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什么时候扎领带
‘壹’ 部队军装规定
标志服饰佩带与缀订
一、帽徽
帽徽包括金属帽徽、贝雷帽帽徽和作训帽帽徽。金属帽徽分为大帽徽、小帽徽。男军人戴大檐帽、水兵帽、皮帽(栽绒帽)时,佩带大帽徽;女军人戴卷檐帽、皮帽(栽绒帽)时,佩带小帽徽。
大帽徽、小帽徽用螺钉穿过帽徽孔,摆正后用螺母固定。
二、领花
领花包括军官松枝叶领花、专业技术松枝叶领花、士兵松枝叶领花、橄榄枝领花、专业技术橄榄枝领花。 松枝叶领花,缀钉于衣领上端两个标志点处,用螺母固定。 橄榄枝领花,缀钉于夏常服或士兵冬常服衣领上标志点处,领花中轴线与衣领的角平分线重合,士兵冬常服领花中轴线与衣领下沿垂直,用螺母旋紧固定。
三、军衔标志
军衔标志包括军衔肩章、军衔袖章和军衔领章。军衔肩章分硬肩章、软肩章和套式肩章3种。
硬肩章套在肩袢上,用免缝扣穿过硬肩章锁眼、肩袢锁眼和肩部孔眼,旋紧固定。软肩章、套式肩章套在肩袢上,将纽扣系于肩章锁眼和肩袢锁眼上,用免缝扣穿过肩袢锁眼和肩部孔眼,旋紧固定,或者纽扣系于肩袢锁眼上。军衔领章与作训服衣领上的尼龙粘扣搭合固定。 海军军衔袖章,由专业人员缝制和缀钉。
四、胸标
胸标分为胸标和软胸标两类,包括军委总部和陆军、海军、空军、二炮胸标5种。佩带在礼服、春秋常服、冬常服、夏常服、作训服右胸。胸标,将两个螺钉穿过胸标标志点或者孔眼,用螺母固定。软胸标,用尼龙搭扣粘合固定。
五、级别资历章
(一)级别资历章组成 级别资历章由级别略章、军龄略章、装饰略章组成。装配方法,先将级别资历章架上的固定片取下,再将略章按规定插入燕尾槽,最后用固定片将略章固定。 级别略章由色条和星徽组成。色条区分级别,分为军委委员以上、大军区级、军级、师级、团级、营级、连级、排级8种。星徽区别军委委员以上和大军区以下的正、副职。军委委员以上,星徽为1颗金黄色五星加橄榄枝。大军区级正职以下、副军职以上,为金黄色五星,正师职以下,为银白色五星,2颗为正职,1颗为副职。 军龄略章分为1年章、2年章、3年章、4年章、5年章、10年章6种。 装饰略章无级别、军龄显示,在级别略章、军龄略章排列组合时,起补充、装饰作用。 级别资历章架用来安装和固定级别略章、军龄略章、装饰略章。其排数由军官、文职干部级别确定,军委委员以上7排,大军区级6排,军级5排,师级4排,团级3排,营级2排,连、排级1排,每排应当排满3枚略章。
(二)级别资历章组合规则
(1)级别资历章每排应当排满3枚略章。
(2)级别略章应当排列在级别资历章架最上一排中间位置,军龄略章和装饰略章排列在其他位置。
(3)军龄略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级别资历章架上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循环排列。
(4)通常按照1至5年军龄略章的顺序循环排列,如使用高年限军龄略章不足以排满级别资历章架,应当改用低年限军龄略章,按照1至4年军龄略章或者1至3年军龄略章进行依次循环排列。
(5)连、排级可任选1至10年军龄略章排列,但第1枚必须是最小的1枚;营级以上军龄略章每次循环排列,应当从1年军龄略章开始。
(6)除连、排级外,如果使用10年军龄略章,应当排列在该排的中间位置。
(7)营级以上军龄略章的最下一排最后一枚用于补齐的军龄略章,根据需要可以与倒数第二枚军龄略章重复,或者是1至5年的任何军龄略章。
(8)装饰略章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通常排列在最下一排。使用1枚装饰略章时,必须作为最后1枚排列;使用2枚装饰略章时,必须放在军龄略章的两侧。
(9)必须使用与级别相一致的级别资历章架,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资历章排数。如果连职军官服役年限超过15年,只能按照15年军龄略章佩带,不得使用其他级别资历章架。
级别资历章缀钉于礼服、春秋常服和冬常服左胸,用螺母固定。军官礼服和女军官春秋常服、冬常服,以及海军男军官藏青色常服,级别资历章的中心点位于左胸省线延长线与右胸佩带的胸标底边水平线的交叉点上。男军官春秋常服、冬常服,级别资历章位于左胸袋盖上方居中位置,底边与左胸袋盖上沿平齐。如果级别资历章与驳领重叠,驳领应盖住级别资历章。
六、臂章
臂章主要区分单位。军人穿着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和作训服时应当佩带臂章。着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时,佩带在左臂;着作训服时,佩带在右臂。佩带时,将臂章的袢带穿过上衣的两条臂章袢,用尼龙搭扣固定。
七、姓名牌
金属姓名牌佩带在礼服、春秋常服、冬常服右胸。佩带在右胸时,将两个螺钉穿过姓名牌标志点或者孔眼,用螺母固定。软姓名牌佩带在夏常服左胸,下沿位于夏常服左胸袋盖上方3mm的居中位置。
八、国防服役章
男士兵、士兵学员春秋常服、冬常服佩带国防服役章,位于左胸袋盖上方居中位置,底边与左胸袋盖上沿平齐;女士兵、士兵学员春秋常服、冬常服佩带国防服役章,中心点位于左胸省线延长线上,中心点与右胸佩带的胸标中心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水兵服,位于左胸与胸标的对称位置。
九、绶带
军官着礼服,文工团着演出服时,应当佩带绶带,男装绶带佩挂于左肩,女装绶带佩挂于右肩。佩带绶带时,将衣袖穿过主带圈和辅带圈,绶带上端的扣袢挂在肩袢下的纽扣上,麻花带扣袢挂在驳领里边的纽扣上。
‘贰’ 军队着装的要求挺严格的吧。出了军营大门穿什么啊那种带领带的军装什么场合才穿啊
1,非公务外出,应穿着便装。
2,春秋装、军官冬装、礼服、长袖衬衫均应配领带穿着。
‘叁’ 中国军队用了20多年的领带,之前的军服上为何没有
目前,中国军队的官兵穿常服时,打领带是必须要做的。与那种传统的领带不同,部队的领带都是打好了的,只是戴上去就可以了。其实这段历史的时间并不长,在80年代后期,中国军队的官兵才开始使用领带。在此之前,由于军服的限制,是没有领带的。那么进入80年代后期之后,全军官兵为何换发了领带呢?其实,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
1988年,中国军队开始配发87式军服。与原来的军服相比,87式军服开始使用翻领,同时为官兵们配发了领带。由于数量太大,很多部队在90年代才换发新军服。与同时期的他国军队相比,绝大部分国家的军队都已经使用领带。在这样的情况下,采用领带也是与世界接轨的一步。在87式军服之后,中国军队又换发了07式军服。与之相比,07式军服更加的国际化,在各方面都在与世界接轨,比如资历章等等。
其实,世界各国的军服基本上都采用了领带。比如当年采用苏式军服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军服也清一色都采用了领带。放眼世界,现在没有采用领带的国家,也就非洲几个小国。越南军队的军服比较奇怪,越南军队一方面采用了国际流行的翻领和资历章,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领章。把东西两种风格混搭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怪怪的。
‘肆’ 男士为什么要系领带,是从何时开始的
领带就象一种符号,显示了正式、深稳与社会地会,一般用于装饰,与西装来搭配,通常用于正式场合。
穿正规西服时,再系一条漂亮的领带,既美观大方,又给人以典雅庄重之感,然而,象征着文明的领带,却是从不文明中演变而来的。
传说领带是英国妇女的发明,它经历了漫长而有趣的发展过程,英国原来是一处长期落后的国家,在中世纪,英国人以猪、牛、羊肉为主食,而且进食时不用刀叉或筷子,而是用手抓起一大块捧在嘴边啃。由于那时尚无刮胡子的工具,成年男子都蓄着乱蓬蓬的大胡子,进食时,弄脏了胡子就用衣袖去擦抹。妇女们经常要为男人洗这种沾满油垢的衣服。在不生其烦之后,她们想出了一个对策,在男人的衣领下挂一块布,可随时用来揩嘴,同时在袖口上钉几块小石块,每当男人们再按老习惯用衣袖擦嘴时,就会被石块划伤。日久天长,英国的男人们改掉了以往不文明的行为,而挂在衣领下的布和缀在袖口的小石块自然也就成为英国男式上衣的传统的附属物。后来,就演化为受人欢迎的装饰品——系在脖子上的领带和缀在袖口的钮扣,并逐渐成为世界流行的式样。
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因受到罗马军装穿着形式的影响,皇家的Croat联军渐渐流行蕾丝滚边的服装,并在领口处以简单的系结作为装饰。这便是法文Cravate,就是源自Croat这个字。
渐渐地,原本的领结形成为一种较小的高领圈取代,上面并缀有皱褶。当时时髦的流行打法,即在领圈的底部系上长形黑色缎带。后来,领带开始变宽,这种款式流行了近一个世纪1930年,领带的形式渐渐具有今天的模样。
1949年,依照当时规定,没有打领带的绅士无法进入正式场合,慢慢地领带成为社会地位的特殊符号,并因此开始风行。
‘伍’ 我军现役军人着装的要求是什么
军服除了御寒暑、利征战等实用价值以外,还有肃军容、壮军威的观瞻功效,因而军人的着装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统一规定。首先是非军人不得着军服。中国早在明朝颁布的骑士服制令就规定,“不应服而服者,罪之”。美国《军事法卷》专门有一章对军人着装作了六条二十余款规定,第一条就是“禁止非军人着军服”。《苏军内务条令》和其他国家军队的有关条令条例,都对军人的着装作有具体的规定。但各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情况等不同,对军人着装的规定有所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规定:“军人必须按规定着装,并保持军容严整。”这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穿着军服的总要求。具体规定是:着军服时,要佩带帽徽、肩章、军种(专业技术)符号和领花,如好衣扣、领扣和系好领带,内衣不得外露,不得挽袖、卷裤腿,不要披衣、敞怀;着军服要按规定配套,不得将不同季节、不同时机穿着的服装混穿,更不允许军服与便服混穿,或者在军服外面套上民用羽绒服、皮夹克、风衣等便服;着军服要保持衣着整洁,不能有碍观瞻,不得与军容风纪的要求相违背。同时,还对军人着便服的时机和场合作了规定,同样也必须注意形象端庄和衣着的整洁。
许多国家军队对军人着装问题看得很重。如美国陆军就自认为个人的着装和仪表,是体现军队纪律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军官不作出表率,他的士兵就不可能具有整洁而端庄的外表,而这正是树立高效武装力量的自豪感和整体精神的重要因素。什么场合穿什么军服,也有明文规定。如作训服只限在执行任务时穿着,除从个人住所到工作地点的途中外,不应在军营以外穿着。再如陆军黑色宴会服和晚礼服,只能在晚间穿着出席一股的或官方的正式社交活动。还专门明确了军服上的一些配用品,如军衔和军兵种符号如何佩带,勋章、服役奖章和徽章,穿着哪几类军服时才可以佩带,佩带的位置和先后顺序如何,都规定得十分明确。许多国家都规定,在穿着军服时,其衣袋中携带的物品不得外露,也不应因物品太多以致使衣袋隆起。着军装必须扣上扣子、拉好拉链或按好按扣;金属附件要擦拭光亮,不得有毛刺和锈蚀;奖章、勋章和勋表必须保持清洁完好;皮鞋必须打油擦亮;男军官穿长袖衫时必须打领带;女军官穿长袖衫时必须戴领结;着制服和工作服时,不允许佩带时髦的装饰品、流行的徽章以及私人护身符或辟邪物;宗教用品和珠宝饰物能佩带于衣内,不得外露,等等
‘陆’ 军人着装规定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对军人着装有以下要求:
第八十八条军人应当按照规定配套穿着军服、佩带标志服饰,做到着装整洁庄重、军容严整、规范统一(着装序号见附录五,军服的配套穿着和标志服饰的佩带见附录六,标志服饰的缀钉方法见附录七)。
军人退出现役后,参加国家和军队组织的重大纪念、庆典活动,通常着便服,也可以按照活动组织单位的要求,统一着退役时的军服,佩带国家和军队统一颁发的徽章。
第八十九条季节换装的时间和着装要求,通常由警备工作领导机构统一规定;驻地无警备工作领导机构的,由师(旅)以上单位首长确定。
第九十条军服以及标志服饰不得变卖,不得仿制,不得擅自拆改或者借(送)给非军人。军人退出现役时,应当将标志服饰上交。
作训防护服
第一百零一条军人在作战、训练、战备执勤、处置突发事件、体力劳动时,应当着作训服。师以下部队在日常工作、生活时可以统一着作训服。军以上单位机关工作时间在营区内,也可以统一着作训服。
第一百零二条着夏作训服时,通常不扣上衣第一粒钮扣,可以将衣袖上卷(穿着前,先将袖子向外翻卷至腋下缝处,然后将袖口以外部分向外翻卷至与袖口接缝处,再将袖口下翻盖住翻卷部分),扣好钮扣,迷彩图案或者袖口正面外露。
穿作训大衣时,应当扣好钮扣;使用风帽时,可以取下绒领;不使用风帽时,取下风帽。
着作训服参加执勤、操课、检(校)阅或者携带武器、战斗装具时,应当扎编织外腰带,扣紧袖口钮扣,统一穿作训鞋或者作训靴(裤口扣紧、塞入靴内),其他时机也可以统一穿制式皮鞋。
第一百零三条各类专用防护服,应当按照服装功能和任务需要配套穿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军人着装
‘柒’ 穿军装礼服 扎领带不
礼服必须打领带
但是……只有军官和文职干部有礼服
‘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军换发87式军服,为何增加了领带
我国的军服发展也历经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比如土地革命时期我军的军服,在那个年代里面,条件比较简陋,因此军服也是以简单实用为主,而且由于个别情况条件艰苦,因此军服上大多都是补丁摞补丁,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出于统一战线的需要,我军换了灰布军装,制式采用了和国民党军相似的样子。
其实我军在实现现代化建军的过程中,和世界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除了讲究实际,在设计上接受我们东方人的特色外,还必须同世界的发展结合的看待,因此在80年代我军恢复了军衔制,并在礼服以及常服中增加了领带的设计,而且随着后来发展,我军从士兵到军官,都采用了领带式设计。
‘玖’ 穿西装为什么要打领带领带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与西式军服配套的饰物。领带最早起源于军队士兵脖颈上系着的细布条。在 17世纪的法国巴黎街头,出现了一支来自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骑兵部队。这支部队的士兵身着整齐的制服,脖子上系着一根细布条,巴黎市民看到觉得十分新鲜,一些爱赶时耄的贵族子弟便模仿起来,也在自己的衣领处系上一根布条,作为饰物。这就是领带的最早雏形。大约到了 18世纪,系领带在西方国家的许多人中间已较普遍,人们在人际交往的正式场合或出席比较庄重的活动时,一般都要穿西装、系领带。系领带到底有什么实用价值?评论家们历来观点不同,着名的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贝索阿把领带比作“绞索绳”,认为它毫无实用价值。但是它在世界上相沿三百多年而至今不衰,有如此强的生命力,原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认为,领带是象征男性的一种服饰,女性可以通过发式、高跟鞋、裙子、紧身衣裤来表现其特性的美,领带或许就是男性用来表现其特性美的一种方式了。也有的人认为,领带具有表现社会内容的意义,系上领带的人,会给人一种严肃守法、富有理想、责任感强的印象。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将领带列入装备,作为夏常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 1988年改着“八七”式军服开始的。男军官系藏青色领带,女军官系玫瑰红色领带,后来士兵亦增配领带,为草绿色。领带分为若干个型号,按每个人的身高发放,适宜的尺寸是领带尖不要遮住裤腰,穿背心时,领带尖不要露出背心。领带除着夏常服应佩带以外,还可用于着军衬衣时与肩章一起佩带。美军的领带只在男军人的范围内佩带,黑色活结式领带是统一发放物,穿绿色长袖衬衣时必须佩带这种领带,穿短袖衬衣时也可以佩带。黑色蝴蝶领结是个人选购用品,用以在夜晚穿着陆军蓝色或白色军装时佩带,并可与蓝色宴会服和白色宴会服配用。白色蝴蝶领结也是个人购买的物品,用于在穿着蓝色晚礼服和白色晚礼服时佩带。
‘拾’ 中国的军装一共换了几次分别是什么时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次换装
新中国成立后,从统一全军服装开始,先后经历了10次改革,其中变动较大的有6次。
195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了全军的军服制式和供给标准,样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单衣,干部为开襟式,战士为套头式。女军人为连衣裙,均戴大檐帽。用料为棉平纹布。颜色,陆军为绿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蓝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佩戴“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
60年代初期,针对冬季只有棉衣,夏季只有单衣,脱了棉衣换单衣,不利随气候调节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小改变制式的原则下,对冬服的结构配套进行了改革。用罩衣、紧身棉衣、绒衣和衬裤取代老式棉衣,并普遍配发了大衣,较好地解决了服装换季问题,提高了军服的卫生性能。
1968年,全军军服就化纤材料用于军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试验,从1971年开始,逐步将单衣、罩衣和大衣用料改为涤棉混纺织物,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1985年,全军换发了“八五”式服装,与原来服装相比,主要变化是:干部、战士配发了制式衬衣、大檐帽,圆形“八一”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冬服、夏服、大衣,军以上干部改用纯毛料制作,师团干部改用混纺毛料制作。
1987年,87式服装改革区别于我军历史上任何一次军服改革。建立了礼服、常服、作训服系列,较好地解决了军人执行不同任务着穿不同服装问题。
87式服装,官兵夏常服、女军人冬常服都由立领改为开领,士兵常服由两个口袋改为4个口袋,官兵着夏常服时配衬衣扎领带。作训服、迷彩服样式新颖,有时代感。大衣、衬衣、军帽、军鞋等也作了相应改进,都有较大创新。尉官常服、士官夏常服用料由涤棉布改为混纺毛料。军官的硬肩章,官兵的软肩章,其样式威严、庄重、大方,衔级标志清晰,区分明显。军种符号设计简明新颖,便于区分,缀钉也较方便。大帽徽加设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象征明显,寓意深刻。文职干部的肩章、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大檐帽的饰带等,都与87式服装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