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毛线能传递声音
1. 两个杯子用细线连接,放在耳边为何能听到另一个人说话
因为人的声音是可以导致物体震动的,这种震动就会将声音传播出去。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玩过这样的游戏,两个小朋友用杯子和毛线自制电话,在楼下楼下的晚上不睡觉说悄悄话。笔者小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电视剧《绿光森林》,男女主角小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个杯子电话,说悄悄话的,当时就非常的疑惑这个到底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打电话它不香吗。
而当距离越远的时候,这种声音的传播就会越来越小,越不越不清晰。这是因为在传播的过程中,声音造成的振幅会越来越小。当我们的声音通过振动传播出去的时候,遇到空气或者是风力的影响,都会造成振幅减弱。因此当声音传到另外一方的时候,就会没有近距离的传输清晰。因此这种玩具的使用距离最好是控制在20-30米之内,这样才能够最为清晰的传播我们的声音。而且最好是选择在风力小,最好是不受影响的地方。因此这种游戏在室内的传播效果要比在室外稳定得多。
2. 毛线、棉线哪种线的传声效果好 为什么
越坚硬的东西对振动的削弱越小 越绵软的东西震动时的衰减越大
所以棉花可以用来做吸音材料
毛线、棉线的话传声时应该是看哪个线拉的更紧绷吧,如果是很松、弹性很大的毛线,可能也没有很细很结实的那种棉线传声效果好.
3. 毛线、棉线哪种线的传声效果好
毛线、棉线的话传声时应该是看哪个线拉的更紧绷、如果是很松、弹性很大的毛线、可能也没有很细很结实的那种棉线传声效果好。
越坚硬的东西对振动的削弱越小 、越绵软的东西震动时的衰减越大所以棉花可以用来做吸音材料。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反抗平衡力有关,反抗平衡力就是当物质的某个分子偏离其平衡位置时,其周围的分子就要把它挤回到平衡位置上,而反抗平衡力越大,声音就传播的越快。水的反抗平衡力要比空气的大,而铁的反抗平衡力又比水的大。
声音的传播也与温度和阻力有关。
特性
响度(loudness):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音调(pitch):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频率是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数量,它的测量单位为赫兹,是以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名字命名的。此人设置了一张桌子,演示频率是如何与每秒的周期相关的。
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点的声波有1000个周期,1兆赫就是每秒钟有1,000,000个周期,等等。
音色(Timbre):又称音品,波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声音因物体材料的特性而不同,音色本身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波形是把这个抽象直观的表现。波形不同,音色则不同。不同的音色,通过波形,完全可以分辨的。
乐音:有规则的让人愉悦的声音。噪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由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人们就是根据他们来区分声音。
当两个物体碰撞后振动产生声音时,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不可化简的复杂比,如:201:388,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这个声音刺耳;相反,若两者振动频率比为可化简的简单比,如:3:7,那么我们分辨出来会觉得很动听。(毕达哥拉斯发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声音
4. 为什么细线能传声音
因为声波震动了细绳,又震动了周围空气,就传音了
5. 为什么用纸杯和毛线就能做土电话
土电话:用粗棉线(俗称“小线”)栓上两个纸盒,一人对着纸盒讲话,另一人把纸盒贴在耳朵上。就听到了声音。
制作方法
①话筒。找两只塑料冰淇淋杯或纸杯,用剪刀把杯底剪掉。每个纸杯都是既做话筒又做听筒。
②振动膜。用牛皮纸做振动膜。将纸剪成圆形,比纸杯底直径略大。用胶水将圆贴在杯底,纸尽可能拉紧。
③穿线。找一根几米长的棉线, 把两个纸杯连起来,用大头针在纸杯振动膜中心穿一小孔,把棉线分别穿入两个纸杯中,并打个结。这样,土电话就做成了。
原理
1.不一样大。 传送的原理是棉线与细钢丝线比空气传播振动的能力强。 物体的刚性越好,传播声音(振动)的能力越强。 空气的刚性很差,所以我们知道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更快,钢铁更是。 棉线绷紧了刚性很好,但松弛状态下就极差了,所以,不能起传播声音的作用了。 即使听到对方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 你的手不能阻止振动的传送。
6.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1、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气体、液体传播,并且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传播;3、课堂中要增设学生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声音的传播是初中物理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学习声音的传播,为接下来做物理计算题打好基础。
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并且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可以通过毛线两端连接两个一次性水杯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学生会直观感觉到,毛线另一端的说话声可以清晰听到。课堂上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学生证明声音在液体中也可以传播,例如,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即使整个人在水中,也可以听到岸上的说话声。
教学反思
课堂上要根据不同问题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教具,并且创新教学方法,必要时可以带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的方法来探索真知。课后也要及时给学生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工作要认真细致,物理学习更是要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事物。
7. 用纸杯做电话隔很远听得见吗
哈哈哈。。这个我小时候做过,纸杯电话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的原理,通过声音的震动带动绳子的震动,所以诀窍就在于绳子要适当紧绷,否则声音在柔软的绳子内所产生的震动能量很快就被消耗掉了,也就不能传到另外一端,最后听不到声音,所以只要保证声音在绳子内安全传输,传递多远都没问题啦!
8. 为什么声音可以通过线来传播声音
因为声音是有振动波的,在有线的情况下振动波更能够传输。
9. 麻绳,毛线,铜线,那个传声最快
是铜线,固体金属介质传递最快。
声音的传播最关键的因素是要有介质,介质指的是所有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声音能传播的前提。物理参量有声源离观察者的距离,声源的震动频率,传播介质有关。
因为极地寒冷,赤道炎热,极地的空气密度比赤道大,所以极地的声音传播速度大于赤道的。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所以V钢铁>V水>V空气。
数据解读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声的介质。声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常温(15°)下,钢铁(固体)中的声速约为5200米每秒,液体中的声速约为1500米每秒,空气中的声速,15摄氏度时约340米每秒,25摄氏度时约346米每秒。
声在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V高>V低(指温度)。
光传播速度也由介质决定光的传播速度:V固<V液<V气<V真空。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介质
10. 科学铜丝,毛线,铁丝,棉线是怎么传波声音的
首先把这些线都得绷直。然后声波通过震动可以在这些线传播声音。