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两层毛衣怎么收针
‘壹’ 毛衣收针方法有哪些
具体方法如下:
1、伏针固定(平织收针法)用棒针做收针(低针面/低针的伏针收针)当作你现在整行都要打低针,收针要做低针的伏针收针。织第一针,如常的织第二针,然后将第一针的针眼套住第二针的针眼,如(a)图,这样已收了第一针,如(b)图。
打第三针,然后将第二针的针眼套住第三针的针眼,这样已收了第二针,如(c)图;打第四针,然后将第三针的针眼套住第四针的针眼,这样已收了第三针,如此类推。
‘贰’ 毛衣收针的几种方法
共有两种
1、一种是机器收针;一种手针收针。
2、机器收针包括:单边收针,反边收针,双边收针。手针收针包括:正针锁边,反针锁边,仿机器锁边,两层合并一层锁边。
(2)织两层毛衣怎么收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以上是用一片平针演示平针收尾的方法,织线一定要放松知,不然尾边会紧绷。手劲要均匀,拉线要保持一致性。
2、如果是螺纹法道起针收针,编织前一针是上下针交替,从后面迈线即可。
‘叁’ 毛衣两上两下收针方法是什么
第一步、以51针两上两下为例,先织21针。
‘肆’ 手工编织两针上两针下的毛衣怎么收针好看啊
一,按照一针上一针下的收法。把他们调换一下。变成1针上1针下,就好看了。方法如下:第1针下织一下,第2针下针跟边上的上针调换一下位置下针在上,上针在下。(注意:上针不用织,直接挑过去就可以了)。以此类推。这样就变成1针上1 针下了,一圈打完就可以收针了。
二,用针缝,(如图所示)收边线放右过,从第一针后边插入,从二针向前拉出;折回一针,从前边插针,跳过二针,再由三针前边向后拉出针;从二针前插针,跳过三四针,再由五针后边向前拉出;折回三针处,从后边插针,再由四针前边向后拉出;从五针前边插针,再由六针后边向前拉出;从四针后边插针,跳过五六针,再由七针前边向后拉出;同样以表面针与表面针,里面针与里面针的顺序,一针里面插两次针,收边。效果浑然一体。
‘伍’ 织毛衣怎么收针
织毛衣收针方法如下:
1、当作你现在整行都要织低针,收针要做低针的伏针收针。织第一针,如常的织第二针,然后将第一针的针眼套住第二针的针眼,如a图,这样已收了第一针,如b图;
织第三针,然后将第二针的针眼套住第三针的针眼,这样已收了第二针 ,如c图;织第四针,然后将第三针的针眼套住第四针的针眼,这样已收了第三针,如此类推。
7、边端有2针低针的1 x 1(一针高一针低)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
8、2x2(两针高两针低)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
9、环编的罗纹编固定(弹性收针法)。
‘陆’ 织毛衣怎么收针
织毛衣收针步骤:
工具:毛衣、毛衣针。
1、当作你现在整行都要织低针,收针要做低针的伏针收针。织第一针,如常的织第二针,然后将第一针的针眼套住第二针的针眼,如a图,这样已收了第一针,如b图;织第三针,然后将第二针的针眼套住第三针的针眼。
这样已收了第二针 ,如c图;织第四针,然后将第三针的针眼套住第四针的针眼,这样已收了第三针,如此类推。
毛衣介绍
毛衣,以机器或手工编织的毛线上衣。人类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树叶、兽皮来蔽体,在渔牧生活中结网捕鱼,就懂得运用编织的技法,随着文明的演进与科技的发明,人类不仅充分利用各类动、植物等天然纤维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
更研发出多种化学纤维、矿物纤维,使人类生活更舒适便利。手工毛衣编织在中国可以说历史悠久了,但最早是用一针一线的编织,到80年代才开始逐步兴起用编织机编织,那时仅有熊猫的主机,当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毛衣编织机,随后中国陆续有了进口的编织机。
‘柒’ 织毛衣怎么收针
1、用左针织第一针,用右针织第二针。
织毛衣技巧:
1、如果需两片拼接,第一针织缝出来会比较好。并且来回都是织下针,单片看就是一个个小珠珠,这就是针织行流行的说法——珠珠针。织成珠珠针,无论是挑领还是缝袖,都不会留下大洞。
2、边边上来回织下针,缝的时候在正面一对一缝即可。这种方法很方便,而且缝好后反面是一行辫子。
3、收袖和领口等弧线时,第一针挑掉不织比较好。挑针的方法:原来上针用下针挑,原来下针用上针挑。
4、门襟衣边的处理:开襟衣的边边要织成双边才好看。即每行的第一针不织,加一针空针,继续织,返过来时,加针与最后一针并成一针即可。
‘捌’ 手工毛衣双层领如何收针
步骤:
1、浅花灰线16#针起198针圈织单螺纹25行;
2、用白色线16#针起200针片织双螺纹20行;
3、两个领子并在一起上针连起来,织插肩袖;
4、前领挑领窝:2-1-11、2-2-3、2-3-2,相应在衣服的底边也织一个双层,和领子相互呼应。
‘玖’ 毛衣收针方法是怎样的
1、用左针织第一针,用右针织第二针。
(9)织两层毛衣怎么收针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以上是用一片平针演示平针收尾的方法,织线一定要放松知,不然尾边会紧绷。手劲要均匀,拉线要保持一致性。
2、如果是螺纹法道起针收针,编织前一针是上下针交替,从后面迈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