大家都很清楚了!我解释下1、2、3之类的数字表示的尺寸含义!第一种英文表示的尺寸是用围度表示,第二种数字表示的是用高度来表示的!
例如: 女装上装尺码对照表
========================
型号 胸围 袖长 衣长
XS ------ 74-76 ------ 55 ------ 53
S ------ 78-80 ------ 56 ------ 54
M ------ 82-84 ------ 57 ------ 55
L ------ 86-88 ------ 58 ------ 56
XL ------ 88-90 ------ 59 ------ 57
XXL ------ 90-92 ------ 60 ------ 58
男装上装尺码对照表
===================
分类小码S 中码M 大码L 加大码XL
身高 165 170 175 180
胸围 84 90 96 102
腰围 75 81 87 93
臀围 88 90 92 100
另一种是数字表示:
型号: 1 2 3 4 5 6 7 8
身高: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CM)
怎么样?现在都清楚了吧~以后别看到这些数字就头晕哦!
Ⅲ 婚纱裁剪怎么算尺寸的
单件的用料计算,最简单就是,衣长加袖长,加毛头损耗,批量另算。对于克重嘛,采购布料时问一下商家就知,计算的话,是要先知道布料一定的宽和长再称其重量,然后按小学时的体积重量算术便可得知,我们一般不需要算那个,在购买布料时上面就有标注。希望可以帮到你。
补充:
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
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领座宽为2.5~5cm。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
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
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 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腰围部位
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衣长确定
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袖长放7~8cm;休闲装衣长占身高的31%~70%。
裤子相关部位
上装口袋位置位于腰节线下7.5cm与胸宽线内2.5c平行线相交处,宽度为5cm左右,与袖口宽度基本一致。袋绊为1cm宽,长3~5cm。裤侧缝口袋,位于腰线下4cm处,袋长15cm。牛仔裤斜插口袋为8x10cm左右,麦袋为7x4cm,后口袋口为13~15cm。前裤身中缝撇势为0.5~0.7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逢4~5cm处,袋宽13~14cm。裤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后浪为32~37cm,紧身前后差为7cm左右,合体为10cm左右。门襟长低于臀围4cm,长度为16~17cm。基本裤口=1/2(足跟围+10),后裤口=前裤口+3~4cm。360度群摆围修正,腰围线抬高1~1.5cm,底边加2~4cm。
Ⅳ 服装打版的公式是什么,我只要公式唯公式是正确答案
1、领子部位:
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
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领座宽为2.5~5cm。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2、袖子部位:
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
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3、肩宽:
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 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4、腰围部位
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5、衣长确定
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
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袖长放7~8cm;休闲装衣长占身高的31%~70%。
6、裤子相关部位
上装口袋位置位于腰节线下7.5cm与胸宽线内2.5c平行线相交处,宽度为5cm左右,与袖口宽度基本一致。袋绊为1cm宽,长3~5cm。裤侧缝口袋,位于腰线下4cm处,袋长15cm。牛仔裤斜插口袋为8x10cm左右,麦袋为7x4cm,后口袋口为13~15cm。
前裤身中缝撇势为0.5~0.7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逢4~5cm处,袋宽13~14cm。裤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后浪为32~37cm,紧身前后差为7cm左右,合体为10cm左右。
门襟长低于臀围4cm,长度为16~17cm。基本裤口=1/2(足跟围+10),后裤口=前裤口+3~4cm。360度群摆围修正,腰围线抬高1~1.5cm,底边加2~4cm。
7、其他
衬衫原形:领宽+0.5=领深;西装原形:领宽-0.5=领深。领口弧线短于领脚弧线0.5cm。后领窜高为后领宽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装为1cm左右。
标准型笼门宽与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黄金比:袖窿深度为胸围/6+7,无袖式紧身T恤约为17~18cm,衬衫,外套约为19~26cm。茄克宽松类不大于背长。
(4)男装纸样撇胸怎么撇扩展阅读:
服装打版出来的样片做出来后必须用面料车成成品,因为影响成品造型的基本上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
1.服装结构:规格的搭配是否合理,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规格搭配,还要根据人的常用活动部位的频率及幅度做适当的调整,不能一味的以静态的服装规格去衡量;
2.服装面料:服装面料有厚与薄,有无弹力以及弹力大小,垂直性等;
3.服装工艺:不同的部位要配以不同的车法、线迹、线的粗细程度、对于弹力服装还要注意车缝时手对服装的拉力等。
参考资料:网络-服装打版
Ⅳ 做女西服时肩省和胸省应该如何处理
制板是先画前片还是先画后片,国际通用是先画后片。因为相比较后片的变化要比前片小。以一个变化小的衣片为基础,更方便调节整体结构与平衡。当我们先确定了后领口宽后,作为女装来讲,前领口宽最好不要大过后领口宽。而且有些款式结构前领口宽还应该小一些。加宽或改窄前领口宽是和撇胸有直接关系的。做撇胸的方法有丙种:一种是先确定撇胸的大小,再画前领口宽。或是将纸样的前止口剪开,颈点随着移动。另一种方法是在颈点不动的情况下,以袖窿深线为基点,前止口腰节处向外放出l厘米,与基点向上至领口连一条直线。第一种方法是将前领口加宽、止口线加长了。这样做的结果是,驳口线会有浮起发空的感觉,前胸会很暴露,不符合女性审美。有时还会造成划口。当加宽前领口的同时,肩宽也要向外移动。如果不加大冲肩量,前宽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女装,开宽前领口是弊大于利。
而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将前领口改窄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倒撇胸。这种方法适用于关门领以及无领结构的服装。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前宽,前胸会很服帖。不会因为前宽过宽而造成前宽处出溜和视觉上显得臃肿。西服领的上衣前后领口宽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特殊的体型,前后腰节也保持一样,上平线在一条线上。
作为男西装前领口可以适当开宽。可以加大冲肩量来控制前宽,这样肩部在视觉上得到了夸张,显得很魁梧,前撇胸的推门和归拢能使前胸更为饱满。
撇门量完善胸部造型
胸省存在前衣片袖窿长之中,无论从立体或平面理解胸省。当把前衣片平铺在人体或人台上,在袖笼处始终有一定余量,这样会使前衣片袖笼比后衣片袖笼要短些。胸省的量大小是根据体型、胸高变化而变化。(胸高的变化是随着身高,乳房高低的变化而变化),为解决胸省的取值。在上装制板时,直接将胸省绘制在袖窿上,先在前袖窿弧线的中点处确定一点的a,并连接BP点,以BP点为圆点,以夹角12度,再连接b点绘制出前袖窿底部弧线。由于胸省从前侧缝中分离出来,只需运用转省的原理,就可以自由设计出多样的省来。
从人体体型特征上可以看出,人体的胸高于颈根,从胸高至颈根处是一个倾斜的坡度,与垂直线有一个角度,一般为12°-16°,把面料覆盖于人体胸部时,在领口前中心线部分就会出现多余的面料褶皱,将这部分面料剪去,前中心线处才会平服,这个剪去的量即为撇门量,所以说,撇门设计是合体款式设计的必要手段。
撇门量与胸省的关系
撇门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转移到前中线上,引起前中线增长,撇门量一般0.5~1.5cm。
撇门的工艺处理相当于隐形“缝省”将转移在前中线上的胸省量均匀烫缩、归拢,将撇门引起的门襟止口胖势推向BP点,塑造该处立体感,使门襟止口归复平直。
(1)关门领,立领上衣较少应用撇胸法,即使应用撇胸量也较小,因为撇胸大了门襟止口不容易归推平直,在将止口归推平直后,要沿止口线上牵带收住胖势,或在归拢部分将挂面稍拉紧。
(2)翻驳领上衣在将门襟止口推平归拢的同时翻驳线也随之被归短,隐形省量大的还要在翻折线中段E牵带,收住归缩量与胸部胖势量,门襟止口在归缩部位上牵带或将挂面稍拉紧。
撇门工艺要求面料有良好归拨性能,如采用了化纤面料,本身面料就没有良好的归拨性能就会出现前止口外斜,领口后倾等弊病。
撇门量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领口设计有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合体时,由于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转移为肩省或者领口省,这两个省位离前中线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线的不平服现象。不设计撇门。
如果款式是宽松造型的话,由于整体造型属于宽松风格,不太讲究服装与人体的合体性,这类服装也就不需设计撇门。
如果选用的面科带有明显的条纹的话,一般不设计撇门。(如设计撇门时会影响服装的外观)而采用在前身衣片的底摆增设起翘的方法,当前后衣片缝合后,前衣片会产生一定的倾斜,从而产生与撇门相同的效果。
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较合体时,由于省位离前中心线位置较远,对于前中心线处的不平现象无能力,因此为结构平衡,应设计撇门,量为1~1.5cm。
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可以把撇门量转移成为领口省,把领口省位隐蔽在翻领下面,这样既没有改变服装的造型,又满足了撇门的设计。
在款式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造型的具体要求,结合以内容加以运用。
女性人体胸部呈隆起形状,设置胸省是勾勒女性人体胸部线条美感必不可少的。它在女装结构设计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女装胸部的合体程度与前、后衣身的平衡程度都是由胸省来把握。不管是合体的、宽松的、二面构成、三面构成、四面构成,都存在着胸省。胸省在结构上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直收法与变量法。
直收法指以BP点或BP点附近为省尖点,收掉结构造型所需的胸省量。直收法在合体女装中最为常见,它是根据款式面料以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胸省的位置。通常的手法有分割转移,以原型为基础演变几种胸省的位置(图1),图中的各种手法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
变量法是指不通过BP点,将结构造型所需的部分胸量转移到结构边缘部位,将一部分省量放在袖窿里。变量法在宽松服装中最为常见,它也是根据款式、面料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转移的部位。
门襟变量法与撇胸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撇胸是去掉一部分的门襟量,领圈与肩线上的变化只是用大概的数值来表示。而门襟变量法是通过改变纱线,把部分的胸省量转移到胸围里,另一部分量放在袖窿里。门襟变量法只适合开襟及开襟不对折的款式。门襟变量法的步骤见图2。
l、对齐腰线画好a线。
2、按住BP点,将门襟点向袖窿方向转移,转移量为前领圈底点与门襟距离,一般为1厘米至1.5厘米,具体量还需视款式面料而定。
3、将原型袖窿底点与转移后的袖窿底点对齐平行于前门襟面胁线。
4、将原型与转移后的原型作比较,可以看出胸省以变量的形式转移到肩部与袖窿里。
下摆变量法是通过起翘前下摆与前腰线,来转移部分胸省量,另一部分胸省量放在袖窿里,下摆变量法不适合用格子及横条纹理效果的面料。将胸省量放在袖窿与下摆处,后领肩点在水平线以上,下摆呈起翘状。
总之,根据不同性质的面料与不同款式,胸省的位置有相应的变化,胸省的合理运用关系到整体成衣的结构美观。
Ⅵ 求服装制版基础计算公式
服装制版基础计算公式是:
在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
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领座宽为2.5~5cm。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
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
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 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腰围部位
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衣长确定
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袖长放7~8cm;休闲装衣长占身高的31%~70%。
裤子相关部位
上装口袋位置位于腰节线下7.5cm与胸宽线内2.5c平行线相交处,宽度为5cm左右,与袖口宽度基本一致。袋绊为1cm宽,长3~5cm。裤侧缝口袋,位于腰线下4cm处,袋长15cm。牛仔裤斜插口袋为8x10cm左右,麦袋为7x4cm,后口袋口为13~15cm。前裤身中缝撇势为0.5~0.7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逢4~5cm处,袋宽13~14cm。裤子前浪一般位25~29cm,后浪为32~37cm,紧身前后差为7cm左右,合体为10cm左右。门襟长低于臀围4cm,长度为16~17cm。基本裤口=1/2(足跟围+10),后裤口=前裤口+3~4cm。360度群摆围修正,腰围线抬高1~1.5cm,底边加2~4cm。
其他
衬衫原形:领宽+0.5=领深;西装原形:领宽-0.5=领深。领口弧线短于领脚弧线0.5cm。后领窜高为后领宽度的1/3,一般位2.5cm。夏装为1cm左右。
标准型笼门宽与袖窿深之比接近2:3,接近黄金比:袖窿深度为胸围/6+7,无袖式紧身T恤约为17~18cm,衬衫,外套约为19~26cm。茄克宽松类不大于背长。
Ⅶ 衣服170/92A是什么码数
170/92A相当于M或者L码服装。
服装系列产品采用国家标准号型,具体表示为:号/型。
“号”指人体的身高,“型”表示:(净)围度。上装指胸围。下装指腰围,A或B指体型分类代号。
号型是国家通过测量、分析、取平均值得到的。号型数值表示该服装适应与此号型相近的人。
尺码对照表如下:
参照以上服装尺码表,即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身材的衣服。
Ⅷ 实用服装裁剪制板与样衣制作的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服装裁剪与制板
二、常用服装裁剪方法
三、常用服装裁剪方法比较
四、服装结构图
五、服装裁剪样板
六、服装试样补正
第二节 体型特征与人体测量
一、与服装相关的人体特征
二、人体测量基准点
三、人体基准线
四、人体测量要求
五、人体测量方法
六、特殊体型测量
第三节 服装号型与规格尺寸
一、服装号型标准
二、服装成衣规格设计
三、服装规格尺寸确定
第四节 服装裁剪制板工具
一、服装手工制板工具
二、服装CAD制图工具
第五节 制图常用符号及各部位名称
一、服装结构图中常用的制图符号
二、服装制图部位简称
三、服装制图术语
四、服装部位术语
第二章 原型纸样
第一节 服装原型制作
一、原型纸样简介
二、新文化式女子原型纸样制作
三、文化式女子原型纸样制作
四、男装原型纸样制作
五、童装原型纸样制作
第二节 原型省缝
一、省缝含义
二、原型纸样符合
三、原型松量
第三节 原型补正
一、前胸纸样修正
二、背部纸样修正
三、袖子纸样修正
四、肩部纸样修正
五、领孔纸样修正
六、裙子纸样修正
第三章 省缝变化及应用
第一节 省缝的功能与种类
一、省的功能
二、省的构成
三、省的种类
第二节 省缝转移方法
一、旋转法
二、剪省法
三、省的分解转移
第三节 省缝的转化
一、省与断缝的转化
二、省与褶的转化
三、省与撇胸
四、省外轮廓的修正
第四节 省缝变化的应用
一、省缝的应用规律
二、省缝在前衣片中的应用
三、省缝在后衣片中的应用
四、省缝在袖片中的应用
五、省缝在裙片和裤片中的应用
第四章 衣袖裁剪技法
第一节 袖子的认识
一、袖子的分类
二、袖子的结构认识
第二节 袖子构成要素分析
一、袖山长
二、袖山高
三、袖肥
四、袖中线
五、袖山饱满量
六、装袖容量
七、袖窿变化
八、装袖角度
九、装袖线
第三节 普通装袖的制图原理及应用
一、衣袖原型的应用
二、一片袖结构原理与应用
三、两片袖结构原理与应用
第四节 插肩袖的制图原理及应用
一、插肩袖的概念及构成
二、插肩袖的绘图方法
三、插肩袖变化原理
四、插肩袖的应用制图
第五节 连身袖的制图原理及应用
一、连身袖的概念及构成
二、连身袖的纸样原理
第六节 衣袖垫肩的设计
一、垫肩设计依据
二、垫肩基本型设计
第五章 衣领裁剪技法
第一节 领子的认识
一、衣领的分类
二、衣领结构认识
三、领围尺寸的确定
四、领口采形
五、领型裁剪方法
六、衣领的装饰手法
七、衣领配用
第二节 无领
一、领口的开度及变化原理
二、无领的种类
三、无领裁剪的基本方法
四、无领裁剪的注意事项
五、无领裁剪实例
第三节 立领
一、立领的分类
二、立领的变化原理
三、立领裁剪的基本方法
四、立领裁剪实例
第四节 平领
一、平领的种类
二、平领的变化原理
三、平领裁剪的基本方法
四、平领裁剪实例
第五节 企领
一、企领的分类
二、企领的变化原理
三、企领裁剪的注意事项
四、企领制图实例
第六节 翻驳领
一、翻驳领的结构与种类
二、翻驳领的制图分析
三、翻驳领的变化原理
四、裁剪翻驳领的注意事项
五、弧形翻驳领
六、青果领
七、翻驳领制图实例
第七节 其他领子的应用制图
一、帽领的种类
二、帽领的变化原理
三、帽领的结构设计实例
四、结带领
第六章 裙子裁剪技法
第一节 裙子的认识
一、裙子的特点
二、裙子的分类
第二节 裙子基本型及廓型变化
一、裙子基本型制图
二、裙子关键部位尺寸设定
三、裙子廓型变化规律
第三节 裙子的分割变款
一、分割线设计原则
二、纵向分割裙
三、横向分割裙
四、斜向分割裙
第四节 裙子的施褶变款
一、裙褶的特点及分类
二、规矩褶在裙子中的应用
三、自然褶在裙子中的应用
第五节 裙子的综合变款
一、分割线与规律褶的组合
二、分割线与自然褶的组合
三、腰省与多种褶形的转变
四、加缝松紧带时腰头制图
第六节 各式裙子比例法制图实例
一、鱼尾裙的种类及制图
二、非对称放射性褶裙
三、Z字形分割裙
四、一片裙的种类及制图
五、灯笼裙制图
六、反折边裙制图
七、组合裙制图
八、A形裙应用制图
九、高腰裙应用制图
十、育克裙应用制图
十一、V形裙应用制图
十二、斜襟裙应用制图
十三、加衩裙应用制图
第七章 连衣裙裁剪技法
第一节 连衣裙的认识
一、连衣裙的特点
二、连衣裙的结构类别
三、连衣裙的廓型类别
四、连衣裙的部件类别
……
第八章 裤子裁剪技法
第九章 裙裤裁剪技法
第十章 内衣裁剪技法
第十一章 综合应用
第十二章 服装样衣制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